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淀粉水解试验 (一)实验原理 细菌对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
胞外酶能分泌扩散到细胞外,将物质分解成小单位如糖、氨基酸、甘油与脂肪酸。这些小单位的物质能被细菌吸收和利用。
水解过程可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如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水解明胶可观察到明胶被液化;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改变培养基的pH,其中的中性红指示剂使培养基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二)实验方法 将淀粉培养基溶化后,冷至45℃左右,以无菌操作制成平板。
取18-24h的纯培养物点于平板上,每皿可点种3-5个菌株,适温培养2-4d,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卢戈氏碘液,以铺满菌落周围为度,平板成蓝色。如果菌落周围有无色透明圈出现,说明淀粉已经被水解,实验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透明圈的大小一般说明水解淀粉的能力。(三)实验试剂的配制 肉汤蛋白胨琼脂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7g,蒸馏水1000mL,pH7.2。
淀粉培养基制法:在肉汤蛋白胨琼脂中添加0.2%的可溶性淀粉,校正pH值至7.6,分装三角瓶,121℃ 20min灭菌备用。卢戈氏(Lugol)碘液: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混匀,定容。
二 糖发酵试验(一)实验原理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等。
(三)实验方法1.将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及乳糖发酵管内。 2.置37℃孵箱培养18-24小时。
3.观察结果:由于一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类产酸,所以培养基中pH下降到7.0以下,在酚红指示剂的显示下,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产酸者以“+”表示,如果同时产生气体,则培养基中小倒管内有气泡出现,此乃产酸又产气,以“⊕”表示,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用“-”表示。
(四)实验结果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葡萄糖 + ⊕ 乳 糖 - ⊕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1.单糖发酵管的制备: 成分:蛋白胨水培养基 100ml ,0.2%酚红 1ml ,所需糖(葡萄糖或乳糖)0.75-1g 制法: (1)将上述成分溶化,混匀分装于内含有倒置小玻璃管的小试管中,每管约2ml,加塞。 (2)小倒管排气,灭菌(8-10磅,20-30分钟),贮存备用。
用途:供单糖发酵试验用。 2.0.2%酚红配制法 酚红(phenol red)0.2g ,0.lmol/LNaOH 8ml ,蒸馏水 92ml 将酚红入研钵徐徐加入0.lmol/LNaOH研磨,再补足蒸馏水即成。
若需长时间保存,可高压灭菌后贮存备用。 三 甲基红(M.R)试验(一)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继而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pH值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此为阳性反应;若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醇、醛、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碱度仍在pH 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现黄色,为阴性反应。
(二)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甲基红试剂。 (三)实验方法1. 分别将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接种于两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2. 置37℃培养2-3天取出,分别滴加甲基红试剂2-3滴,混匀,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1.甲基红试剂的配制 甲基红 0.04g, 95%酒精 60ml , 蒸馏水 40ml 。先使甲基红溶解于酒精中,再加入蒸馏水,混合,摇匀即成。
2.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物 成分:蛋白胨5g 葡萄糖5g 制法: (1)将上述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 (2)调节pH至7.6,用滤纸过滤除渣。
(3)分装中试管,每管约3-4ml,灭菌后备用。 用途:供甲基红及V-P试验用。
四 产吲哚(indole)试验(一)实验原理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无色吲哚),再与欧立希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玫瑰吲哚,即为阳性反应。 (二)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 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3. 试剂,欧立希(Ehrlich)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三)实验方法1. 分别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接种于两支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2. 置37℃培养2-3天后,每管沿管壁各加欧立希试剂0.5-1ml于培养液面上,待1-2分钟后观察结果:在交界面出现玫瑰红色环即为吲哚试验阳性,无红色环即为阴性。 (四)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
(五)实验试剂的配制1.蛋白胨水培养基的制备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 (1)先用少量蒸馏水将蛋白胨和氯化钠相混合溶解,再加足蒸馏水量。 。
细菌的鉴定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必须达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纯培养程度,才能进行系统鉴定。
系统鉴定就是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抗原性和病原性等检测,并用已知标准免疫血清确定分离细菌的属、种和型。微生物鉴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据其形态,生长、生化特性等定种,最后根据抗原的免疫血清学检查定型。
