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制作过程1.一般的玻璃制作方法,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2.第2个步骤就是把用高温烧过的玻璃泥放到容器里面让他冷却.之后能变成了玻璃板之类的东西…可是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先把玻璃泥用一小块到一根铁棒上在让别人去制作出他们形状就可以完成了。
详细的吹制法.1.取膏拿起预热好的吹管,伸入1300度的坩埚炉,不贪多,不嫌少,恰到好处的一团热玻璃,随热依附吹管上,头巾、墨镜、全副武装,准备转动你的吹管,一遍又一遍,取得越多作品越大。2.吹气从铁棒的另一端吹气进去。
3.塑形吹管置在马椅上旋转滚动,软糖般的热玻璃便随之改变形貌,可以用沾水的湿报纸修饰弧度。不然也可以用湿木头、铁板…等和玻璃接触塑形,时间有限,要眼明手快,当机立断。
4.缩口修口夹,用它在玻璃与吹管之间,夹出一道凹痕,以便接底之后,从这里把玻璃敲离原来的吹管。5.架桥拿出另一枝两端密封的实心管,沾取些许玻璃准备接底,也就是跟初步吹出形状的玻璃底相接,沾些水滴在缩口处,将玻璃敲离原吹管。
6.加热架桥完毕,再把玻璃放进瓦斯炉内,加热软化断裂的瓶口,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塑形。7.开口修形:一面转动吹管,用修瓶口夹来修饰刚加热的瓶口。
8、用木板磨平边缘:一番切搓琢磨,夹压推敲,创作者的构思至此披露无遗。9.完成:一个透明无色的宽口玻璃器皿,终於成形。
10.徐冷:玻璃不能任其自然降温,因为它的表面受空气冷却而收缩时,内部却因保有热度而膨涨,急速冷却会导致压力不平均而断裂。
沙子,主要成分,石英(SiO2玻璃是一种奇特的物质,主要成份是石英砂, 其制造过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在高温(摄氏1300度)烧制后冷却而成的结晶体,具有质硬、抗磨损,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广泛用途已有悠久历史。
现时制造玻璃之技术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钟表、器皿、门窗、灯饰以及高科技如电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于门窗,薄的用于钟表及医学化验用途上,其制造方法是将溶炉中的玻璃溶浆用水平或牵引方法(又称浮法)及用垂直式牵引方法制成。
溶浆经牵引出溶炉后亦同时作有系统的冷却,冷却完成后便成「平板玻璃。
水珠漆又名(肌理漆)为乳白色粘稠液体,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附著力,根据它的特性,将其运用于平板玻璃器皿上,可具有热熔玻璃、立体玻璃的效果。它不需太大的投资。只要一支毛笔和喷砂设备既可生产。图案造型任意设计,其装饰效果独特、美观、大方,装在以后装饰玻璃发展中广泛应用。
一、操作工具
玻璃、毛笔、毛刷、棉纱、喷砂笔、金刚砂、空压机等、
二、选材
1、如果整体图案全为磨砂效果,则选用磨砂玻璃。而光玻璃则首先需进行磨砂处理然后用水或丙酮将玻璃清洗干净、晾干。
2、如果图案需要透明或除图案以外其他部分需透明效果,就直接用表面处理干净的光玻璃。
三、使用说明
1、用毛笔或其他工具将水珠漆粘(画)在玻璃上,图案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可以是抽象图案、任意图形、或设计图案、粘(画)好以后将其放一段时间待干燥。
2、以上玻璃进行喷砂处理,深浅度可根据客户要求而定。
3、多层次基递效果图案重复以上过程。
4、局部或整体图案需要增亮则上光油既可。
四、注意事项
1、处理好玻璃以后,残留在玻璃上的水珠漆用水浸泡刷干净、
2、水珠漆在玻璃还未表干(表干以后是透明效果)不要进行喷砂处理。
1、没有美术基础也能从事艺术玻璃。
所谓的美术基础,一般指的是在玻璃表面画画,现在可以借助电脑刻绘或喷绘。但必须要有审美意识!必要时多看看绘画方面的书,当然有机会学学更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2、沙雕彩绘的关键就是层次!所谓的层次就是前后关系。简单说,当看到一幅画时,首先要能判断出那些在前,那些在后,沙雕就是在前后的位置以不同的深度,体现彼此的关系。
彩绘,是靠色彩来体现。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沙雕用到的工具:简易喷砂枪,高速喷砂枪,高速喷沙罐。
这就要求使用者,为了达到不同的效果而选择不同的工具。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近半个世纪以来,玻璃艺术设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造型上同时运用不同种类的玻璃及制作工艺的手法大大超过玻璃发展史上的任何时候。其中,作为玻璃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平面艺术玻璃,在当代玻璃艺术设计领域大放异彩,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艺术创造的独特媒介。
玻璃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被施以多种加工方法,形成丰富的造型形态。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有玻璃形成体、玻璃调整物和玻璃中间体,其余为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指引入玻璃形成网络的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氧化物;辅助原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①原料预加工。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②配合料制备。
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④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
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上述来自网络,有时间可以看看。
