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账本位币和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确定 1.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有多种管理模式,如EPC(设计一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计价有多种货币,既有美元、欧元等国际通行的结算货币,也有工程驻在国的货币,另外也有国内施工企业部分承包一些国外项目时按人民币计价和支付工程款的情况。
在一些亚非国家承包项目,合同价款往往分成外汇计价部分和当地货币计价部分。 一部分施工企业国外项目要考虑到价格、关税和劳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国外工程项目所需劳动力、物资材料、施工设备等大部分从国内进行采购,以人民币计价和支付,虽然收入、部分物资设备采购是外币计价,但相对于用人民币计价,业务量仅仅是一小部分,如工程所在国没有特殊要求,通常是选用人民币作为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
2.记账汇率的确定。国外工程项目必定存在外币交易。
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在进行外币交易核算时,应选用具体的汇率标准来进行外币折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要求,通常选择外币交易当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也就是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在汇率变动不大时,也可以选择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也就是采用当期汇率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选用的汇率一旦确定,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如果汇率波动使得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不适当,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3.使用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为了简化会计核算而选用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在汇率变动不大时,选用近似汇率进行折算,近似汇率与材料核算的计划价格有点类似,平时按近似汇率对外币进行折算,期末将外币货币性科目余额按外币金额与期末即期汇率的乘积折算成实际数,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虽然使用近似汇率方便简单,但在发生以下事项或交易时会计核算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人民币计价的货币性项目在国外以外币支付或收取;以外币计价的货币性项目以人民币支付或收取;货币的兑换。在对上述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现金、银行存款用近似汇率折算。
【例1】某国外项目当月记账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7.5元,在国内采购一批材料,价款以人民币计价为1 050 000元。合同约定以美元付材料款时,应按付款当日即期汇率折算,月末供货商要求以美元付款,付款时汇率下降到1:7.3.这种情形下,实际材料款支付143 835.62美元,则美元户银行存款减少1 078 767.15元,在付款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1 050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8 767.15 贷:银行存款——美元 1 078 767.15 【例2】国外工程合同约定,可以用人民币支付工程款,但要按付款当日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折算,某国外项目记账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7.5元,当月工程进度款为250 000美元,月末时,业主以国内人民币存款付款,国内公司总部代收,收款时按实际汇率1:7.3折算。
收款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内部往来 1 825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50 000 贷:应收账款 1 875 000 需注意的是,如果汇率波动较大,使得近似汇率不再适当时,要及时对近似汇率进行修正。至于何时不适当,需要企业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及计算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的方法等进行判断。
二、汇兑差颧的处理 1.汇兑差额的产生。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施工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将记账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在期末按当日即期汇率将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外币货币性科目余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
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账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产生的差额称为外汇汇兑差额。汇兑差额指的是对同样数量的外币金额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差额。
汇兑差额用来衡量外币货币性科目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意味着汇率波动越大,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汇兑差额受货币性项目记账汇率与实际汇率波动幅度的影响。
