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这么几种:
1)红外光谱。最常见,也非常重要,红外光谱就像一个化合物的指纹,每个化合物都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现在很多大公司采购原料都测试红外,防止掺假。
2)质谱。最重要的鉴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红外就像指纹,质谱就像刷脸,一看脸,就大体上知道这人是谁了,因此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都是和质谱进行联机,也就是说的色质联机,用于鉴定化合物。
3)核磁共振。最常见的氢核磁、C核磁、硅核磁和铝核磁,是测定化合物结构必不可少的。
4)其它还有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也能够鉴定化合物的特定基团。
此法又称Job法,在实验条件下,将所研究的金属离子M与试剂R配制成一系列浓度比(cM:cR)连续变化的,而其总浓度(Q=cM+cR)相等的溶液。对这一系列溶液,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A,用A作纵坐标,以连续变化的浓度比cM :cR(常用浓度相同的M与R的体积比)为横坐标作图。吸光度最高点相应的横坐标cM:cR(在浓度相同时为体积比VM :VR),即为配合物的组成比。
假设金属离子M和试剂R有如下反应:
aM十bR = MaRb
M和R以各种比例浓度混合,在所得的一系列溶液中,两者的总浓度保持一定(设为Q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M的浓度为m mol/L,R的浓度为n mol/L,生成的配合物MaRb的浓度为y mol/L,则平衡常数为:
K=y/(manb)
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lgy=a lgm+b lgn+lgK
将上式微分
dy/y=a dm/m+b dn/n (1-31)
当吸光度达到最大值时,其一阶微分为零,则
dy/y=0
因此 a dm/m+b dn/n=0
由 [M]=m+ay;[R]=n+by
所以 [M]+[R]=m+ay+n+by=Q
(a+b)y=Q-m-n
上式微分得 (a+b)dy=-dm-dn
当dy=0时,dm=-dn,代入式1-31
-a dm/m+b dn/n=0
则 m/n=a/b 即 m=na/b
吸光度最高点相应的横坐标CM :CR,即配合物的组成比。
复制的人家的,不知道与您想要的答案是否一致。
由一定数量的配体(阴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于中心离子(或中性原子)周围而形成的跟原来组分性质不同的分子或离子,叫做络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络合物(络合物)。[Cu(NH3)4]SO4、[Pt(NH3)2C12]、K4[Fe(CN)6]等都是络合物。现以[Cu(NH3)4]SO4为例说明络合物的组成。
(1)络合物的中心离子,大多是过渡金属离子,如Fe3+、Fe2+、Cu2+、Ag+、CO3+等。(2)配体(曾用名配位体)可以是分子,如NH3、H2O、CO,也可以是阴离子,如CN-、F-、Cl-、SCN-。配体都有孤对电子(∶),如∶NH3、CO∶等。(3)中心离子跟配体结合的数目叫配位数,最常见的配位数是4和6。(4)中心离子跟配体组成配位本体,列入方括弧内。带电荷的配位本体叫配离子(旧称络离子)。例如,[Cu(NH3)4]2+是配阳离子,[Fe(CN)6]4-是配阴离子。它们各跟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络合物,如[Cu(NH3)4]SO4、K4[Fe(CN)6]。有的配位本体是中性化合物,如[Pt(NH3)2Cl2]本身就是络合物。络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小部分离解,存在电离平衡[Ag(NH3)2]+ Ag++2NH3。配离子(或中心分子)在晶体和溶液中一般都能较稳定地存在。络合物根据以下原则命名:(1)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2)对中性或阳离子的络合物,首先命名配体,词尾缀以“合”字和金属名称;在金属名称以后用附加括号的罗马数字,标明金属的氧化数。(3)在同一络合物中有不同配体时,阴离子在前,中性分子在后。(4)相同配体多于一个时,前缀二、三等词头。例如,
K4[Fe(CN)6] 六氰合铁(Ⅱ)酸钾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Pt(NH3)2Cl2] 二氯·二氨合铂(Ⅱ)
由于络合物的独特性质和广泛用途,现在已形成配位化学这一门化学分支学科。它跟无机、分析、有机、物理化学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农业化学、药物化学及化学工程中都有广泛用途。络合物广泛用作分析化学中的显色剂、指示剂、萃取剂、掩蔽剂等。络合物还常用作催化剂。叶绿素、血红素及B12都是重要的络合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