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很准确的工艺流程需要提供你们厂的产品要求成分表,原料锭成分表,是否只用一种原料锭?还有其他原料吗?熔炼设备吨位,燃料、炉型、硅是加金属硅?镁是镁锭?含镁量多少?几个工人操作?只有这些基本信息完备了才能制作出详细准确的生产工艺。
以目前的信息只能说个大概:
1. 将铝锭投入熔炼炉熔化,需注意不要把炉子投慢,最好先投入少量铝锭化成水,再投一部分再化成水,再投。直到达到预期重量。熔化过程中需适当搅拌和扒灰。
2. 2.铝水熔化好后,加硅。需注意,化硅前要将铝表面清理干净,碎的硅粉不要加入,化硅过程中要适当搅拌。
3. 3.硅化好后投入一定量的铝锭作为降温料,因为化硅后温度会比较高,降温料的多少根据你铸造要求的温度决定,降温的最后将镁加入。
4. 4。然后进行除气、精炼、变质、静置等精炼细化工序,根据自己厂的要求和设备操作。
5. 5.最后铸造用。
6. 顺便说一句,楼主不厚道,自己的财富只有87,还说追加100.。。。看着大家都是做铝的,就告诉你了。还有给你个建议,再提问题一定要把你的实际情况尽量表述清楚,除非你不想得到最好的答案。不过看来你也不是做技术的,呵呵。
铸铝的工艺方法: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消失模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挤压铸造,真空吸铸,离心铸造等等 例如:铝合金熔炼工艺流程和操作工艺 装料 熔炼时,装入炉料的顺序和方法不仅关系到熔炼的时间、金属的烧损、热能消耗,还会影响到金属熔体的质量和炉子的使用寿命。
装料的原则有: 1、装炉料顺序应合理。正确的装料要根据所加入炉料性质与状态而定,而且还应考虑到最快的熔化速度,最少的烧损以及准确的化学成分控制。
装料时,先装小块或薄片废料,铝锭和大块料装在中间,最后装中间合金。熔点易氧化的中间合金装在中下层。
所装入的炉料应当在熔池中均匀分布,防止偏重。 小块或薄板料装在熔池下层,这样可减少烧损,同时还可以保护炉体免受大块料的直接冲击而损坏。
中间合金有的熔点高,如AL-NI和AL-MN合金的熔点为750-800℃,装在上层,由于炉内上部温度高容易熔化,也有充分的时间扩散;使中间合金分布均匀,则有利于熔体的成分控制。 炉料装平,各处熔化速度相差不多这样可以防止偏重时造成的局部金属过热。
炉料应进量一次入炉,二次或多次加料会增加非金属夹杂物及含气量。 2、对于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包括锻件、模锻件、空心大梁和大梁型材等)的炉料除上述的装料要求外,在装料前必须向熔池内撒20-30kg粉状熔剂,在装炉过程中对炉料要分层撒粉状熔剂,这样可提高炉体的纯洁度,也可以减少损耗。
3、电炉装料时,应注意炉料最高点距电阻丝的距离不得少于100mm,否则容易引起短路。 熔化 炉料装完后即可升温。
熔化是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A、覆盖 熔化过程中随着炉料温度的升高,特别是当炉料开始熔化后,金属外层表面所覆盖的氧化膜很容易破裂,将逐渐失去保护作用。气体在这时候很容易侵入,造成内部金属的进一步氧化。
并且已熔化的液体或液流要向炉底流动,当液滴或液流进入底部汇集起来时,其表面的氧化膜就会混入熔体中。所以为了防止金属进一步氧化和减少进入熔体的氧化膜,在炉料软化下塌时,应适当向金属表面撒上一层粉状熔剂覆盖,其用量见表。
这样也可以减少熔化过程中的金属吸气。 覆盖剂种类及用量 炉型及制品 覆盖剂用量(占投量)/% 覆盖剂种类 电气熔炼 普通制品 0.4-0.5 粉状熔剂 特殊制品 0.5-0.6 煤气炉熔炼 普通制品 1-2 Kcl:Nacl按1:1混合 特殊制品 2-4 B、加铜、加锌 当炉料熔化一部分后,即可向液体中均匀加入锌锭或铜板,以熔池中的熔体刚好能淹没住锌锭和铜板为宜。
这时应强调的是,铜板的熔点为1083℃,在铝合金熔炼温度范围内,铜是溶解在铝合金熔体中。因此,铜板如果加得过早,熔体未能将其盖住,这样将增加铜板的烧损;反之如果加得过晚,铜板来不及溶解和扩散,将延长熔化时间,影响合金的化学成分控制。
电炉熔炼时,应尽量避免更换电阻丝带,以防脏物落入熔体中,污染金属。 C、搅动熔体 熔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熔体过热,特别是天然气炉(或煤气炉)熔炼时炉膛温度高达12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局部过热。
为此当炉料熔化之后,应适当搅动熔体,以使熔池里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也利于加速熔化。 扒渣与搅拌 当炉料在熔池里已充分熔化,并且熔体温度达到熔炼温度时,即可扒除熔体表面漂浮的大量氧化渣。
A、扒渣 扒渣前应先向熔体上均匀撒入粉状熔剂,以使渣与金属分离,有利于扒渣,可以少带出金属。扒渣要求平稳,防止渣卷入熔体内。
扒渣要彻底,因浮渣的存在会增加熔体的含气量,并弄脏金属。 B、加镁加铍 扒渣后便可向熔体内加入镁锭,同时要用2号粉状熔剂进行覆盖,以防镁的烧损。
对于高镁铝合金为防止镁的烧损,并且改变熔体及铸锭表面氧化膜的性质,在加镁后须向熔体内加入少量(0.001%-0.004%)的铍。铍一般以Al-BeF4与2号粉状熔剂按1:1混合加入,加入后应进行充分搅拌。
Na BeF +Al→2NaF+AlF +Be 为防止铍的中毒,在加铍操作时应戴好口罩。另外,加铍后扒也的渣滓应堆积在专门的堆放场地或作专门处理。
C、搅拌 在取样之前,调整化学成分之后,都应当及时进行搅拌。其目的在于使合金成分均匀分布和熔体内温度趋于一致。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极其简单的操作,但是在工艺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工序。因为,一些密度较大的合金元素容易沉底,另外合金元素的加入不可能绝对均匀,这就造成了熔体上下层之间,炉内各区域之间合金元素的分布不均匀。
如果搅拌不彻底(没有保证足够长的时间和消灭死角),容易造成熔体化学成分不均匀。 搅拌应当平稳进行,不应激起太大的波浪,以防氧化膜卷入熔体中。
调整成分 在熔炼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会使合金成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使熔体的真实成分与配料计算值发生较大的偏差。因而需在炉料熔化后,取样进行快速分析,以便根据分析结果是否需要调整成分。
A、取样 熔体经充分搅拌后,即应取样进行炉前快速分析,分析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取样时的炉内熔体温度应不低于熔炼温度中限。
快速分析试样的取样部。
你是指生产铝合金还是指用铝合金生产零件啊?如果是生产铝合金的话,无非是
1、使用再生铝制作铝合金。具体工艺流程是:选料——清洗——成分化验——分类——熔化——精炼除气——成分化验——成分调配——成分检验——浇铸铝锭——包装入库
2、使用A00铝(纯铝)配置铝合金。具体工艺是:确定合金牌号及成分——按投入的A00铝计算需要投入的其它成分的量——按照计算好的量将A00铝及和合金的中间合金锭投入熔炉熔化——精炼除气——成分检测——成分微调——成分检测——浇铸铝锭-包装入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