外币现金、外币应收账款、外币其他应收款当期汇率下降越大,当期产生的汇兑差额就越大。例如:国外项目部合同880万美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8.025,结算时汇率为1:6.835,整个项目施工期间的平均汇率为1:7.5,说汇率损失有462万元是不准确的,因为工程合同收入不是货币性项目,工程完工日不按完工日的汇率对合同收入进行调整,不产生汇兑差额。 2.外币货币性科目和外币非货币性科目产生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要对按人民币反映的外币货币性会计科目的汇兑差额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来说,就是要对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外币货币性科目按期末实际汇率计算的余额与账面余额进行比较,将两者的差额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将由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在建工程科目是用来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工程所发生的支出,所以引进技术的支出不宜通过该科目核算。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及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考虑计算摊销金额等因素,企业可在“无形资产”科目下单设“技术引进支出”之类的明细科目,以归集引进技术所发生的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为“无形资产——**技术”,并按规定开始计算摊销。如果在引进技术过程中,除了支付给外方的费用外,还发生其他一些费用,则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全部支出,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将应予资本化的部分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美英会计模式的差异处
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会计是在英国会计的传统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因而,美国会计与英国会计在许多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会计逐渐完善并走上自己的发展轨道,因此其差异处也日渐增多。
① 会计规范形式不同。美国有数量庞大、规定细致的准则体系,英国受《公司法》制约制定的会计准则数量较少,规定较粗,重视运用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② 会计准则制定框架不同。英国是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司财务会和报告的要求,而美国是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③ 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英美会计职业团体所引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美国是在官方的支持和干预引导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而英国的会计职业界民间组织在会计法规定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权威性,则远不如美国FASB强,其职业团体开展制定会计准则的活动,更多的是从广大会计职业界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而不是代替某个政府行政机构立法规定的权利。
④ 从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来看。美国的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不断创新,在信息披露上强调保护股东的利益,提倡正是反映,并素以充分披露而闻名;英国着重强调“真实与公允”的观念,是以保护公司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⑤ 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不同。英国对“财务报表的目标”,除供报表使用者“作经济决策”外,还突出提供使用者“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管责任”;英国对财务报表要素,只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利得”、“损失”五要素,而美国则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得损”等 ;美国采用账户式列报时,左边列报资产,右边列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英国资产负债则在左边列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右边列报资产;在报表中列报项目顺序差别较大,美国的会计法规比较注重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排列在前面,而英国的会计法规则刚好相反,比较注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资产项目按流动性由弱到强进行排列。
⑥ 会计计量的差异。
固定资产。美国对固定资产不允许重估价值,但英国的会计准则建议企业每五年对固定资产在价值和受用年限两方面进行重估价;
存货计价。美国在对存货进行计价时,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但英国和国际惯例都取消了对存货实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计价;
融资租赁。在处理长期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时,美国和英国处理方式相同,都秉承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特点,对承租方,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予以资产化;
商誉。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自创的商誉,美国和英国都不将其资本化。而对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美国允许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在不少于49年的时间内直线摊销,英国则将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在取得是予以注销。
一、记账本位币和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确定 1.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有多种管理模式,如EPC(设计一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计价有多种货币,既有美元、欧元等国际通行的结算货币,也有工程驻在国的货币,另外也有国内施工企业部分承包一些国外项目时按人民币计价和支付工程款的情况。
在一些亚非国家承包项目,合同价款往往分成外汇计价部分和当地货币计价部分。 一部分施工企业国外项目要考虑到价格、关税和劳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国外工程项目所需劳动力、物资材料、施工设备等大部分从国内进行采购,以人民币计价和支付,虽然收入、部分物资设备采购是外币计价,但相对于用人民币计价,业务量仅仅是一小部分,如工程所在国没有特殊要求,通常是选用人民币作为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
2.记账汇率的确定。国外工程项目必定存在外币交易。
