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 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几年来,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失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 、剪、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食物,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 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
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
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位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
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暴力的消极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区域活动的规则(该区域活动人员已够,就应另选区域活动),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语言指导。 1、提问。
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例如,玩“菜市场”游。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例子好说。
比如进行角色游戏时,计龙晖幼儿扮演点心店的师傅站在桌子旁边烧。这时,顾浩轩说:“厨房间怎么没有煤气灶”,这可难住了计龙晖,眼看计龙晖因没有煤气灶而要停止游戏。这时,我走过去与他们共同想办法,找了一个盒子代替了煤气灶,使游戏顺利的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我的适时介入解决了点心店没有煤气灶,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盒子代替煤气灶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供单垛竿艹放讹虱番僵趣,而且还使幼儿受到启发后在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在这以后,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确实学会了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如:雪碧瓶的底、上端做碗、锅等。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如果以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和被动(主动)两个方面看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多,幼儿越被动;反之,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少,幼儿主动性就越强,自主游戏的目的越能体现。
但是,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分减少和开放度的加大,也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又因为年龄,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往往单一,游戏水平不高。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极端,一是认为间接指导就是不指导,让幼儿放任自流,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随意玩,教师无须干预,只要不打起来,在一旁看着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结果,矫枉过度而强制介入,追求游戏结果,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
平行式介入法:
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交叉式介入法:
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垂直介入法:
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指导游戏的方法——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一)语言指导。1.发问2.提示3.鼓励与赞扬(二)行为指导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2.提供材料3.场地布置4.动作示范。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
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幼儿在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和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对教师的介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
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案例:料理台游戏 恺恺正独自忙着配菜,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盛器里有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教师见状就对他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等会儿我来看你。
恺恺愣了一下,重新回到料理台张罗起来。不一会儿,恺恺忙完了料理台的工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咖啡壶当喇叭,爬上了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啊!教师见状,说:你在做什么?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
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教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没有听从教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教师说:我是在学昨天听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吃冰淇淋吗?教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位顾客。
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恺恺纵身跳下,热情地替教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本的料理台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店游戏。
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第二次介入游戏,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了解游戏开展的过程,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
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当然,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案例:超市营业员 中班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教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营业员站在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娃娃家,手里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满目,于是教师走进了超市。 幼儿回答说:娃娃家很热闹,我们这里没人来,不好玩。
幼儿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不来买东西他们大概太忙了。 幼儿说:我们送货上门好了。
三个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一幼儿找来一辆手推车,装上货物就出发了。
他一边走一边喊:我给娃娃送牛奶来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营业员因没有对应的顾客玩伴而无法深入展开游戏,便立即引导幼儿讨论和想象,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观察对教师介入的作用。
三、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
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例如在案例料理台中,。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香泥乐手机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几年来,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失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
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
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
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
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
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
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
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捏、缝等熟菜加工车间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
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
例如,教师为大班的孩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