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以人为本理念灌输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3、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4、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渠道拓宽问题研究; 5、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倾向及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的引导策略; 6、新兴媒体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7、网络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的特点与思路方法研究; 8、和谐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调查研究; 9、和谐机关建设与提高机关效能研究; 10、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思想生活状况调查与研究; 11、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 12、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的创新实践; 13、新型社会矛盾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 14、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 15、积极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建设的有效途径; 16、怎样将“创先争优”引向深入; 17、关于绩效考核的调研; 18、依法维权维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做法新成果。
一、勤学习,扎实打好基础。 经济学中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说。
其实在写作中,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写作是讲基础,显实力的,写作基础不牢固和文字功底不扎实,无论你如何冥思苦想,也很难写出好文章。
所以,我们认为首先要从打好基础做起,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和基本的写作技能,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力,我认为平时要做到“四个多”: 1.多阅读。博览群书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文字基础的主要途径。
经常读书看报,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阅读的范围要广,阅读的书籍要精,通过阅读就会拓宽写作视野和提升写作技巧,夯实自己的文学功底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在模仿、借鉴、参悟别人写作的模式、经验、技巧的基础上,不断领悟驾驭文字的技巧,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文字掌握能力、文字领悟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2.多了解。
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了解国家形势、社会趋势、企业状况、员工呼声等情况。
特别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日常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员工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企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等情况要进行收集,调查了解企业运作情况和各级政策规定,参与管理实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耳听八方,目观四面,见微知著,才能为写作搜集到重要、热点、有用的写作素材。 3.多思考。
思考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灵感来自善思,有悟才有感,思考能使人思维成熟,能使人思维开阔。
平时要对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思考,多在脑海中问为什么,运用实践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和借助发散思维,对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总结出自己有创新性、超前性、新颖性的见解或研究结果,这样就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自如。 4.多动笔。
学而不思,听而不究,思而不练,是无法提高写作水平的。凡事贵在实练,提高写作水平关键还在于自己动手动笔,而且要持之以恒地练笔写作,坚持不懈地模仿借鉴,在经常、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不断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二、善谋划,妙手著好文章。 写文章就像建筑高楼大厦,具体到写作过程时,谋篇布局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房屋结构的总体设计。
在写一篇文章时,切莫急着动手下笔,首先要思考如何下笔,打好腹稿,谋划构思,进行总体性的思考,总体布局确定后,方能“下笔如有神”。 1.唱响调子——主题。
选准主题,定好调子,是写作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你写的论文重点内容是什么,向哪方面主攻下笔,当前企业和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自己平时收集的素材有多少,可利用的数据、实例、情报等资源有哪些,必须心里有数,了然于胸。
2.定好框架——提纲。文章的框架就像房屋的骨架。
确定题目和内容之后,先拟好总体框架,也就是写作提纲,按照论文的基本格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草拟各个主要论点和分论点,初步在头脑中搜集重要的论据和典型事例,再按照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原因和思路的思维形式,遵循论文的总—分—总或其他结构来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这样就初步搭好文章的框架,一目了然,下一步“添枝加叶”的写作,就容易了。
3.创新思路——论点。文章贵在新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经常能吸引人,让人爱看,耐人寻味,令人赞赏。
特别是论文,其论点、见解、思路、建议必须新颖和独特,追求新颖的同时,也必须贴近实际,切合主题,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独特性、实践性,惟有见解独到、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才能获得别人的青睐。 4.用心锤炼——推敲(构思)。
具体到下笔写某个段落、句子和字词时,还要不断推敲和积极构思,也就是在遣词造句和段落结构调整等方面,还要不断思量如何写得更适合些、更平实自然些。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词藻华丽,文字生动、贴切就好,文风平实、思辩严密就行,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文字,为文章穿上高贵、华丽的衣裳,给文章增添丰满、大度的风采。
5.反复润色——修改。“好文章是修。
1、教育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分类: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法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形下进行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而间接观察法是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发现问题、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
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科研课题确定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比如对“高村温泉呼雷汤”的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拟定调查研究的提纲,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如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要的经费等等。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这是调查研究最关键的环节,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这一步。最大限度地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是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推断出结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总结阶段。根据资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3、文献法
就是用书中的理论作为依据,推断或验证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复别人的东西。
4、教育实验法
它是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改变或创设条件,让一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引起或产生某种现象,揭示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验,使学生保持常态。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实的,才具有科学价值。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
单组实验:比如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的学生,分期实施不同的实验因素,每次对一个实验因素的效果加以测量和分析。比如,“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采用单组实验法,通过对某个班级学生前后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分层教学法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训练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实验研究”,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以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的对照组,来对照分析这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环实验: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比如对“和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过循环实验,轮流对不同的实验班施测,通过最后的结果,综合分析和谐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具体是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
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按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标准,按研究对象确定方法,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将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1、积极开展理性思维。
2、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3、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是:⑴提炼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理论性陈述,使假设结构化;⑷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4、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5、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
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
课题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预先提出的、十分明确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与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科研的有关方法;依据科研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等等。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
3、实验性课题设计。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
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
扩展资料:实施课题研究1、认真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一是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
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题研究程序。
原发布者:段紫风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1.课题来自哪里?(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3.选题的一般过程(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4.选题的注意事项(1)选题宜小不宜大(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二)申报课题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
