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的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
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 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所以,上报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可能表明企业的细微变化。
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
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
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 2、交易实质分析法 下述两种情况需要审计人员采用交易实质的分析方法,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
(1)上市公司通过高速会计科目,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上市公司通过把记录搞复杂(如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来达到掩盖交易实质的目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投资收益则更多地带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会计报表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并不能保证其不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3、期后事项分析法 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两时间段内所有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整容财务状况。
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二年年初作一笔假的会计记录以表明实际收到了上年年末发生的应收账款,以达到掩盖上年末虚增收入的目的。同样,第二年年初大额的退货也揭示了可能在本年年末有夸大收入的行为。
另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由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但中期报表通常仅是复核一下而已。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在中期报表中做出恰当的会计估算,那么,迫于外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在年终不得不做出调整。
所以,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也不鲜见。 4、税项分析法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交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
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
反之,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
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样,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
5、资产质量分析法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尤其是工期长又过时的生产设备;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对不良资产要逐项分析,如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大量作为递延处理的成本开支,特别是那些无形或“欺诈性”的开支是否能确认以及能否从收入中获得补偿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常,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若前者大于或接近后者,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多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大于利润总额和增加幅度,则表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存有水份。
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 1.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 冰山理论把舞弊行为形象地比喻为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在海面上的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而且是最危险的部分则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那么暴露在海面上的是结构部分,包括效率衡量措施、等级制度、财务资源、组织目标、技术状况等,而这些是客观存在的,呈现在表面上的,没有刻意的掩饰,因而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而海面下的部分是行为部分,它包括态度、感情、价值观念、鼓励和满意等,而这些内容显然更主观化和个性化,加上舞弊者。
1.从内控测评入手。
由于会计舞弊大多数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对会计舞弊审计应从企业的内控测评入手,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银行账户为线索,顺藤摸瓜。
按照国家金融制度规定,企业大额现金结算必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每日多余现金必须存入银行。因此,银行账户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心和出入口,集中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
以银行账户为中心,同时延伸审查到其他账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发现多头开户、侵吞公款等重要问题。 3.以会计凭证为主要审计对象。
由于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普遍提高,像账表、账账、账实不符的问题已很少出现。审计人员如果只审计会计报表、总账和明细账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有经验的审计人员都是以凭证审计为主,重点检查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凭证本身是否合法。 4.克服就账审账的局限性。
不难看出,被审计企业的有些舞弊形式通过查账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审计人员还必须了解企业账外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的性质,如关联交易大多发生在外资企业。
二是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如有些企业在股东考核业绩时,一般是多计收入、少计支出,扩大利润;在申报税款时,又往往少计收入、多计支出,少报利润。
三是企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品质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现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审计力量,抓住产生问题的苗头和趋向,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1、发展诚实方案,实施检查特权。
企业组织内的有关职能部门携手并肩,全面检查舞弊行为时,促进组织内员工朝着诚实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高级 管理层的特权受到全体员工的监督与检查。此外,提倡职业道德,避免利益冲突,避免管理层滥用职权,鼓励检举揭发,使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受到限制与制约。
2、“红旗”标志法。其实 ,红旗标志法的实质是组织内的管理层在总结以往舞弊情况发生的基础上,整理归纳一整套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最高的相关经验,并用文字将之展示出来,以警示他人注意舞弊发生的可能性经及发生的特征和基本善。
当然,这种警示内容表现为组织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的一些主要环节,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红旗”标志制作者的经验、专业知识,工作深度和广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而,“红旗”标志法在舞弊审计工作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制造错误法。
其含义是内部审计人喘实施舞弊审计时,制造真正的错误以观察其能否通过控制系统,经此评估控制系统的缺陷和易受舞弊破坏的上些环节。制造错误并发现它们的处理过程,其优点是能够使组织中可能存在的舞弊暴露的具体信息一目了然。