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在进行外币交易核算时,应选用具体的汇率标准来进行外币折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要求,通常选择外币交易当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也就是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在汇率变动不大时,也可以选择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也就是采用当期汇率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选用的汇率一旦确定,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如果汇率波动使得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不适当,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3.使用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为了简化会计核算而选用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在汇率变动不大时,选用近似汇率进行折算,近似汇率与材料核算的计划价格有点类似,平时按近似汇率对外币进行折算,期末将外币货币性科目余额按外币金额与期末即期汇率的乘积折算成实际数,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虽然使用近似汇率方便简单,但在发生以下事项或交易时会计核算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人民币计价的货币性项目在国外以外币支付或收取;以外币计价的货币性项目以人民币支付或收取;货币的兑换。在对上述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现金、银行存款用近似汇率折算。
【例1】某国外项目当月记账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7.5元,在国内采购一批材料,价款以人民币计价为1 050 000元。合同约定以美元付材料款时,应按付款当日即期汇率折算,月末供货商要求以美元付款,付款时汇率下降到1:7.3.这种情形下,实际材料款支付143 835.62美元,则美元户银行存款减少1 078 767.15元,在付款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1 050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8 767.15 贷:银行存款——美元 1 078 767.15 【例2】国外工程合同约定,可以用人民币支付工程款,但要按付款当日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折算,某国外项目记账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7.5元,当月工程进度款为250 000美元,月末时,业主以国内人民币存款付款,国内公司总部代收,收款时按实际汇率1:7.3折算。
收款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内部往来 1 825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50 000 贷:应收账款 1 875 000 需注意的是,如果汇率波动较大,使得近似汇率不再适当时,要及时对近似汇率进行修正。至于何时不适当,需要企业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及计算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的方法等进行判断。
二、汇兑差颧的处理 1.汇兑差额的产生。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施工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将记账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在期末按当日即期汇率将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外币货币性科目余额折算成记账本位币。
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账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产生的差额称为外汇汇兑差额。汇兑差额指的是对同样数量的外币金额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差额。
汇兑差额用来衡量外币货币性科目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意味着汇率波动越大,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汇兑差额受货币性项目记账汇率与实际汇率波动幅度的影响。
外币现金、外币应收账款、外币其他应收款当期汇率下降越大,当期产生的汇兑差额就越大。例如:国外项目部合同880万美元。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8.025,结算时汇率为1:6.835,整个项目施工期间的平均汇率为1:7.5,说汇率损失有462万元是不准确的,因为工程合同收入不是货币性项目,工程完工日不按完工日的汇率对合同收入进行调整,不产生汇兑差额。 2.外币货币性科目和外币非货币性科目产生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要对按人民币反映的外币货币性会计科目的汇兑差额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施工企业国外项目部来说,就是要对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外币货币性科目按期末实际汇率计算的余额与账面余额进行比较,将两者的差额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将由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
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国际会计准则IASl9按照员工养老金给付的确定方法,将企业年金计划分为两种:固定收益型和固定提存型。前者最终的养老金数额在年金计划中即已确定,企业每年向年金基金缴纳的金额可根据基金的实际操作情况作相应变化。
后者则是每年向基金交纳的金额固定,但最终的养老金数额不定,由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决定。年金基金通常是委托金融机构运作。
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型的年金计划只由企业参与,固定提存型的计划则允许员工参与,即员工可在企业出资的基础上再向基金投入资金,以扩大最终的年金收益。 由于固定提存型年金计划每期的提存金额固定,因而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只需将每期纳入企业年金基金的资金记为费用即可,处理相对较简单。
固定收益型计划则受到员工工资水平、工作年限、基金投资收益等一系列因素变动的影响,会计处理较为复杂。 以下将着重介绍对于固定收益型计划的会计处理。
当期劳务成本是养老金费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应计养老金法和水平缴款法。 应计养老金法下又分累积养老金法及预计养老金法。
