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直接描写
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
抒情独白式
这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梦境描绘式
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心理分析式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
神态显示式
这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八种,分别是:
内心独白: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从旁叙述:
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梦境幻觉: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动作暗示:
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态暗示: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语言暗示: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1、白描,也称“粗笔描写”、“速写”、“写意”,原为中国绘画传统技巧之一。
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采用墨线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的画法。后来,这种辉煌技巧被引入到写作中,引申为文章的表达笔法之一。
运用白描法写人,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优点是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因此很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
白描法如果运用成功,可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教为深刻的印象。 鲁迅对白描法的运用就很擅长。
如他的作品《孔乙己》中对主人公的白描: 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粗略几笔,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工笔,也称“细笔”,原是中国绘画技法用语,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摘文章中则指用细致入微、工整细蜜的笔触,对人物进行刻画、雕琢的描写手法。在小说中常用来写景和展示人物的心理。
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和渲染,语言精细、富于色彩。
如: 一个身材不高,胸脯颇为丰满的年轻女人,……那个女人脚上穿着麻布袜子,袜子外面套着囚犯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快白布,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头发从头布里滑下来。那个女人整个脸上出现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的马铃薯的嫩芽。
……在那张脸上,特别是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工笔虽然需要精雕细刻,但也要抓住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切不可面面俱到,兜揽全部。
3、语言描写法是人物描写技巧之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分对话和独白两种。语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的表现,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习惯等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由于情绪、性格的变化,其语言也有差异。如: 爸爸常说:“初在咱这位置上,咱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乡亲们的办事员。”
…… 爸爸却笑者说:“把我的一生奉献在这个位置上,我已满足。” (学生习作《“泥腿子”爸爸的“土”》) 朴实无华的话语,把一个甘愿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语言描写不要有言必录,只需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个性化、典型化、生活化,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的目的即可。 4、细节描写即对人物形象特征、动作、语言、心理及处所的环境和场面等那些细微而极富表现力的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它可以显示人物、环境、场面中的细小特征和变化,对刻画人物、显示背景组织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他伸出两手,将一大丛麦子向自己的胸前拥过来,那姿势就想一个男人在拥就要永远离开的心爱的女人。
拥也就拥了,父亲还弯腰将脸埋在麦子之中,用鼻子嗅了嗅麦穗。我看得出,父亲的本意不是想嗅麦穗,而是想亲吻一下麦穗,因为父亲的鼻尖只是轻轻地靠在细细的麦芒上,而父亲的唇却紧紧地贴在麦穗上。
做完这一切动作之后父亲猛地站起,一抬腿又上了田埂,他把目光洒向整个麦地,两行浑浊的泪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邵志鸿《父亲和他最后一茬埋葬》) 这一细节描写将父亲在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土地时的留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细节描写必须具有概括意义,能为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服务。 5、对人物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常用的人物描写之一。
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来进行折射。
如: 今天,这条路上人怎么这么少呢?按说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电脑学校,一所武校,三家工厂,无数零售摊点。可今天怎么路上只有零星儿的几个人呢?而且表情那么古怪,难道他们心中都有鬼?细看路边两棵大树,正被太阳晒得发狂,在那里张牙舞爪。
树下的垃圾、石块和杂草叠在一处,越堆越高,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乱坟岗”的情景,大白天从这里经过,都感到有一股阴森之气。 (学生习作《今天怪怪的》) 这段心理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境由心造”这一道理。
1、白描,也称“粗笔描写”、“速写”、“写意”,原为中国绘画传统技巧之一。
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采用墨线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的画法。后来,这种辉煌技巧被引入到写作中,引申为文章的表达笔法之一。
运用白描法写人,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优点是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因此很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
白描法如果运用成功,可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教为深刻的印象。 鲁迅对白描法的运用就很擅长。
如他的作品《孔乙己》中对主人公的白描: 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粗略几笔,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工笔,也称“细笔”,原是中国绘画技法用语,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摘文章中则指用细致入微、工整细蜜的笔触,对人物进行刻画、雕琢的描写手法。在小说中常用来写景和展示人物的心理。
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和渲染,语言精细、富于色彩。
如: 一个身材不高,胸脯颇为丰满的年轻女人,……那个女人脚上穿着麻布袜子,袜子外面套着囚犯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快白布,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头发从头布里滑下来。那个女人整个脸上出现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的马铃薯的嫩芽。
……在那张脸上,特别是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工笔虽然需要精雕细刻,但也要抓住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切不可面面俱到,兜揽全部。