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的本义是考核。
《说文》里说:“课,试也。”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就是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研究则是探求规律的过程。
本文所说课题研究实际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简称。 教育科研课题是教育改革中急待研究、讨论、探索、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侧重理论的、有侧重决策的、有侧重应用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教育事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求、概括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及其过程。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教育性。即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是基于教育、为了教育的。
2.科学性。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程序、结果、结论应该是科学的和符合科学规范的。
3.试验性。课题研究总是与探索、尝试、实验、检验、验证某种教育理论、教育假说和教育改革措施有关的。
4.需要性。课题研究总是基于教育理论发展、教育行政决策、教育改革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的。
5.复杂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往往涉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课程、教材、教法;情感、态度、认知和行为,等等要素。 6.合作性。
课题研究需要志同道合者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去完成。 (二)什么是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扎实有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
所谓扎实,就是课题研究要真实、求实、落实。真实,就是课题研究的是学校里、课堂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真实的教育现象与实际问题,是学校和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不是书本上的名词术语。
求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探求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落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落脚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改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紧密结合和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所谓有效,就是要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重点是帮助教师和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想追求;创新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行为;培育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教育特色,建设学校文化。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追求的主要不是课题的层次和级别,不是著书立说,而是教书育人、完善自我、积累优质教育资源,创造和发现有益、有力、有法的课题研究成果。
二、如何选择与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这是令一线教师常常头痛的“开头难”。要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首先要发现问题、提炼课题。
一线教师选择和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要遵循基于本职,客观真实,大小适宜,有用有效的基本原则,在自己熟悉、能引发自己激动、感动、冲动和行动的教育现象、事件、情境和理念中发现问题,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和提炼,将问题升华为课题。 教育事件和现象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和课题,太过简单、浅显的问题也不是课题。
一线教师对教育事件和现象并不陌生,但这些事件和现象往往只是教育问题的表象,我们需要的是抓住这个表象,探究、追问、假设、验证其本质及其与相关事物的关系,这个探究、追问、假设、验证的过程和活动就是帮助我们将现象转化成问题,将问题升华为课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尝试将特殊的、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从一般的、必然的、普遍的角度思考,并试图将其纳入到一定的理论框架,建构起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体系的创造性过程。
选择、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主要有: (一)总结提炼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往往既有个性,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也常常带有共性,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优质资源。
将成功经验系统化、概括化、模式化是成功经验理论提升、实践推广的基础,也是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李吉林老师在总结训练语言中发展儿童智力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窦桂梅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开展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课题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新的课题。 (二)反思解剖教育失误。
“失败是成功之母”。即使是优秀的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他们之所以优秀不是由于他们不犯错误,而是由于他们善于从失误中学习反思,吸取教训。
对教育教学中的失误与挫折进行反思和解剖,探究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线教师进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初执教鞭时连“2+3”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讲清楚,但通过学习、求教、阅读、反思,他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研究,形成了自己集趣味性、生活性、智慧性于一体的数学课堂教学风格。
(三)移植推广先进理念。 改革开放的深化、信息社会的扩大、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育的加强促进了各种教育理念、教。
1、教育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分类: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法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形下进行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而间接观察法是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发现问题、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
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科研课题确定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比如对“高村温泉呼雷汤”的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拟定调查研究的提纲,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如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要的经费等等。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这是调查研究最关键的环节,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这一步。最大限度地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是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推断出结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总结阶段。根据资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3、文献法
就是用书中的理论作为依据,推断或验证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复别人的东西。
4、教育实验法
它是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改变或创设条件,让一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引起或产生某种现象,揭示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验,使学生保持常态。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实的,才具有科学价值。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
单组实验:比如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的学生,分期实施不同的实验因素,每次对一个实验因素的效果加以测量和分析。比如,“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采用单组实验法,通过对某个班级学生前后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分层教学法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训练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实验研究”,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以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的对照组,来对照分析这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环实验: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比如对“和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过循环实验,轮流对不同的实验班施测,通过最后的结果,综合分析和谐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
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研究地球的历史)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
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人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
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
总结经验一般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
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学困生、优秀教师、心理偏差者、智力超常者、品行缺陷者等,也可以是个别团体、组织如先进班集体、优秀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典型单位等,还可以是某一个别事例如中学生犯罪、某学校评选差生(反映出该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偏颇),等等。案例研究法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观察研究法从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中获取所需信息,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这就是观察研究法。
实验法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 ——“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有一位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处于某个学段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我正进行一个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中小学语文学科各种类型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策略与方法。
5.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取长补短,获得可靠的研究成果。
6.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资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知是否对您有用,共同学习。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