舞弊审计的方法1、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
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
所以,上报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可能表明企业的细微变化。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
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
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
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
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
2、交易实质分析法下述两种情况需要审计人员采用交易实质的分析方法,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1)上市公司通过高速会计科目,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上市公司通过把记录搞复杂(如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来达到掩盖交易实质的目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投资收益则更多地带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会计报表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并不能保证其不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3、期后事项分析法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两时间段内所有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整容财务状况。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二年年初作一笔假的会计记录以表明实际收到了上年年末发生的应收账款,以达到掩盖上年末虚增收入的目的。
同样,第二年年初大额的退货也揭示了可能在本年年末有夸大收入的行为。另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由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但中期报表通常仅是复核一下而已。
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在中期报表中做出恰当的会计估算,那么,迫于外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在年终不得不做出调整。所以,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也不鲜见。
4、税项分析法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交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
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反之,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样,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5、资产质量分析法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
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尤其是工期长又过时的生产设备;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舞弊审计的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
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 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所以,上报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可能表明企业的细微变化。
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
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
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 2、交易实质分析法 下述两种情况需要审计人员采用交易实质的分析方法,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
(1)上市公司通过高速会计科目,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上市公司通过把记录搞复杂(如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来达到掩盖交易实质的目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投资收益则更多地带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会计报表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并不能保证其不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3、期后事项分析法 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两时间段内所有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整容财务状况。
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二年年初作一笔假的会计记录以表明实际收到了上年年末发生的应收账款,以达到掩盖上年末虚增收入的目的。同样,第二年年初大额的退货也揭示了可能在本年年末有夸大收入的行为。
另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由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但中期报表通常仅是复核一下而已。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在中期报表中做出恰当的会计估算,那么,迫于外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在年终不得不做出调整。
所以,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也不鲜见。 4、税项分析法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交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
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
反之,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
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样,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
5、资产质量分析法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尤其是工期长又过时的生产设备;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对不良资产要逐项分析,如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大量作为递延处理的成本开支,特别是那些无形或“欺诈性”的开支是否能确认以及能否从收入中获得补偿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常,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若前者大于或接近后者,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多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大于利润总额和增加幅度,则表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存有水份。
这也太多了,你问得有点重点行不?首先需要准备:更新的当年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结构代码证、关联方清单、本年公司的架构表(organization chart)。
各科目科目余额表、财务报表、主要的销售合同、租赁合同、法院判决书、未决诉讼等 审计师在预审的时候一般会对公司的内部业务流程做一下大致的了解,主要用以测试内部控制的目的,比如说销售流程、采购流程、费用流程等,我们称之为穿行测试(walk through test),这中间涉及到需要拿到流程中一些相关的文档(document)作为支持,举个例子,费用流程一般先会有费用申请表,申请表上会有申请人的签名和复核者的批准签名(approval),然后该申请表会递交到财务部,财务部会将之入帐,入帐凭证上也应该有会计和会计主管的签名。那么我们就需要拿到这个费用申请表和对应的入帐凭证的复印件,理论上这应该是一个人一次流程所产生的文档(经常我说要这个的时候人家给我一堆没用过的白的,我晕),上面应该留有各种以上提及的记录。