(一)形态学检查 各种细菌的形态,在适宜的环境下是相对稳定的。但环境的改变,如培养基条件的改变,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作用等,均可使细菌产生不规则的形态,并可出现细胞壁的缺陷和多样性。
为此,在作细菌形态鉴定时,必须按被检菌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和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确的形态学鉴定。形态学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1.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主要观察细菌在固体、液体、半固体,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在固体培养基上要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是否均匀一致,表面是光滑湿润,还是干燥无光或呈皱纹状,边缘是整齐还是不规则,菌落是隆起、扁平,还是乳头样,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在液体培养基中,要观察培养基是否呈均匀浑浊,管底有无沉淀,液面有无菌膜,是否产气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应观察细菌是否沿着接种线生长,是呈毛刷样生长还是均匀生长,上下生长是否一致。
在鉴别培养基上,应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与预期的相一致,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还要观察是否溶血及溶血圈的特点,在某些培养基上还要注意是否有臭味等。2.显微镜观察 在作细菌个体形态学检查时,要根据被检菌的种类和检查项目,选用相应的染色方法,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以及细菌培养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般以18-24小时(生长时间长的细菌除外)的幼嫩培养菌为宜。例如,作革兰氏染色检查时,培养时间长的陈旧细菌,可能由阳性变为阴性。
作细菌运动性检查时,液体培养基的幼嫩培养物(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最为适宜。作炭疽荚膜染色时,因炭疽杆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而在动物体内形成明显的荚膜,因此,应先接种小鼠,取死亡动物的病料作涂片标本镜检。
作鞭毛染色时,以液体培养基为宜。芽胞的形成,因细菌种类不同,往往对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空气和培养时间等而异,但一般均要求较长时间。
镜检时除注意其基本形态结构和大小(要用测微计测量)外,还应注意其排列状态、菌端形状、有无两极染色、有无形成芽胞和荚胞等。必要时可用电镜观察其微细结构。
3.常用的几种染色方法 涂片用的载玻片需用清洁液洗净、擦干、不留油质,否则培养物不能均匀地推开。被检材料如果是肉汤培养物,用铂金耳环取一滴,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涂抹的范围约有手指甲大即可。
随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之固定(即火焰固定);被检材料如果是固体培养物,先滴一滴水(常用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用铂金耳环取少许培养物,在水滴中混匀,培养物不宜太多,菌体看不清楚。脓汁、淋巴液、乳汁也按同样方法制备抹片。
血液和病变组织,直接涂抹在载玻片上,组织抹片也不能太厚,否则看不见细菌,细菌培养物抹片用火焰固定,组织抹片常用甲醇或甲醛固定。
一般从DNA、RNA和蛋白质这三个方面鉴定。将三种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各自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可以用你提到的这些。
1.核酸杂交:简单的说,就是将需检测的核酸与标记的分子结合使得未知核酸可以被检测到。
2.脉冲场凝胶电泳:利用电场让不同大小的带电DNA分子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分开。可分离10kb--10mb的DNA分子。
3.16S rRNA :16S rRNA所对应的 16S rDNA基因在微生物基因组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16S rDNA而言,如果出现3个碱基以上的差异就可以断定细菌不属于同一种属。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而且不需要培养,检测指标也很单一。可以快速检测未知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
4.RAPD: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的分子技术。先进行PCR扩增,然后电泳分离染色,在紫外透视仪上检测多态性。
5.质粒质谱分析法:我只了解过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质粒的没有了解过。
蛋白质:将蛋白质酶解成小肽段并混合基质,用激光将呈离子化气体状态的待测物喷射,经电场到达检测器,根据到达的时间分析肽段的分子质量。
一淀粉水解试验:
细菌对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胞外酶能分泌扩散到细胞外,将物质分解成小单位如糖、氨基酸、甘油与脂肪酸。这些小单位的物质能被细菌吸收和利用。水解过程可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如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水解明胶可观察到明胶被液化;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改变培养基的pH,其中的中性红指示剂使培养基从淡红色变为深红色。
二糖发酵试验:
单糖发酵是将葡萄糖,乳糖或麦芽糖等分别加入蛋白胨水培养基内,使其最终浓度为0.75-1%。并加入一定量酚红指示剂及小倒管,制成单糖发酵管,接种细菌经37℃培养18-24小时,若能分解糖产酸则酚红指示剂由红变黄,若能分解甲酸有CO2和H2等气体形成,小倒管内则聚集有气泡;不分解,则指示剂不变色。
三甲基红(M.R)试验: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继而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pH值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此为阳性反应;若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醇、醛、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碱度仍在pH 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现黄色,为阴性反应。
四产吲哚(indole)试验等等,
这要你鉴定的细菌是什么分类了。
请采纳!
