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的创新在于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实操上的创新。
一是制度创新,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按制度办事,不断建立健全在新的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制度。
二是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业务学习。
有了服务意识,有了服务行为,没有高水平的服务,仍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水平的服务来自于高水平的业务知识,来自于娴熟的业务处理能力。会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财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顺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2、加强科学管理。
首先必须加快服务的速度。
其次要改进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就拿材料付款的手续来说,一般公司执行领导集体签字制,从开具付款单到正式付款要经过5-6个领导签字,一方面将财务风险降到了最低,但另一方面,使付款环节增多,有时候只要有一位领导不在,就无法及时付款,增加了客户的等待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其实签字一些领导可以改为经理或主管签字,总不至于两个领导都不在吧)
3、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企业的财务工作除了会计核算外,还有一 个很重要的任务是会计监督。不能因为强调了监督而放弃服务,也不能因为强调了服务,而不顾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随意报销、转账、提供信息等,忽视或淡化了财务监督管理。通过严格的财务监督,可以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及时堵塞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
4、拓宽眼界,跳出财务看财务。
财务人员往往习惯于过去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过去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及前任会计或师傅传授的习惯做法,很少去置疑和挑战这些习惯做法。实际上,很多习惯做法很可能不一定完全对,很多习惯做法仍可以对其改进和创新。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需要寻找机会去改进、去创新,并努力贯彻执行。只有让财务人员不断拓宽眼界,开放思想,去关注一些新的知识和工作方法,才能使自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会计工作发展与现状分析。会计工作发展与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基础工作喜忧参半。尽管多数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但会计^,员的理论水平和核算技能仍存在一定的缺憾。二是会计制度改革步履维艰。会计建账监管、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等会计改革不断深化,但有些单位只是暂时性的努力,会计工作未步入制度化、法制化。三是会计培训缺少实效。加强会计法规制度、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但收效甚微,重形式而忽略效果。四是会计管理任重道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单位仍然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形成,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观念淡薄,执法不严。有的单位知法犯法,而执法部门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仅流于形式,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二是有些企业或村级负责人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来获取贷款或逃避税收。会计人员的地位不高,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只得违心地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三是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有的单位把会计机构当做附庸。企业和村级的会计人员情况不容乐观,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居多,本科学历的稀缺,具备会计师资格的比例低。四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组成复杂,享有特殊身份的人员占有相当比例。
第二,创新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一是构建稳定长效的工作思路,打牢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根基。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和工作职责,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个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紧紧围绕财政经济中心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宣传贯彻《会计法》,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管理规范的会计工作机制;两手抓紧,就是抓会计人才培养和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三项改革,即会计法制改革、会计机制改革、会计监督改革;四个建设,即会计诚信、会计队伍、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化;五大措施,即夯实基储完善制度、抓住重点、创新服务、量化考核。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着力打造会计信用。《会计法》是会计行为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贯彻落实《会计法》,要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会计工作日常监管制度,强化会计注册登记、会计诚信等情况的日常监管;要建立单位内部监管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的检查,确保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和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要在督促会计主体依法建账,依规核算,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法》的基本要求,督促会计主体依法建立和健全会计机构,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认真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下大力气查处违法会计行为。把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违法会计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加强与监督检查“同盟军”的联动、扎实推进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会计执法检查正常化、制度化。
第三,勇于创新、注重服务,推进改革和发展。一是突出服务主题。会计管理工作要关注民生。以“勤、实、稳、准”为训,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理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服务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用责任感造就会计公信力,使会计工作与时俱进、永铸诚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服务发展的主题,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把各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推动县域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帮助乡镇抓好村级“双代管”工作,加强源头治腐,推进村务公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勇于改革创新。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这一交替演进过程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过程。那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有哪些?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
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
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
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
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知识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眼界大大开阔了,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还是老一套。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靠人进行计算处理,现在微型计算机可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应用好计算机辅助企业理财,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过去主要靠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而现在却要创造性地去制定适合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这也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其次,科技革命、管理革命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未来的企业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管理的竞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地被企业开发利用;而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旧的管理模式被淘汰,新的管理模式被确立。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有效地配合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那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注意科技、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要适应新的潮流,创造出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企业引导到成功之路上去。
最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形式越来越复杂,这也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现在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多变的环境,各种周密计划都有可能失败。过去人们只鼓励成功,不鼓励失败;而现在人们鼓励“失败”,因为“失败”是为了创新。
