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汗法。解表法广泛适用于邪遏肌表的病证。
1.适用范围
(1)解表 通过开泄腠理,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因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所以汗法又有辛温、辛凉之别。
(2)透疹 通过发散,可以透发疹毒,故麻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均可用汗法,使疹毒随汗出而透发于外。透疹之汗法;宜辛凉,忌辛温。
(3)祛湿 通过发汗,可祛风除湿,故外感风寒而兼有湿邪者,以及风湿痹证,均可酌用汗法。
(4)消肿 通过宣发散邪,可驱水外出而消肿,此即宣肺利水以消肿,故汗法可以用于水肿实证而兼有表证者。
2.注意事项
(1)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等,原则上都在禁汗之列。
(2)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
(3)发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暑天发热,汗之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西北严寒地区,用量可以稍重,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汗之可峻。
(4)表证兼有其他病证,汗法又当配用其他治法。兼气滞者,当理气解表;兼痰饮者,当化饮解表;兼气虚者,当益气解表;兼阳虚者,当助阳解表;兼血虚者,当养血解表;兼阴虚者,当滋阴解表。
所谓解表: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称为解表,解表又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种。
所谓泻下:腹泻或滑利润大肠、排除胃肠积泻、燥屎或其他有害物质。 所谓和解:由药性相同的药物调节和用,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
所谓清热:以清解里热,清热又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 所谓温里:主要由阴寒内生,素体阳虚,或外寒直中,深入脏腑经络而致。
温里散寒,以治疗里寒证为主要。 所谓补益: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增强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所谓固涩:运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治疗正气不足,脏腑虚损,失于固摄所致的气血精液耗散滑脱的方法。 所谓开窍: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
所谓理气:舒畅气机、气滞或气逆证。 所谓理血: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多有不足之处,但还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具体如下: (1) 解表化湿法。
素有脾虚蕴湿,又感风寒湿邪,内外相引, 风寒湿相搏,病发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烦疼,形成风寒夹 湿之证。治应辛苦温燥相合,一方面辛温开散,可以发汗,使肌表 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温合用,可以健脾燥湿,脾运湿化,里湿 无由以生。
但风为阳邪,开散易泄,湿为阴邪,黏腻难除,故发汗 之时,当微微似欲汗出,使阳气内蒸,湿可化汗而出,以达风湿倶 去之目的。方如藿香正气散。
若风寒表湿重者,选羌活胜湿汤加减, 以祛风胜湿解表。此时,万不可峻汗,邪风虽散,湿反不去,病证不解, 甚或因骤汗伤阳,汗湿相合,痹留肌腠,而成“湿痹”之候。
若湿 郁化热,既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无汗等表寒湿症, 又有口苦微渴等里热症者,治宜解表祛湿,兼清里热,可选九味羌 活汤。 (2 )化饮解表法。
本法为表有风寒,内有水饮而设。患者素有痰饮, 复感外邪,则表里合邪,表寒引动内饮,以致内饮外邪呈互结之势。
如只解表则饮不除,只治饮则表不解,病难痊愈。当以解表与化饮 并施,表解饮化,则病邪均除,实两全之法。
方用小青龙汤。本方 治风寒束表,内有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不渴饮者。
(3) 理气解表法。本法为感冒兼有气滞者而设。
凡素有气滞不 舒之疾,复感风寒者,可用此法。平素肝气郁滞之人,感受外邪后, 最易入里化热。
如单用解表发汗法,气滞不舒,表亦难解,必于解 表药中,加人理气之品,使表得解,气得舒,可免寒邪入里化热。 方用香苏散。
如外感风寒较重者,可酌加解表药。 (4) 解表消食法。
感冒发生之前,所食之物尚未消化,而致饮食停滞,或因病后勉强进食,难以运化,以致食滞内停,则可形成 感冒夹食之证。所以,治应解表化食同进,而于解表剂中加入消食 化滞之品,以期表解食消。
(5) 解表生津法。津液不足,外感表邪,或外邪束表,邪郁津 伤所致之感冒,除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表现外,必见头项强急, 或“项背强几几”等津伤筋脉失润之证的表现。
这类病变,治应解 表以散外邪,滋养津液以舒筋脉。若津伤不甚,寒郁肌表,而不汗出者, 应开泄腠理,发汗散邪,兼以生津濡筋;若属风邪外袭,肌表疏泄 而有汗者,应和营卫以解肌,生津舒筋以缓急;若津伤较甚,身体 强急,则应和营卫以解太阳卫分之表,清热生津以养筋脉。
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瓜蒌桂枝汤等,临床均可选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