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 释义的方法,总起来主要有三种:
(1)以同义、近义单音词为训如:睹,见也。整,齐也。彻,通也。更,改也。欧,吐也。等等。
(2)标立义界义界,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内涵。 《说文》标立义界的方式很多,主要有:A.用若干词语简练准确地把被释字的意义内涵揭示出来。例如:糍,稻饼也。 (即用糯米做成的糍粑。 )贺,以礼相奉庆也。姊,女兄也。 (即同父母的女子中比自己大的。)B、标明属别关系。如:秔,稻属。 (即稻米一类。今作粳。)莪,莪萝也,蒿属。稗,禾别也。 “谓禾类而别于禾也。 段注: ”即禾类中的非禾者。 属别关系,又称共名别名关系,大名小名关系,也就是类种关系。《说文》释义,有不少是属于“种类种差”的定义方式。“种差”即别名或小名的特别属性。如: 柿,赤实果。 蚕,吐丝虫也。 岑,山小而高。 峦,山小而锐。 密,山如堂者。(即形状象堂室的山。) C、具体描写比况 即对草木鸟兽虫鱼山川之类的事物或物象进行描绘、说明、比拟,突出其显著特征,以此来标明义界。如: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 豕。 趒,雀行也。(象麻雀跳跃而行) D、由反知正 即用否定语作解释。如: ” ” “假,非真也。“拙,不巧也。“暂,不 久也。” 这种方式多施于形容词。
(3)、推求语源即以同源字为训,推求字义的由来。有三种形式:
A、用声近义通的字为训,说明语词得名的由来。如:日,实也。 (指太阳始终盛实不阙)月,阙也。 (亏阙)门,闻也。 ) (谓内、外均可听见。户,护也。 (是用来保护室内之物的)
B、先释词义,再推源;或先推源,再释义。祳,社肉,盛以蜃,故谓之祳。捷,猎也,军获得也。
C、边释词义,边推语源 祼,灌祭也。 祫,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
《说文》释字,常常是先释义,次析形,次譬音,未征引。每个字头底下,都如《段注》所说,“合三者(形、音、义)以完一篆”。最后,征引各种材料,来证明字义、字形、字音的可靠性。先看下表:《说文》始终坚持“据形释义”的原则。飞,鸟儿飞举。小篆“飞”像鸟儿向上高飞、舒展脖子、伸展双翅的形状。义为飞得极快。鸟儿一闪而过,连身上的毛羽都看不清,当然是疾飞。
小篆的字形是“飞”字省去双翅和头羽之形的结果。氓,义为从别处投奔来的“民”,所以从“民”。非,义为违背。字形是由“飞”下的两个翅膀表示,解释到此,意犹未尽,于是再补充说明“取其相背”,即取两个翅膀相互背离的形象来说明违背之义。由此可见,《说文》字形分析是字义说解的依据,字义说解是字形分析的结果。释义和析形真可谓密合无间。《说文》也十分重视“义傅于音”的现象。音和义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联想的作用,人们往往用相同或相似的声音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这就出现音义相依的现象。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说文解字》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靡玻挥靡舱撸?ㄒ玻煌ㄒ舱撸?靡病保?得髡飧觥坝埂弊钟蒙?凳谴印坝谩弊掷吹模??馑际导适恰暗谩钡囊馑肌?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古代的六种造字法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构字方法: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所表对象:有实体可以描绘的事物,主要是名词
文字特征:独体。
(《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构字方法:象形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指出“事”之所在。(文、本、末、朱、刃、寸、上、下)
所表对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
文字特征:一个象形字加一个指事符号。
象形和指事的辨别:在结构上都归“独体”。象形多表示具体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但高、大为象形)。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珐单粹竿诔放达虱惮僵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武、信是会合语词意义。与后代的“尖”、“苏”、“尠”类似。
但古文字的会意,应是会合字形的意义。
构字方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合成一个新义。可分为两类:
1.会形合成(靠各参构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如:射、步、涉、陟、舂、立、及、休、孚、益)
2.会义合成(靠各参构部件的意义会合成义。如:臭、楞。歪、尖、班、疈)
所表对象:行为动作(主要是动词);抽象概念。
文字特征:合体。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动态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
(四)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构字方法:一个义符(意符、形符)表意义范畴,一个声符表字音
所表对象:不受限制
文字特征:合体。
学习形声字应注意的问题:
1.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
2.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形声兼会意。如,“警,戒也。从言,从敬,敬亦声。” 再如,“胫、径、颈、经、陉”等字都从其声符“巠”获得了细长之义。
声符表义的原因:声符本身作为一个字,本来就带有意义。从造字上来说,有的字在造字时,就取了那个声符字的意义。分化字有很大部分是这么造的。如,因——茵;臽——陷;竟——境;或——域、国。从认字上来说,当这个声符的意义与这个字的意义相关时,看起来就是声符表义。
从文字学上说,只要是有表声作用的,都归形声字。
3.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在表现形式上有多种复杂的情况:(1)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所在没有一定之规;(2)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有时会被省略一部分。(3) 形符或声符在隶变过程中被严重改变了形态,很不容易辨识。
(五)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判断原则:同一物类、事类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可以相互解释;同时又有声音上的关系。
所表对象:同一类事物。
对转注的多种解释:
1.训诂上的互训。戴震、段玉裁主此说。
2.语词派生,文字孳乳。章炳麟主此说。
(六)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把为甲词造的字,用到与之同音的乙词上去。这个乙词没有自己的本字。从文字学上说。也是一种造字方法,不过是不造新形体的造字。
假借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为了限制造字的数量。
2.由于要记录的词意思抽象,不好通过字形来显示,于是借用同字来代替。
关于许慎所举的例字:
发号的令,用为县令的令;久远的的长,用为官长的长。在许慎看来,发号的令与县令的令没有意义关系,久远的长与官长的长没有意义关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人认为,县令的令是发号义的引申,官长的长是久远的长的引申。所以认为许慎举这两个例字不合适。清代的朱骏声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应该举“朋、来”为例。
六书的内部分类:
前四书是造新形体的方法,后二书是造字原则。
前四书是用以分析逐个字的,后二书是用以分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的。
古代六种造字方法:
1、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2、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3、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4、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5、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
6、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dài)、“锿”(āi)是形声字,“凹”、“凸”、“氹”(dàng)是指事字,“畑”、“奀”(ēn)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造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