政治:先把所有知识点大概看一遍,要向所有记住不可能,还是用做题来补缺,做选择题,推荐陈先奎2000题或者任之二,或者类似的书。
等搞定选择题再复习主观题。
选择题必须要全面细致的做,因为选择题范围很大,重点不如主观题突出,如果不一个一个知识点去复习,到时候万一出这题你就懵了。后面有时间再做一遍,主要针对错的题目。
知识点不一定要记得那么多,关键词要记住才能帮助解题。选择题往往选项看似都正确,但常常是某个字或者词绝对化或者不对,或者选项本身是对的,却是其他理论的东西搬到这边来的,所以如果没仔细做过的话,乍一眼看过去就是对的,结果得不了分。
主观题相对选择好得分,那些比较精炼的东西适合答主观题,重要的关键句,关键字眼,答到即可,改卷先看你观点,观点对了,后面只要适当展开,就会得分,不会细看的。
你好第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
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政治考研辅导老师们建议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又有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叫经济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掌握全面,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正如《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所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
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
建议2012年的考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第四,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
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要学习好一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爱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政治理论课对大家很重要,一个是我们做接班人、建设者的需要,将来大家都是建设者、接班人,你需要这个。
第二就是做人正直,做事认真的需要,因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第三个就是从考研现实角度来说,是考研的需要,考研需要得高分。
政治大家现在最怕,实际上通过勤奋、得法的学习是最容易得高分的。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今年很多学生都是考80分以上,甚至有97分的,90分以上的也有很多人,说明通过学生们勤奋、得法的学习也是可以考好,政治在考研中的地位主要是帮你拿高分,政治不上线,不及格的人是很少的。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是无穷,有了爱的力量我们就有了学的好的前提。除了有兴趣学习,还要有正确的考研政治学习方法,第二点同学们要有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怎么会学会有五点。
一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才能够把握未来,这个总结出来。我们考试就是要把。
政治包括1、哲学:最为抽象,也是有一定方法的。
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哲学的原理分析社会中出现的某种事件。比如,题为刘翔48次参加比赛,45次成功了,3次失败了,请你用哲学的原理来分析。
回答大题目就是,原理+方法论,这是亘古不变的。你可以买一些教师的书籍,里面有归纳好的第一章哲学的原理及方法论,用此来练习大题目,是很好的。
至于选择题,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掌握好哲学的原理脉络,思路清晰,是不难的。
2、毛中特:与近现代,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记忆。毛中特就是dangshi,近现代就是百年来的历史浓缩。
考察的最多的便是mao和hu了。今年也要注意xi的一些事件。
毕竟,轮到他坐庄了。学习这两章,关键在于兴趣和记忆。
比如,某某年,发生什么大事了,有什么影响等等。考的大题目与时事热点是紧密结合的,比如今年的shibada,是重中之重啦,以时事热点为前导,以毛中特基础知识为承载。
3、近现代:与毛中特,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记忆。历史进程中的一些主要事件,主要历史人物,主要影响。
内容不多,在于识记。 4、道德与法律:这章主要分人类道德、家庭婚姻及法律规范等方面。
一些知识点是比较多而且细的,道德方面的选择题比较好做,而法律这块的选择题就比较繁琐了,要一遍一遍的记,当然,法律这块的选择题的分值也不是很高的,大概是4、5分的样子。至于这章的大题目,一般是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着手解答。
比如,现今的唐**慧**事**件,由湖南11岁女遭**后被逼**,其母被判决劳教,引发的网民媒体、社会各界发出了废除劳教制度的最强音,这种由下而上的改**革**推动力。这种种的事件,要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阐述。
5、形势与政策:这部分是与今年的国内外热点结合考的。最好买一本肖秀荣老师的时事与热点那本小册书,大概是10月份出版的,归纳的比较细致,有条理。
但是11月份以后的时事,也会更新的。所以应该密切关注。
到了12月份,一些老师编辑的时事热点册子也呈现出多种多样,你可以找一些专门补不足的册子。国家关系(中、American、Russia、Japan,南**海问题,非**洲问题等等)、文化理念(伦敦奥运表现出的不同文化元素)、全球经济此起彼伏等等。
9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出版《2013政治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说大纲说明要考的内容,都罗列在这本解析里面了。好好详读理解这本书,政治是差不多哪里去了。
但在学习的同时,每天必需要练习一定数量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分析题,特别是分析题,要多多归纳练笔,训练自己的思路,这是很重要的。买肖秀荣或者任汝芬等的什么几百题做做,风中劲草的习题也不错,关键是多做做,每天都需要巩固知识点。
到了11月份的时候,要一边一边的从头开始复习,背、记知识点,结合时事热点,分析大题目,多做多练,是有收获的。到了12月底的时候,各个老师、各大机构会出版最后几套卷、启航的二十天二十题,你也可以买来看看的。
但是关键在于自己学习,脚踏实地,相信自己。祝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考研初试的提前意味着我们从现在开始的复习脚步应该更加的抓紧了,接下来的复习可能会更偏重于一些答题,我们平时忙于基础最后也要关注难题。冲刺期间掌握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把总结、学习得来的东西为我所用,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太奇考研老师为大家总结一些冲刺复习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研人的冲刺复习更有效。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原理有如下几点: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告诉我们: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的来讲,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意把握以下三种情况、三种思路和三种方法:
(1)答案唯一型。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2)答案最佳型。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最佳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3)多项组合型。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