粘贴法 将有机玻璃切割成一定形状后,在平面上粘贴而成。
热压法 将有机玻璃薄板加热后,在模具中中热压型。这种造型法制成的工艺品具有形体丰满,曲线流畅,立体感强的特点,有浮雕的效果。热压模可用木材、油泥塑形,然后用铸铅、石膏材料作阴阳模,有机玻璃加热后即可压成型。
镶嵌法 将不同色彩的有机玻璃块切割成抽需的几何图形,在底板上镶嵌拼接而成。这种方法要求拼接严密,棱角争明,能收到色彩强烈,但又浑然一体的效果。
立磨法 将棒形有机玻璃或厚板形有机玻璃粘接后,直接在砂轮上磨制、抛光成型。用此法制作的工艺品与某种雕塑相似,由丰富多彩的表面形状,构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断磨法有机玻璃 将板形有机玻璃重叠粘贴在一起,然后直接削磨断面成型。此法制成的工艺品能得到色泽多变,浑朴自然的效果。
热煨法 将有机玻璃加工到一定形状,将有机玻璃加热,直接用手迅速窝制、捏制成型。些法要求事先对构图胸有成竹,动作敏捷,一气呵成。用此法制成的工艺品具有线条奔放,形象简洁等优点。 以上几种方法可交替使用,根据造型设计的艺术要求,定最佳方法
1 化学钢化法 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玻璃表面组分,增加表面层压应力,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钢化方法称为化学钢化法。
由于它是通过离子交换使玻璃增强,所以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根据交换离子的类型和离子交换的温度又可分为低于转变点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低温法)和高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高温法)。
化学增强法的原理是:根据离子扩散的机理来改变玻璃的表面组成,在一定的温度下把玻璃浸入到高温熔盐中,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与熔盐中的碱金属离子因扩散而发生相互交换,产生“挤塞”现象,使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强度“ 。 根据玻璃的网络结构学说,玻璃态的物质由无序的三维空间网络所构成,此网络是由含氧的离子多面体构成的,其中心被s Al 或P 离子所占据。
这些离子同氧离子一起构成网络,网络中填充碱金属离子(;nNa ,K )和碱土金属离子。其中碱金属离子较活泼,很易从玻璃内部析出,化学钢化法就是基于离子自然扩散和相互扩散,以改变玻璃表面层的成分,从而形成表面压应力层的。
但离子交换法所产生的表面压应力层比较薄,对表面微缺陷十分敏感,很小的表面划伤,就足以使玻璃强度降低。 优缺点:化学增强玻璃强度与物理增强玻璃接近,热稳定性好,处理温度低,产品不易变形,且其产品不受厚度和几何形状的限制,使用设备简单,产 品容易实现。
但与物理钢化玻璃相比,化学钢化玻璃生产周期长(交换时间长达数十小时),效率低而生产成本高(熔盐不能循环利用,且纯度要求高),碎片与普通玻璃相仿,安全性差,且其性能不稳定(化学稳定性不好),机械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物理性能易于消退(也称松驰),强度随时问衰减很快。 适用范围:化学钢化玻璃广泛应用于不同厚度的平板玻璃,薄壁玻璃和瓶罐异形玻璃产品,还可用于防火玻璃。
2 物理钢化法 物理钢化的原理就是把玻璃加热到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还来不及收缩,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一般来说冷却强度越高,则玻璃强度越大。
物理钢化方法很多,按冷却介质来分,可分为:气体介质钢化法、液体介质钢化法、微粒钢化法、雾钢化法等 。 2.1 气体介质钢化法 气体介质钢化法,即风冷钢化法。
包括水平气垫钢化、水平辊道钢化、垂直钢化等方法。所谓风冷钢化法就是将玻璃加热至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50~700。
C),然后对其两侧同时吹以空气使其迅速冷却,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加热玻璃的淬冷是用物理钢化法生产钢化玻璃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玻璃淬冷的基本要求是快速且均匀地冷却,从而获得均匀分布的应力,为得到均匀的冷却玻璃,就必须要求冷却装置有效疏散热风、便于清除偶然产生的碎玻璃并应尽量降低其噪音 。
优缺点: 风冷钢化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产量较大,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热冲击性(最大安全工作温度可达287.78。c)和较高的耐热梯度(能经受 204.44。
C),而且风冷钢化玻璃除能增强机械强度外,在破碎时能形成小碎片,可减轻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对玻璃的厚度和形状有一定的要求(国产设备所钢化的玻璃最小厚度一般在3 mm左右),而且冷却速度较慢,能耗高,对于薄玻璃,钢化过程中还存在玻璃变形的问题,无法在光学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内应用。
适用范围:目前空气钢化技术应用广泛,空气钢化的玻璃多用在汽车、舰船、建筑物上。 2.2 液体介质钢化法液体介质钢化法,即液冷法。
所谓液冷法就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点后,放人盛满液体的急冷槽内进行钢化。此时作为冷却介质可以采用盐水,如硝酸钾、亚硝酸钾、硝酸钠、亚硝酸钠等的混合盐水。
此外,还可以采用矿物油作为冷却介质,当然也可以向矿物油中加入甲苯或四氯化碳等添加剂。一些特制的淬冷油及硅酮油等也可以使用。
在进行液体钢化时,由于玻璃板的边部先进入急冷槽,因此会出现应力不均引起的炸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先用风冷或喷液等进行预冷,然后再放入有机液中急冷。