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企业各种财务管理创新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审视,有些大多是“错误”的,但恰恰是这些“错误”的财务管理带动了企业走到新的境界。因此企业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作为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公司也提出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
财务工作的职能逐渐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变,促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必须在国家财经法规的范围内有所创新。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创新的含义与其他部门是不一样的。
因为财务工作是传统的条条框框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在国家财经法规及企业财务制度的约束之下,不可能突破相应的制度与约束。所以我认为,对于我们公司的财务工作来说,财务工作的创新只能是在财经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一是制度创新,真正将财务制度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按制度办事,不断建立健全在新的环境下的企业财务制度,二是不断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服务意识。有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才会自觉地做出服务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场合,不断地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在其思想深处真正形成服务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促使其产生服务的动机,自觉地做出服务行为。例如:对工作对象要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耐心仔细,决不允许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的现象等等。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有了服务意识,有了服务行为,没有高水平的服务,仍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高水平的服务来自于高水平的业务知识,来自于娴熟的业务处理能力。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财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顺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加强科学管理,增进服务效果。首先必须加快服务的速度。
如员工或客户来办理各种事宜,财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给予办理好。其次要改进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多数员工与客户都反映我公司现行的财务审批及付款手续比较多,问我们为什么在其他企业没有这么多的手续与流程。
就拿材料付款的手续来说,我公司执行领导集体签字制,从开具付款单到正式付款要经过5-6个领导签字,一方面将财务风险降到了最低,但另一方面,使付款环节增多,有时候只要有一位领导不在,就无法及时付款,增加了客户的等待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形象。还有一点我认为还要让员工参与到服务中来,通过宣传或制作标示牌,让他们懂得公司《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规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财务部的对内对外职能,彻底改变财务部在员工心目中“财务部就是发工资”的这种印象,也让员工与客户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报销、结算等办事程序,提高其提供原始凭证的准确率。
4、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企业的财务工作除了会计核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会计监督。
财务监督和财务服务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的。监督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监督,财经法规、财务政策就不能得到贯彻落实。
财务服务是财务管理的深化和提升,没有服务的监督管理是不能长久生存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了监督而放弃服务,也不能因为强调了服务,而不顾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随意报销、转账、提供信息等,忽视或淡化了财务监督管理。
通过严格的财务监督,可以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及时堵塞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我公司现行的财务制度许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或修订的,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显然已不能适应了。财务工作的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在国家的财经、财税法规范围内对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十分必要。
对于新出现的业务和情况,还必须研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办法。 6、拓宽眼界,跳出财务看财务。
财务人员往往习惯于过去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过去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及前任会计或师傅传授的习惯做法,很少去置疑和挑战这些习惯做法。实际上,很多习惯做法很可能不一定完全对,很多习惯做法仍可以对其改进和创新。
我觉得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需要寻找机会去改进、去创新,并努力贯彻执行。只有让财务人员不断拓宽眼界,开放思想,去关注一些新的知识和工作方法,才能使自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例如: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财务人员只有靠自己的细心与认真,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媒体,观察自已与其他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差距,对比我们公司财务核算管理与大型国企、私企、合资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致于陷入“坐井观天,墨守陈规”的境地。
加强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培养路径一、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要求(一)现代学徒制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形式,采取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在教学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东北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
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三)服务于区域人才发展目标“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中的人才目标设定为:1.人才总量目标。
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增长58%,其中经营管理人才9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0%,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人才培养政策及人才结构目标。各类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产业、行业、区域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分布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人才总量达到33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万人。二、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一)对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及内容研究的不够尽管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借鉴了国外个别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是对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调研不够,尚未把握国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新动向。
(二)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及手段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工学结合、协同创新机制还有待完善。相比于国内外一流的实验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在实时性、互动性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三)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能力不足良好和适用的创新创业教材是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教材的编纂还未构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材体系。(四)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按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要求专业教师经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能全面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及方法,并受到学生一致认可和欢迎,但就总体而言,使教师完全脱离已经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为教师适应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条件,尚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一)制定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1.在学生专业能力方面。(1)能够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创客第二课堂等渠道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构建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
