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四步法就是公共关系得以进行的四个过程,具体为:
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关的对象和问题;
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
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一、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二、公关关系活动方式
1.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的概念
所谓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是指特定的公共关系运行机制或工作方式,以一定的公共目标和任系运行机制或工作方式,以一定的公共目标和任务为核心,将若干种公众媒介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务为核心,将若干种公众媒介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备特定公共关系功能的工作方法系起来,形成具备特定公共关系功能的工作方法系统。
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
1、按业务特点,可分为:
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
2、按组织环境和状况,可分为:
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开拓型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使社会组织有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科学和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由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信息传播)三大要素构成。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形象
公共关系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
公共关系[英文名] Public Relations 缩写符号:P.R 简称:公关“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一、简述公共关系学和研究内容。 答: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
二、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
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三、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
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
(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举例说明略) 四、结合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答: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转变。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社会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这门学重点研究一个组织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获得公众的好感和合作,从而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公共关系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早在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D.Eaton)就在耶鲁法学院发表了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1903年美国一位叫艾维李(Ivy Lee)的记者创立了最早的公共关系顾问公司,专门为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协助客户建立、维持公众联系和与新闻界的联系。
他在公司的《宣言》中说:“我们的计划,开诚布公地说,是站在企业和公众机构的立场上,为美国的新闻与大众提供适当而正确的情报,而这些情报对于大众来讲是有价值而感兴趣的。”后来,人们称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生活费之父”。
1908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率先配备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之后又成立了公共关系部,使公共关系活动进入了企业。1923年纽约大学首先开设公共关系课程。
以后又有许多公共关系刊物、专著纷纷问世,促进了这一学科的迅速发展。据1937年美国《企业周刊》第一次编制的研究公共关系的报告统计,当时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专家有5000人,公共关系顾问公司250家。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公共关系学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美国许多大学普遍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在政治界、实业界、教育界、卫生界广泛设立公共关系机构,目前这方面从业人员已达12万多人。
欧洲一些国家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联邦德国、希腊等国还联合发起成立欧洲公共关系中心,以协调各国的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工作。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于1966年成立了泛美公共关系协会。亚洲的一些国家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也于1967年建立了泛亚公共关系协会。
1955年成立的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总部设在伦敦)现在已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会员。可见,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在全球风行。
从学科性质上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涉及管理科学、行为科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语言学、逻辑学等效我种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从学科的研究方法上说,公共关系学基本上是综合运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即:运用管理学、行政学的方法研究决策过程;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和公众印象;运用政治学和传播学的方法研究舆论的形成和作用,以及传播的过程与作用;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人际关系;运用语言学、逻辑学的方法研究写作、讲演等。
从学科的归属上说,公共关系学属于经营管理学科的范畴。 1.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要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广泛搜集信息、提出咨询建议、进行传播沟通、开展社会交往、树立企业形碣、增强竞争能力、协调内外环境等。
2.研究公共关系程序公共关系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搜集和分析信息、制定或调整政策、传播和沟通信息、评价工作结果。 3.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共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即企业内部关系和企业外部关系。
企业内部关系主要指处理好企业中上下级、领导与群众、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外部关系主要指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区、企业与新闻媒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团等的关系。公共关系学要研究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4.研究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关系部门在一个组织中是一人重要的职能部门,它具有其它部门所不能替代的某些独特职能,如决策参谋部职能、社会情报部职能、社会外交部职能等。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已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
据美国公共关系协会1956年的一项调查,在166家大公司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公司的公关部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层领导。大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一般分四个层次:由副总经理任公关部门负责人,主要关系部和职能部,各业务科,各作业股。
中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关系负责人,关系部和职能部,业务科。 5.研究颂共关系的实施技术公共关系活动总要借助一定技术才能开展,如运用新闻媒介、发挥公共关系广告的作用,运用社会调查方式了解大众意愿,开办展览会,进行庆典活动等。
这些项目和技术的适当选用,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6.研究其它各行各业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国际公共关系的原理、原则与方法除企业之外,其它如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群众社团等的公共关系工作也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需要深入研究。
除本国外,还要研究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在跨文化地区树立企业形象等国际公共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7.研究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公共关系活动要靠公关人员去实施、去落实。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关系活动的成败。所以,研究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就成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关系活动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是:①职业化。即已。
公共关系行为规范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文明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是每一个员工从事相互交往必备的素质。
仪表礼仪
穿着整洁、得体、庄重。
发型整齐,男同志胡须整洁。
走路稳重,脚步轻,不用鞋钉叩响地面。
上下楼梯或在走廊行走要靠右侧通行。
走路时不大声喧哗或勾肩搭背
遇见同事、客人应点头致意并问好。
电话礼仪
打电话用语文明、简练。
电话接不通要耐心等待,不要拍打电话。
打接电话应先说“您好”,我是某单位某某,请……
在铃声响起3次以内接听电话
接到打错的电话不要责怪对方,应尽量提供帮助。
不用岗位电话闲聊,确保工作通讯畅通。
乘车礼仪
乘小轿车,司机驾驶时,车位以后排右侧为首,后排依次是左侧、中间座位、前座右侧(陪同或随从人员就座)。
由主方驾车时,前排右侧为首位,依次为后排右侧、左侧、中间位。
乘旅行车,司机座位后第一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依每排右侧至左侧递减。
会议礼仪
参加会议应提前十分钟到达。
开会前应将通讯工具置于静音状态。
开会时应携带笔记本和笔,做好会议笔记。
不在会议期间交头接耳或阅读与会议无关的资料。
开会中不频繁出入,维护会场秩序。
间休时,不远离会场,保证按时复会。
迎接礼仪
迎接客人,应有职位相当的人员迎接。因事不能前往,要委托他人向客人作出解释。
接到客人,应问候并作自我介绍,如有名片,可送予对方。索取对方名片,要礼貌地说:“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交换名片,应双手接送,对客人名片要仔细看,以示尊重,切忌乱放乱扔。
将客人送达后,主人应稍作停留,与客人进行热情短暂的交谈。
引导礼仪
走廊引导。接待人员应先于客人二三步,让客人走在内侧。
楼梯引导。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下楼时,接待人员走在前面。
电梯引导。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到达时,请客人先走出电梯。
客厅引导。一般靠进门的一方为下座。
宴请礼仪
宴请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人为基准,以靠近者为上,依次排列。
通常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夫人一般不相邻而坐,其余客人按礼宾次序就座,尽可能使相邻就座者便于交谈。
主方的陪客,应插在客人之间坐,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
桌次多时应放置桌次牌和名牌,在客人入座完毕后撤去。
洽谈礼仪
洽谈前要视对方代表的身份确定与之相当的洽谈人员。
洽谈代表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仪容仪表整洁。
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型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面座位为尊,应让给客方。
签约仪式,双方应设有助签人员,分立在各自代表签约人外侧,其余人排列站立在各自一方代表身后。先由助签人员相互交换,代表再在对方文本上签字。签字完毕,双方应同时起立,交换文本,相互握手,其他随行人员应鼓掌祝贺合作成功。
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目前还未达成一个世界公认的看法,对其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人们普遍认为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的新兴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事实上,这里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公共关系职业。正是由于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item/%E5%85%AC%E5%85%B1%E5%85%B3%E7%B3%BB/1386?fr=aladdin#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