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结绳记事说。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以帮助记忆。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结绳记事的遗迹,但可以在现在的一些民族中找到实例。如过去的云南省的怒族、佤族用大小不同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数目。结绳记事不能演变为文字,但它的表现方法对文字产生了影响。
2是物件记事说。物件记事是用实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一块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联合,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这种借实物音、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后来成为“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
3是刻画符号说。因为可以创造出许多符号,刻画在不同的物件上,所以这种记事方法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学学》中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其中他所指的图画其实就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的。我国曾在四十多个地方先后发现了五百余个刻画在陶器、甲骨上的符号,它们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时代距今最远的有近八千年历史。因此,有人认为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起源。
【远古的记事方法】
在汉字没有出现以前,先民记事的方法主要有:
1)结绳——为了怕忘记,就在绳子打结记住,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这与文字的产生没有源流关系。
2)刻契——削竹木为札,用刻齿的方式记事,一件事刻一个齿。这种方法与文字的产生也没有关系,但在文字产生之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一是用来表示约定,一块竹板或木板,中间切刻开来,双方各执一半,凭两半合一来履行约定,所以至今有“契约”的说法。二是在一块大木板上写上课程内容,边缘上刻齿,叫做“业”,老师把“业”给学生,学生每学会一段就去掉一齿,所以教书叫“授业”,学生上完学叫“结业”或“毕业”。
3)八卦——用一长横表示阳性(《周易》叫做“九”),两短横表示阴性(《周易》叫做“六”),这两种符号重叠为三,有64种组合方式。这比较能表示复杂的事物,但仍然与文字产生没有直接关系。倒是后来被用到占卜上去。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一步步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发展到“符号文字”。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
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