(2)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3)具有一定的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分析、解决大数据与互联网业务实践的较复杂问题。
2.在学生综合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市场捕捉力;市场定位及市场营销能力;网络时代、大数据分析能力;投融资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2)具有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较强的领导与沟通合作技能、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3)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能与不断尝试实践创新的能力,解决独立创业和组织内二次创业问题。
(二)推动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国外的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例如俄罗斯要求应用型院校师资同时具备教育家、工程师、高度熟练工人三种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并主要采用脱产进修的方法对专业教师和生产教学技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1.在教学思想上力争解决。
(1)重理论、轻实践。(2)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3)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等思想认识问题。2.在教学实践上力争解决。
(1)知识传授“纵多横少”,基础狭窄。(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简单化,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
(3)实践教学模式实效性差,创新实践环境不稳定。3.在教师结构上力争解决。
(1)目前教师队伍创新实践能力较弱,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创新教学能力上有差距。(2)青年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理论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是从院校出来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缺少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
(3)拥有“教师资格证”+“技术资格证”的“双证教师”与“双师型”教师还有一定距离。(4)引进教师的观念陈旧。
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引进创新型教师时,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条件,无形中弱化了对。
财务工作如何创新一、依法理财,加强财务管理2011年,适应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紧紧围绕财政预算改革的各项措施,结合科技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转变理财观念、转变运作机制,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在改革中逐步调整,在调整中不断完善,探索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新思路,为保证科技厅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矗1、认真开展并圆满完成了2011年部门预算工作。
在近两年实施部门预算工作中,通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规范预算管理,增加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使我们在预算观念、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工作中尤其注重了依法理财,结合前两年基础,已基本理顺 “两上两下”的工作程序,并在工作转换和调整的同时, 2002年预算工作,认真把握优先保障、综合预算、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三个原则,重点突出了认真落实和完善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基本支出预算分配机制,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水平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1)理顺省属转制院所提前退休人员过渡期经费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01]69次)关于15个转制科研院所职工有条件提前退休的精神,与政研处配合,在各单位办理退休人员审批手续的时间各不相同、院所的转制手续也前后不一,以及财政2011年的部门预算在2010年10月份就已确定的情况下,积极与省财政厅联系,通过省财政在当年预算中追加和落实了188人2011年度退休经费,解决了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的后顾之忧,支持和保证了科研院所转制改革工作的稳定发展。
(2)在2011年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与实施工作中,按照定员定额基本支出管理的根本原则,合理控制单位基本支出规模,公正、规范地分配了预算资金,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在2001年进行大范围清产核资的基础上,2011年对经费管理单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摸底调查,对多家省属科研院所的财务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财政工资没有统发的单位,通过抽查其工资表、编制人数、离退休人员实有人数、办公设施等情况,保证了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加强了对预算单位的多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保障预算单位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支持其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3)根据综合预算的需要,在预算中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通过精确预测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并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预算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改变过去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为本系统的部门预算编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本部门的年度收支在一本预算里的集中反映。在第四季度还针对今年预算外收入有增加的单位,及时进行了预算外收入的追加,保证各单位的收入及时进入统一核算。
(4)为改变过去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薄弱,缺乏追踪问效的状况,在确定专项支出时,要求项目预算与其目标和结果紧密挂钩,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同时,配合省财政厅逐步探索建立项目数据库,适应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探索建立绩效考评的基本模式。
通过有选择的项目支持,多方位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2、继续抓好财务监督工作首先,认真贯彻落实了“收支两条线”规定,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011年的工作要求下属各单位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账簿、收费许可证等进行自查,并通过自查及时纠正了存在问题。同时,加大对系统内部的财务监督力度,积极防患于未燃,力求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厅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根据《省科技厅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国家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围绕2002年“加强学习,提高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好财务基础性工作”的重点目标,继续抓了财务监督工作。重点开展和完成了对原省科学器材服务中心、省分析测试中心领导的离任审计;针对以往多次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的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够,人为地把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割裂开来,只重视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致使工作中出现大的失误。
为此,2011年通过检查、学习和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制约牵衡机制的建设,做好科技厅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3、建立和启动了科技三项费用的年度决算与完工决算制度和工作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对科技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也对延伸到各业务处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超前、更具体的要求。
改革不仅涉及财务部门,也涉及所有业务部门。因此,与各业务处积极配合,密切联系,根据《山西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完工决算报表制度,并于年内开始启动,使它作为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使科技计划项目预算与决算工作的完成情况紧密挂钩。
4、圆满完成了省级科技三项费。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一)市场观念。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
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
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整体观念。
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
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
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三)动态管理观念。
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四)企业价值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
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
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 (一)成本管理方面。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管理,即战术性管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管理。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