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黄连的真伪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法:首先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 胞;皮层较宽,有石细胞散在、单个或成群,黄色;中柱鞘 纤维束木化,或伴有石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断续环列,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射线宽窄不一; 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髓 部尚有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的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 石细胞。其次还可以粉末鉴别:黄连的粉末一般呈黄棕色或 黄色。
石细胞为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或近多角形, 黄色,壁厚,壁孔明显;中柱鞘纤维,黄色,纺锤形或梭 形,壁厚;木纤维比较细长,壁较薄,有稀疏点状纹孔;木 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鳞叶表 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 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导管为网纹或孔纹,短节 状。 理化也能鉴别黄连的真伪: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比较显著;粗粉约1克,加 乙醇10毫升,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
取滤液5滴,加 稀盐酸1毫升与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上清液 10毫升,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 ~3滴,蒸干,趁 热加入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检查小檗碱:取粉末或 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加95%的乙醇1 ~2滴及30%硝 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观察,有黄色针状或针簇 状结晶析出。
黄连为常用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
用于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热毒泻痢、头晕目赤、肠汤澼下血、疮疡肿毒等病症。 来源 川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Hsiao、峨嵋野连 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 的根茎。
产地与分布1.川连:主产四川和湖北两省。此外,湖南桑植、龙山等县亦有栽培。
过去商品以产于川东、鄂西长江两岸山地,分南岸货与北岸货。一般认为北岸货根茎粗壮、过桥少、金黄色,品质较佳。
2.三角叶黄连:又叫雅连。产于四川峨嵋、洪雅、乐山等地。
多为栽培,少量野生。 3.峨嵋野连:野生于四川峨嵋山一带,云南昭通地区亦有分布。
产量少,市场难以见到。 鉴别要点 1.川连:根茎簇生或成囊状、弯曲似鸡爪,有时可见“过桥”。
气特殊,味极苦。 2.雅连:根茎多单支,“过桥”明显、较川连略粗长。
余同川连。 3.凤尾连:根茎圆柱形而弯曲。
气味同川连,有“龙头凤尾”弯曲如“虾形”的特征。 4.云连:根茎略呈圆柱形,多为单支。
表面灰黄色,断面黄棕色、木部色较浅。气味同川连。
5.日本黄连:较黄连短小。其形态类似云连。
至于混伪品马尾黄连、日本乌蕨根,形性与黄连殊异,见之可立辨。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黄连,味苦寒。
主热疾、目痛、眦伤、泣出,明目……一名王连,生川谷。”②梁?《名医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
③陶弘景曰:“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
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挼去毛,令如连珠。”
④五代?韩保昇曰:“苗似茶,丛生,一茎生三叶,高尺许,凌冬不凋,花黄色。江左者,节高若连珠。
蜀郡者,节下不连珠。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
⑤宋?苏颂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又次之。苗高一尺以来,叶似甘菊,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色亦黄。
江左者根若连珠,其苗经冬不凋,叶如小雉尾草,正月开花作细穗、淡白微黄色,六七月根紧,始堪采。”⑥唐?苏恭曰:“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
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⑦明?《本草蒙筌》:宣连出宣城,肥粗苗少,川连生川省,瘦小苗多。
并取类鹰爪连珠,不必分地上优劣。”⑧李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
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
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两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毛多而中虚,黄色稍淡。
各有所宜。”⑨清?《本草从新》:“黄连种数甚多,雅州连,细长弯曲,微黄无毛,有硬刺。
马湖连,色黑细毛,绣花针头硬刺,形如鸡爪,此二种最佳。云南连,体松,软毛,无硬刺。
古勇连,产云南古勇山,体重无毛,无硬刺,此二种次之。水头连,又名鲁连,产川中,体松,有毛,无硬刺,又次之。
新山连,产广西,光黄性重,断则淡黄色。土连,产处州,色黑,团结,马药中用之。
鸡屎连,色黑细小,断则淡绿色,以上三种,服之害人。云景连,产云南,色黑,断则红色,不入药。
川中种连,色黄,软毛,无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无效。”⑩《增订伪药条辨》亦有《本草从新》众多类似品的描述。
还有“近有日本产者,曰洋连。形色略同,皮光而有毛刺,肉色淡黄微白,更次”。
快速鉴别 1.川连:根茎多呈簇状或囊状分枝,弯曲,形如鸡爪,全长3~9cm,直径3~8mm。表面棕色或绿棕色,粗糙,具有多数坚硬细根及须根脱落后的根痕,有时可见光滑细长的节间,俗称“过桥”。
质坚硬,折断面皮层呈暗棕色,木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色,有时空心。气微弱而特异,味极苦。
2.雅连(三角叶黄连):根茎多单枝,少有分枝,多具有明显的一段圆柱形节间(俗称“过桥”),全长5~lOcm,直径3~12mm。表黄褐色,节间部较平坦而有纵向纹理,其余部分具有密生鳞叶,须根及叶柄残基而显极度粗糙。
质轻而硬,折断面颜色较川连稍浅。气味同川连。
3.凤尾连(峨嵋野连):根茎圆柱形而弯曲,分枝少,长3~9cm,直径3~9mm。顶端常留有做成(凤尾)标志的叶柄,叶柄簇生,3~6枚,长约12cm,光滑,具纵棱。