累积养老金法是依据员工目前的工资水平及工作年限计算出企业应支付的年金现值,再与上年度相比,得出今年应向基金交纳的资金。 如果员工突然离职或是企业突然破产,累积养老金法下计算出的养老金即为企业必须支付的数额。
预计养老金法与累积养老金法大体相同,只是它所依据的是预期的员工在退休之年的工资,而非现今的工资水平。 水平缴款法是依据预计的员工工作年限及退休时的工资水平,计算出员工在退休后可获得的年金数额,将此数额平均分摊到每一年作为当期费用。
假设某员工从2003年开始为A公司工作,他的年龄30岁,起始年薪$24000,正常的退休年龄为65岁,预计工资每年上涨3%,市场利率为6%,该员工退休后的预计寿命为14年,公司规定员工退休后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为员工最后一年工资的2%乘以工作年限,员工自工作之日起便获得养老金的领取权,公司将在员工退休后每年年初支付企业年金。 以2003年和2004年两年为例,若仅考虑当期劳务成本和养老金债务的利息,不考虑投资收益等其它因素,三种方法对养老金费用的计算如下: (1)累积养老金法 2003年年末 工资水平:$24000 员工退休后企业每年应支付的年金:$24000*2%*l=$480 将企业年金贴现到员工退休之年的数额:G480*(P/AD,6%,14)=$4 729 年金现值:$4729*(P/F,6%,34)=$652(34为剩余工作年数) 本年度养老金费用:$652 2004年年末 工资水平:$24000*(1+3%)=$24720 员工退休后企业每年应支付的年金:$24720*2%*2=$989 将企业年金贴现到员工退休之年的数额:$989*(P/AD,6%,14)=$9744 年金现值:$9744*(P/F,6%,33)=$1425 本制度养老金费用:2004年年金现值-2003年年金现值=$1425-$652=$773 (2)预计养老金法 2003年年末 预计退休之年工资水平:$24000*(F/P,3%,34)= $65568 员工退休后企业每年应支付的年金:$65568*2%*l=$1311 将企业年金贴现到员工退休之年的数额: $1311*(P/AD,6%,14)=$12917 年金现值:$12917*(P/F,6%,34)=$1781 本年度养老金费用:$l781 2004年年末 预计退休之年工资水平:$65568 员工退休后企业每年应支付的年金:$65568*2%*2=$2623 将企业年金贴现到员工退休之年的数额:$2623*(P/AD,6%,14)=$25844 年金现值:$25844*(P/F,6%,33)=$3778 本年度养老金费用:$3778-$l781=$1997 (3)水平缴款法: 预计退休之年工资水平:$65568 员工退休之后企业每年应支付的年金:$65568*2%*35=$45898 将企业年金贴现到员工退休之年的数额:$45898*(P/AD,6%,14)=$452226 各年度养老金费用:$452226÷(F/A,6%,35)=$4058 三种方法计算出的2003年和2004年的养老金费用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初始时,累积养老金法下的每年养老金费用最低,预计养老金法下的费用居中,水平缴款法下费用最高。
此后,每年的养老金费用在累积养老金法下逐年快速增长,最终超过预计养老金法和水平缴款法下的费用,而在水平缴款法下,每年的费用保持不变。 在养老金的会计处理上,有些国家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采用某一特定的方法确认养老金费用(比如加拿大公认会计准则要求公司采用预计养老金法),但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纳金的方式,如累积养老金法或水平缴款法。
因此,账面上的养老金费用与实际支出可能有所差异,此时将差异部分归人递延账户(当费用大于支出)或预付账户(当支出大于费用)。 除当期劳务成本外,在计算当期养老金费用和养老金账户余额时还应考虑的项目主要有:累积的养老金债务的利息、预计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启动企业年金计划时产生的过去服务成本的摊销、修订企业年金计划时产生的先前服务成本的摊销、精算损益超额部分的摊销等。
(1)累积的养老金债务的利息。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对于累积的养老金债务应考虑利息,计算利息所用的利率通常为先前贴现。
会计核算的方法有7个: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4、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扩展资料
上财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
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一、设置账户;
二、复式记账 ;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
四、登记会计账簿 ;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
七、编制会计报表 ;
八、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上述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拓展资料
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本,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既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的财产和债务。
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
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1、存货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 。
2、建造合同上,国际准则允许将采购合同订立的相关费用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我国准则确认为当期费用 。
3、固定资产准则中,国际准则对非同类固定资产交换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利得或损失。我国准则要求以换出资产帐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对处置固定资产的损益,国际准则允许计入当期经营活动损益,我国准则要求列为营业外收支。对无形资产同样如此。
4、收入准则中,国际准则仅规定了收入计量一般原则,我国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确定了单独的计量原则
5、借款费用准则中,国际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我国准则只包括固定资产。
6、关联方披露方面,国际准则不涉及合营企业,我国准则视合营企业为关联方。
7、投资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享有的在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中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进行相关处理,我国准则确认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摊销入损益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