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系统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1. 结构化方法
2.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3.
4. 结构化方法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5. 开发目标清晰化
6. 工作阶段程式化
7. 开发文档规范化
8. 设计方法结构化
9.
10. 2.原型法
11.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再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12.
13. 应用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
14.
15. 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16.
17. 3.系统规划方法
18. 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是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
19.
20.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21.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主要有:
22. 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23. 4种数据环境
24. 建立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
25. 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开发
26.
27. 5.信息工程方法
28. 信息工程方法与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2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
29.
30. 6.面向对象方法
31. 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组成的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的面向对象方法兴起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33.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基本原理、优劣点) 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 a) 基本原理 用户的积极参与;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设立检查点;文档的标准化。
b) 优点 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c) 劣点 它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基本前提是必须能够在早期就冻结用户的需求,只适应于可以在早期阶段就完全确定用户需求的项目;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即如何是物理模型如实反映出逻辑模型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如何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地作战的转变过程;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
2、原型法: a) 优点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b) 劣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3、面向对象法: a) 基本思想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b) 特点 : 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补充: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不可行的开发方法: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
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想象系统发,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
可行的开发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自下而上(Bottom__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
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
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
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
2.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管理信息系统 程序设计方法有哪些。
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系统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结构化方法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开发目标清晰化
工作阶段程式化
开发文档规范化
设计方法结构化
2.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再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应用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
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系统规划方法
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是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主要有:
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4种数据环境
建立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
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开发
5.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与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2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
6.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组成的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的面向对象方法兴起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1.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软件工作范围。
2.可行性研究?
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
3.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准确地回答“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这个阶段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用正式文档准确地记录对目标系统的需求,这份文档通常称为规格说明(specification)。?
4.概要设计?
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概括地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这个问题。概要设计又称为初步设计、逻辑设计、高层设计或总体设计。?
首先,应该设计出实现目标系统的几种可能的方案。
概要设计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程序的体系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
5.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这个关键问题。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6.编码和单元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7.综合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8.软件维护?
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策略
1、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策略设计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象想象那样完整周密,由于事先没有从整个系统出发充分考虑到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许多模块。
2、自上而下
这种策略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但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策略,因为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虽然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扩展资料:
基本思想:
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具体来说,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⑴ 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⑵ 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⑶ 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⑷ 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⑸ 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⑹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