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有以下几种: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因素原则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7、实践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联系实际进行传授;(2)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3)要教育学生懂得理论来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的道理;(4)要注意补充乡土教材,联系当地实际。8、教育原则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9、正面教育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2)要以正面的榜样和事例教育学生;(3)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10、共产主义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
贯彻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教师在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具有科学性;(3)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4)要把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方向的教育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德育原则:
1.疏导性原则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
2、长善救失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尊重学生;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4、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针对个人特点与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加以教育;针对地区)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
过个人影响集体)
6、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2=0现象,家访)(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 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 的 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 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 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 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 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拓展资料: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人道性原则: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和人道精神。
1、满足学生作为人大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6、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7、给学生传授一定 的创造学知识
四、活动性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去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5、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五、民主性原则
1、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希望能帮到您
德育原则有以下几种: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因素原则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7、实践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联系实际进行传授; (2)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3)要教育学生懂得理论来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的道理; (4)要注意补充乡土教材,联系当地实际。 8、教育原则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 9、正面教育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正面启发,积极疏导; (2)要以正面的榜样和事例教育学生; (3)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10、共产主义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
贯彻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2)教师在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具有科学性; (3)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4)要把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方向的教育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