也可以在急冷槽中放入水和有机溶液,有机溶液浮于水上面,当把加热后的玻璃放入槽中时,有机溶液起到预冷作用,吸收一部分热量,然后进入水中快速冷却除了采用浸入冷却液体,也可以采用液体喷雾法,但一般多用浸入法。英国的Triplex公司,最早 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用液体介质法钢化出了厚度为 0.75~1.5 mm的玻璃,结束了物理钢化不能钢化薄玻璃的历史。
液体钢化法的难点是建立起合理的液冷法工艺制度,在液冷钢化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 产生的过高的压应力层,二是避免玻璃炸裂。 优缺点: 采用液体介质钢化法,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气化热高,因此用量大为减少,从而能耗降低,成本减少,而且冷却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变 形较小。
由于在冷却时是玻璃受热后插入液体介质中,因此对于面积较大的玻璃板来说容易受热不均而影响质量和成品率。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钢化各种面积不大的薄玻璃,如眼镜玻璃。
液晶显示屏玻璃,光学仪器仪表用玻璃等。 2.3 微粒钢化法 此法是把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分别介绍如下:
1.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2. 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
3. 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
A. 人工成形。又有——
(1)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等。
(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
(3)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
(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
B. 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
(1)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
(2)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
(3)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
(4)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
4. 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
扩展资料:
注意:
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玻璃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
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占其中的3/4。
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谕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有清一代从康熙皇帝玄烨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官办作坊——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过玻璃的制造与生产。
玻璃厂建立后,清代的玻璃制作在皇帝和造办处管理大臣的统一指挥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
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珐琅是一种绘烧于金属胎、瓷胎和玻璃胎上的釉料,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我国。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首创的玻璃装饰工艺,始于康熙朝,而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却一直杳无踪迹,无缘得见。 康熙朝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一创新是套玻璃的烧制成功。
所谓“套玻璃”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玻璃制成的器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纹。
套玻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重要发明。这两种方法制作出的器物均可见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质色美,又有纹饰凹凸的立体美。
洒金玻璃是康熙朝创新的又一个玻璃品种。而在雍正的档案中却未见制作洒金玻璃的记载;但雍正朝档案中记载了描金玻璃的制作,描金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描绘金色花纹,其制作方法应源于漆器工艺中描金漆的做法。
纵观历史,康熙朝是清代官造玻璃制作工艺的开端和奠定基础的时期,玻璃厂的建立是康熙皇帝玄烨继承中国传统玻璃制作工艺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皇家对玻璃制品重视与喜爱的结果。晶莹璀璨的玻璃器成为清代艺术品中的新宠和皇帝重要的赏赐品。
雍正朝玻璃颜色达30种之多,可谓五彩缤纷,斑斓绚丽,成为雍正朝玻璃制作工艺的闪光点。乾隆朝是有清一代玻璃制作工艺最为辉煌、全面发展的时期。
嘉庆朝是玻璃制作工艺的转折点,从此造办处玻璃厂一蹶不振,工艺水平逐步下降。清代玻璃工艺制作与发展的历史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息息相关,这正是官办作坊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