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1)初读
(2)精读
(3)悟读
(4 ) 熟读
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1、阅读要明确目的。
2、阅读要注意过程
3、阅读要勤于思考
4、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一篇文章最起码读三遍,
第一遍读:明白其主要内容
第二遍读: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找答案
第三遍读:领悟文章的主旨,一边思考未答出的问题,一边读课文
希望提问者能满意我的答案。呵呵~~~
一、引导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会采用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等阅读方法,这样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觉得不妨试试以下方法:1、通读,整体感知课文。2、扫描,把握重点,做到心中有数。3、精读,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喜欢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点批注。4、摘抄,把文中写得最好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如《荔枝》一文,学生通过这样学,对课文内容就悟得更深。
二、教会学生“品”。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品味课文。1、品味语言,抓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身临其境地去阅读,去想象,去感悟,去欣赏。2、品味情感,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邱少云被火包围着作者的心情时,我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再阅读作者心里难过的这段话,这样读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三、训练学生“析”。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思想内容上有独特之处,同时许多文章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必要的示范分析后,训练学生自觉地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后,学生得到“渔”了就会照猫画虎了。
四、鼓励学生“评”。我们在阅读、品味、分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评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鼓励学生批判地继承,敢于评价敢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言之有理。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兴趣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外阅读则是指教材以外的辅助性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在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下面我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生阅读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搞好阅读的形式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1、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演一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一读、讲一讲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
4、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二、阅读的方法要具体化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除了重视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以外,还应力求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起来,做到以学路带教路、以语言带内容,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领悟。千万不能把自学局限于读读、背背、抄抄。要打破框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多种角度去预习,能尝试多少是多少,不求一样,但求一试。这样,学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预习,长此以往,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我们还应当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以读为中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的题目应当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应当根据学生之上的高低、基础的优劣、能力的强弱等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既发展了个性,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阅读理解是各有侧重,有的重在获取信息,有的重在启迪思维,有的重在激励人生。提高阅读理解力,应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1、速读 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2、略读 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3、跳读 这是小学生读书中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以上文章介绍的三种小学生读书的方法您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查看我们教育中国的相关板块。
扩展资料:
阅读法
通用式阅读法是一种时常采用的精读方法。通常分五个步骤进行:
1、浏览。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2、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内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会意义、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与动机、内容要点、主要章节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结构布局、各个部分的关联、体裁形式、表达手段、用语特点、词句的推敲等。
3、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4、背诵。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5、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通用式阅读法,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能使阅读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阅读方法_百度百科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方式 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这就充分说明了教会学生阅读,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 教会质疑问难。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根据他们的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努力还不能 解决的问题。学贵知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开始,多思善问是学生学习主动 性、积极性的具体表现。
学生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质疑到学 会质疑,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并坚 持不懈地引导,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引发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课文,这就是 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
如《跳水》是一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题目的课 文,学生若不认真思考,便不能发现课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 这篇课文时,我从析题入手,用较短的时间,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质疑问 难,学生即可根据题目提出诸如"是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在什么地方跳水? 结果怎样?"等等许多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感知课文,使学生由被 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又紧紧抓住文中难理解的语 句,如:"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船长为什么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 水?为什么把小孩的身体比喻成炮弹?这都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障碍。教师 把握这一疑难点,及时组织边读边议,引发学生思考,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更透 彻,而且学会了质疑。
质疑问难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且有利于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会理解内容。
理解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更细致、精确,理解是一种思维能力,而怎样 理解,则是一种方法,需要教师的指点。我在阅读教学中,一般的教法是:教 学前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作全面分析:他们想理解什么?想怎样理解?他们在理 解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为采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不 断启发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我是怎样理解的?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我这样理解 对吗?"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检查学习结 果,促使学生思考:我理解课文内容了吗?我是怎样理解的?我学会了怎样理 解方法?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抓关键词、重点句,体会人物的 神态、语言、动作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因文而异。
只要经 常训练,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必然能掌握。教会朗读课文。
阅读总得"读", 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能做到有感情地读,能把规 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这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矗我较为重视教师的范 读。
在范读中提出要求,逐步教会学生分辨语言的各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按 教材的情感作适当的处理,以此感染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读其文、听其音、懂 其情,不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例如《骆驼和羊》一文,其中有一句话:"羊大 模大样地走进园子去吃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 教师范读后,要求学生注意辨别词、句的轻重快慢,再让学生议论,理解其所 以然。有些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常常在课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这些词 不仅能使课文的教学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更能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准 确、丰富、规范,阅读中可让学生用意思相近的词去替换,然后进行比较、辨 别、体会。
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 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教师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下坚 实基矗为此,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位置,让学生在学习上 得到更多的主动权,自觉地去学会理解,学会质疑,学会朗读,虽不求人人成 为语言学家,但愿个个会读、会说、会写,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运用自如。
第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依照次序读书,不能漏字漏行。 第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主动去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那么在我们学会了读懂文章后,更重要的是会答题,所以掌握答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在我们小学阶段考试的文章中,写事的文章占大多数,其结构共分为四种形式: 1、先总述后分述(总分) 2、先分述后总述(分总) 3、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总分总) 4、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懂得了文章的四种结构,也就是懂得了如何给文章分层。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懂得给文章分层,也要懂得要进一步理解段的主要内容,找出段落的及全篇的中心句。 二、学会认识中心句。 1、学会从段首识别中心句 文章的写法各不同,有的文章在一段话的段首往往会出现中心句,一般此种文章总分结构较多。 2、学会从段尾识别中心句 有的段落先举出实例进行叙述,然后用写感想、写体会的方式加以小结,这个小结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一般此种文章分总结构较多。 3、学会从段中识别中心句 有的段落会叙述两件事,或者叙述一件事的两方面,在叙述的过程中会有过渡句连接起来,这过渡句就是中心句。在三年级的阅读题中,大多数中心句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指出了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段意。 4、学会从全篇识别中心句 在学会了这么多方法给文章分层和认识中心句后,我们要想读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归纳主要内容。 三、学会归纳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顾名思义,就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阅读时要分清什么是主要内容,什么是次要内容。归纳时要取舍主次,才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文章叙述的内容。还要注意的是归纳的时候要把话的清楚明白。 1、连接段意归纳。 段意,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把每段段意连接起来,自然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取重点归纳。 有的文章在开头段,对全篇文章先做总的介绍,再一一叙述。有的文章在结尾段,对全篇文章做了总结。在总结主要内容时,要仔细找找哪些句子可以归纳出主要内容。 3、自问自答归纳
有的文章比较长,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就可以把文章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把握技巧,学会读懂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