内控了解完毕审计师会对该内控进行有效性测试,需要多抽一点样本看看是不是每个样本都是有适当的控制滴,你就扔一堆这种file给他们好了 实质性测试阶段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科目而言的,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少有客户会自己编现金流量表的,- -),所以以下就按主要的财务报表科目列示审计所需要的资料。银行存款科目:至审计时点(比如05年的年报就是31/12/05这天,以下同)的所有银行账户账号、币种、余额清单(余额为会计账数)以及这天所有的银行对账单,如果银行和企业之间有未达账项,还需要所有的银行余额调节表。
如果现金较多,出示现金盘点单(除了银行,企业的现金一般不多的)应收账款,至审计时点分客户列示余额明细,并分账龄列示。经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清晰的坏账准备变动表(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回、本年核销,年末余额,且该变动应该与利润表费用科目一致)并明示关联方余额。
其他应付款:写清其性质,其余同上 待摊费用:比较大的需要出示一下相关合同,其他米什么好说的 存货:应列示分种类的本年存货变动表,存货盘点清单,成本分摊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依据。存货跌价准备应该与费用科目相勾稽。
存货消耗应该与成本核算中的工料相勾稽,由于存货与成本核算息息相关,因此以上这些东西测算成本的时候也要用到。 短期投资:分投资种类列示,并列示其市值 长期投资:应列示相关的董事会决议,投资比例,核算方法,以及被投资企业的当年度报表,如有必要应该对其进行附加审计。
这个科目很复杂,但一般的JV很少有这个科目,以后再详细聊。固定资产:首先应准备经董事会批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盘点表,大宗购买 分房屋建筑、车辆、机器设备、家具分别列示本年变动表。
变动表分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三行,后者是前二者之差。原值变动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新增,本年减少,年末余额 累计折旧应包括:年初余额,本年计提,本年转出,年末余额(计提和转出数应分别与管理费用中折旧费和营业外收支中固定资产处置相勾稽)在建工程 :出示在建工程合同,竣工决算,在建工程转固的依据以及相关凭证。
无形资产:同固定资产银行借款:审计期间所有的银行借款合同,期末无余额的也要(用来测算利息用的)。如果有利息资本化的,应该找出某一个合同对应某一个在建工程。
应付账款:期末分客户和账龄列示的应付账款余额,列示关联方。如果有预估余额应单独列示其他应付款 :同其他应收款,较大项目应该提供相关的支持文件,也应该分账龄列示,以检查是否有长期挂帐现象。
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里经常会有关联企业间的相互借款现象,需要披露利率。预提费用:预提费用应该有适当的依据且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提供适当的支持文档(米办法,审计师就认证据,什么?没有?那搞一个出来吧)应付工资:理论上所有工资科目都应该在发放前在此科目转一圈,但是往往会发现该科目的变动和费用科目里的工资勾稽不上。这大部分的原因企业有时候会直接走银行存款科目。
把这块数字尽量能够披露一下——还是说一句,要相关的记帐凭证 应付福利费:同上 实收资本:有任何变动,提供验资报告 资本公积:所有变动的支持性文件利润表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按照销售品种分出本年的销售收入、和与之对应的成本,并另列关联方销售 提供主要的销售合同,对毛利波动向审计人员作必要的解释和分析 主营业务成本 :成本主要包括料工费三项,审计人员一般会结合存货变动进行测算,人工需要提供相关的记录表。另外需要提供本年采购明细,并列示关联方费用 :费用中比较大的项目一般都会和资产负债表有对应的勾稽关系,所以提供科目余额表就可以了,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纳税调整的问题,需要细分一下科目。
营业外收支:这些发生的偶然性比较大,各个企业大有不同,米啥好说的,提供相应的支持文件。以上是审计人员进场之前财务人员应该准备的一些东西,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财务还需要配合审计人员查找凭。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财务报告舞弊一般分为两类:(1)人为编造财务报告数据。人为编造的财务报告,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告。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告不平衡、账表不相符、报告与报告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告数据不衔接等。(2)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告的有关数据。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告,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往往做到了报告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一、审计中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一)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企业重要的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一些变动异常的指标进行相关信息差异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的波动、进而识别财务报告的粉饰问题。(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
其分析要点有: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将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非经常损益从企业利益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小及其变化。
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财务报告粉饰特别有效。(四)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
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审计对策(一)分析经营风险 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越高,客户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客户经营风险的分析包括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
如对竞争者分析形成同业分析预期,对前期数据分析形成纵向预期,对非财务数据分析形成财务预期,对一组财务数据分析形成另一组财务数据的预期。(二)分析舞弊环境 首先,要评价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导致管理当局权力膨胀、监督失控、缺乏透明度,给管理当局舞弊创造客观条件。审计人员在评价公司治理结构时,应重点关注客户是否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其次,要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一方面要考虑客户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是否能防止、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采取一定的控制测试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三)评价管理当局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分析管理当局的压力或动机。审计人员应密切关注管理当局是否遭受异常压力,如盈利目标过度夸张并在这些目标基础上设计管理当局薪酬奖励制度、市场占有率突然下降、公司市场形象不佳、管理当局正面临提升的关键时刻等。
第二,对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进行评价。如管理人员曾经有不诚实的记录,公司以前年度曾经有过舞弊发生,不及时改正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管理人员过去不配合审计工作或曾经欺骗过审计人员,主管会计和财务人员离职率高,经常更换法律顾问等。
(四)确定舞弊风险 首先,考虑风险因素。审计人员根据经营风险的分析结果、舞弊环境和对管理当局的评价结果等,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所谓异常是指审计人员的合理预期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审计人员可利用分析性复核,寻找和发现异常,当发现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情况,说明存在较大的舞弊风险。
(五)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舞弊风险的评价结果编制审计计划,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工作时间和日程安排、审计重点和范围,在高舞弊风险领域配备充分的审计资源。(六)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 若舞弊行为被揭露,审计人员要继续采用相关的附加审计调查程序,甚至要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