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调适的含义及冲突的成因:
(一)冲突与调适的基本含义
1、冲突
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或过程。显然,冲突行为也是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存在的。
2、调适
调适是以不同方式调节或缓和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的一种互动方式。具体调适方式有和解、妥协、容忍、调解和仲裁等
(二)冲突的成因
这种成因是多方面的。如群体意识、权益诉求、价值观念、心理认同等方面不同引起的冲突,资源方面的冲突、不同层级沟通障碍引发的冲突等。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基层群体性事件,笔者认为应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因此,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群体性事件原则上由发生地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处置,必要时由县领导小组召集研究,分管或主管县级领导牵头处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乡镇负责落实,政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
(三)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原则。要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公开、公平执法,防止因执法不当、违法执法、司法不公引发不稳定因素;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避免因贯彻不力、执行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五)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要防止警务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当用不用而使事态失去控制。
(六)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对发生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重点要害部位,必须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恢复正常秩序。
冲突管理的方法
缓解冲突的方法
(1)审慎地选择要处理的冲突问题。
(2)评估冲突当事人。
(3)分析冲突原因和根源。
分为三类:
一是沟通差异。沟通不良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从而引发冲突。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冲突大多数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
角色要求、决策目标、绩效标准和资源分配等不同而产生的立场和观点的差异。
人格差异。其结果使得有些人表现出尖刻、隔离、不可信任、不易合作,导致冲突。
(4)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解决冲突的策略:
①回避、冷处理。
②强制、支配。也就是以牺牲一方为代价而满足另一方的需要。
③迁就、忍让。
④折中、妥协。
⑤合作、协同。
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
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
拓展资料:
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很多,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着手处理冲突的公开程度。
用来解决群体冲突的第一类策略是冲突回避———根本不让冲突公开。
第二类策略则是注意平息、缓和—一使冲突中止并对牵涉各方的感情降温。
第三类策略则依靠包容———允许某些冲突公开发生,但严格控制讨论哪些问题以及讨论问题的方式。
第四类策略则是冲突对抗———公开讨论所有冲突问题并努力寻找一种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群体冲突
概念疾病预防的一种策略,与个体预防相对应,简称“群防”。群体预防(colonyprevention)是指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主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消除潜在危险因素等方式,达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目标。重点人群的预防重点人群包括青少年人群和高危人群,其预防策略包括:1、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是指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健康。包括3项主要内容:
①针对环境的措施,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如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普及卫生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开展健康教育等。
②针对机体的措施,进行预防接种,增强人群的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作好婚前检查,预防遗传性疾病,开展妇幼儿童保健、中老年保健。纠正偏离行为,如吸烟、酗酒、性淫乱及吸毒等。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
③针对社会的措施,制定工业及生活环境标准、卫生立法。如以法律形式制定禁烟法规,限制香烟焦油含量,提高烟税等。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是居民获得更多的卫生服务机会。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即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传染病包括早隔离、早报告),就是在发病前期或发病的较早阶段把病人检查出来给予治疗,及时处理疾病的早期症状,阻断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二级预防的基本内容:
①慢性病的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致病作用长期作用的结果。通过普查、重点筛查或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慢性病临床前期患者。为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应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装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及时制定防治方案,以便及时治疗早期发现的患者,防止和减少严重病人。例如通过高血压的测量和小范围高胆固醇水平测定的方法,筛查循环系统疾病,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生。
②传染病的预防,对传染病人也要实现“三早”,因早期发现才能使病人及早得到隔离和治疗,减少周围人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确诊后应迅速按《传染病防治法》做好疫情报告。
③对公害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要实行经常性卫生监测与监督,及早发现公害病和职业病,及时提出改善环境条件的卫生要求和措施。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病的患者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加速康复(包括心理和生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因病致残。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负担、延长健康期望寿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医疗服务是实现三级预防的基础。避免因病致残可使病人尚存一定的劳动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残疾者应进行康复治疗,例如通过理疗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通过训练,使患者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对慢性病人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达到心理康复。三级预防需要建立专科门诊或医院,建立家庭病床,同时也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让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的指导,促使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的早日康复,争取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群体性事件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运动,它是群体性事件的传统形式,占到总量的80%;另一种多为因社会心理失衡引发的泄愤事件,如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
这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相比群体性的维权抗争突发性群体行为更具不确定性。它与维权运动不同,参与者大多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只是因某次偶然事件引爆了人群的积怨,也因此比维权运动更难以把握和控制;又由于参与者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因此缺乏组织性和规则意识,非常容易失控,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如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最后演变成针对无辜目标的社会骚乱。
可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8.5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