细菌鉴定是指将未知细菌按生物学特征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菌种比较其相似性,并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分类地位的过程。
细菌鉴定方法包括生化鉴定、核酸检测、血清学鉴定、自动化仪器鉴定及质谱技术等。细菌鉴定步骤在实验室中,主要是根据所用的鉴定仪器特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标本种类、采集部位等因素建立具体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大致步骤如下。细菌鉴定方法1.生化鉴定是细菌鉴定中最重要的一种,主要是借助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不同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对细菌进行鉴定,包括蛋白质分解产物试验、触酶试验、糖分解产物试验、氧化酶试验、凝固酶试验等。
2.血清学鉴定适用于含较多血清型的细菌,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试验,并可用免疫荧光法、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快速、灵敏地检测样本中致病菌的特异性抗原。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待检测的细菌),或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细菌抗体及其效价。
血清学鉴定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高,可在生化鉴定基础上为细菌鉴定提供确定诊断。3.分子生物学检测适用于人工培养基不能生长、生长缓慢及营养要求高不易培养的细菌,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杂交、生物芯片及基因测序等。
常见的核酸扩增技术有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链反应等,主要用于耐甲氧西林、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菌的检测。核酸杂交有斑点杂交、原位杂交等,用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的检测。
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主要是对基因、蛋白质、细胞及其他生物进行大信息量分析的检测技术。4.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可快速、准确地对临床近千种常见分离菌进行鉴定,目前已在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
其中,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已成为较理想的基因分离靶序列,逐渐成为临床细菌鉴定、分离的金标准。5.质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软电离生物质谱,用于分析细菌的化学分类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高质量检测范围的优点。
主要是对核酸、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串联质谱进行分析。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长汉 1.2.1形态学特征按照东秀珠和蔡妙英编《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999),中科院微生物所编著《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978)的方法进行鉴定。
芽孢杆菌属鉴定到种,参照了蔡妙英等译《芽孢杆菌属》(1980)的方法。(1)革兰氏染色:挑选少许菌苔,涂布于干净玻片的蒸馏水中,风干固定,结晶紫染色(结晶紫2g,草酸铵0.8g,95%乙醇20 ml,加水至100 ml)1min,水洗后碘液(碘1g,碘化钾2g,水300 ml)作用1min,水洗,脱色,用番红O液染3min,水洗,风干,光学显微镜观察。
(2)鞭毛染色:将16~24h菌龄的菌苔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轻蘸几下,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在空气中干燥。干燥后滴甲液(丹宁酸5g,FeCl31.5g,15%福尔马林2ml,1%NaOH 1ml,蒸馏水100 ml)染6~10min,水洗,干燥后,用乙液(2%AgNO3溶液)加热复染30min,蒸馏水冲洗,干燥,镜检,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3)运动性:半固体琼脂穿刺法,将菌种接在可使鉴定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中,其中含0.3~0.6%的琼脂。适温培养,运动性可用透射光目测,如生长菌只生长在穿刺线上,边缘十分清晰,则表明鉴定菌无运动性;如生长菌由穿刺线向四周呈云雾状扩散,其边缘呈云雾状,则表示鉴定菌有运动性。
(4)芽孢染色:孔雀绿染色法。按革兰氏染色涂片后,用饱和的孔雀绿水溶液(约1.2.2(。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