根茎表面灰黑深绿,披多数鳞叶及须根。质轻而硬,折断面颜色较川连稍浅。
气味同黄连。其特征是“龙头凤尾”,弯曲如“虾形”。
4.云连:为毛茛科植物云连Coptis teetoides C.Y.Cheng及五裂黄连Coptisquinguesecta W.T.Wang.的根茎。主产云南的维西、碧江、德钦及金平等地。
原为野生,近已改为家种。根茎略呈圆柱形,多为单支,弯曲,长2~5cm,直径2~4mm。
表面灰黄色,粗糙,有残留的鳞叶须根痕及叶柄残基。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木质部颜色较浅,常见中央髓腔成为空洞。
气味同黄连。 5.日本黄连:为毛茛科植物日本黄连Coptis japonica Makino 的根茎。
为弯曲的圆柱形,少分枝,具连珠状结节,长2~4cm,直径2~4mm。表面灰黄色,残留有鳞叶及须根,顶端有时常有叶柄。
黄连的鉴定黄连为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故名黄连。黄连种类有3种:味连、雅连、云连。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
[鉴别要点]:
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
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其苦。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3、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
.⑴ 显微化学试验方法: a. 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放置则结晶消失而显红色。 b. 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1%盐酸1滴,放置片刻,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析出(盐酸小蘖碱)。
原理:黄连中主含小蘖碱,当游离小蘖碱遇到酸时,生成由酸根离子直接与氮素结合的盐,其硝酸盐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反而比游离小蘖碱为小,呈黄色针晶或簇状结晶析出,放置后结晶消失而显红色,是小蘖碱被氧化成小蘖红碱所致;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在较稀的盐酸溶液中可析出黄色针状盐酸小蘖碱。以此鉴别小蘖碱。
⑵ 此法还可用于具有小蘖碱成分的资源植物的鉴别。主要有:毛莨科唐松草属多种植物的带根茎的根;小蘖科小蘖属多种植物的根或根皮以及同科十大功劳属多种植物的根或茎等。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依次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产地:味连:主产于重庆市、四川,为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地。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藏。
产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鉴别:“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又叫鸡爪连)。
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较长,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有残余的茎或叶柄残基。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
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微弯曲。
“过桥”较长。 “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表面棕黄色,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1)味连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②皮层较宽,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成群散在。③中柱鞘纤维束木化,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
④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射线宽窄不一。
⑤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⑥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
(2)雅连 与味连相似,除皮层、中柱鞘外,髓部也有多数石细胞群。 (3)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 味连 粉末黄棕色或黄色。①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或近多角形。
②中柱鞘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③木纤维鲜黄色,较细长,壁稍厚。
④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此外尚有类长方形木薄壁细胞,细小导管,淀粉粒及木栓细胞; 雅连 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较大; 云连 无石细胞和中柱鞘纤维。
化学成分:①三种黄连均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呈盐酸盐存在,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等,由于它们的结构相似,常统称为黄连生物碱。②酸性成分阿魏酸、绿原酸等。
黄连碱和表小檗碱是黄连的特征性成分。 理化鉴别: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黄连横切面:
1、木栓层数列细胞。
2、皮层:宽广,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散在,黄色。
3、中柱鞘纤维束木化,伴有少数石细胞,鲜黄色。
4、维管束外韧型,断续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射线宽窄不一。
5、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6、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鉴别:
味连(1)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径30~75μm,层纹和孔沟明显。
(2)中柱鞘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单纹孔。
(3)木纤维:鲜黄色,壁稍厚,有稀疏点状纹孔。
(4)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5)导管:具缘纹孔或孔纹导管。尚有少数螺纹或网纹导管。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大,较多。
云连:无石细胞和中柱鞘纤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