3、语言描写法是人物描写技巧之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分对话和独白两种。语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的表现,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习惯等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由于情绪、性格的变化,其语言也有差异。如: 爸爸常说:“初在咱这位置上,咱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乡亲们的办事员。”
…… 爸爸却笑者说:“把我的一生奉献在这个位置上,我已满足。” (学生习作《“泥腿子”爸爸的“土”》) 朴实无华的话语,把一个甘愿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语言描写不要有言必录,只需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个性化、典型化、生活化,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的目的即可。 4、细节描写即对人物形象特征、动作、语言、心理及处所的环境和场面等那些细微而极富表现力的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它可以显示人物、环境、场面中的细小特征和变化,对刻画人物、显示背景组织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他伸出两手,将一大丛麦子向自己的胸前拥过来,那姿势就想一个男人在拥就要永远离开的心爱的女人。
拥也就拥了,父亲还弯腰将脸埋在麦子之中,用鼻子嗅了嗅麦穗。我看得出,父亲的本意不是想嗅麦穗,而是想亲吻一下麦穗,因为父亲的鼻尖只是轻轻地靠在细细的麦芒上,而父亲的唇却紧紧地贴在麦穗上。
做完这一切动作之后父亲猛地站起,一抬腿又上了田埂,他把目光洒向整个麦地,两行浑浊的泪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邵志鸿《父亲和他最后一茬埋葬》) 这一细节描写将父亲在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土地时的留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细节描写必须具有概括意义,能为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服务。 5、对人物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常用的人物描写之一。
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来进行折射。
如: 今天,这条路上人怎么这么少呢?按说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电脑学校,一所武校,三家工厂,无数零售摊点。可今天怎么路上只有零星儿的几个人呢?而且表情那么古怪,难道他们心中都有鬼?细看路边两棵大树,正被太阳晒得发狂,在那里张牙舞爪。
树下的垃圾、石块和杂草叠在一处,越堆越高,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乱坟岗”的情景,大白天从这里经过,都感到有一股阴森之气。 (学生习作《今天怪怪的》) 这段心理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境由心造”这一道理。
八种,分别是: 内心独白: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从旁叙述: 从旁叙述中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人物心理。
在这种写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法的需要叙述。
用第三人称写人物心理时,作者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所以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会表现得相对鲜明些,甚至可以进行即时的议论。 以《项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问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里采用了从旁叙述的方式表现玛蒂尔德对以往的回忆与内心的起伏。
在这段话后面便有这样精彩的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梦境幻觉: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在土地庙中做白日梦,他梦到“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对他喊着“阿Q!同去同去”,觉得自己也在闹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梦境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梦境的描写将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形象更为可悲,更具讽刺意味。 动作暗示: 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
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态暗示: 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
引发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比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语言暗示: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
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母亲”看到的火车站肮脏的三等候车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细致,听到的玻璃震动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闻到的烟叶和成鱼的臭味是那么刺鼻。
这里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来表现“母亲”的紧张的心情。 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据说《安娜·卡列尼娜》里面关于人物心理写得很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写得不错,不过比较难理解,呵呵。 1、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的好朋友武文斌。
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试试吧。”
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
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
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
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
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一口气做了50个。
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
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说。 点评: 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
如在第一次做俯卧撑丢脸后,“回到家,…… 超过他。”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回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进行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努力锻炼,超过他”的过程。
充分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文章在叙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赛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描写,虽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内含的潜台词却很多:“一年前那个夜晚”的整个情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训练,都像放电影一样,飞速地在脑海中闪现,所以才会使得小作者“不由得为之一振,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本文的心理活动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强,而且使人物形象丰满。 2、我想有个家 雨,淅淅沥沥的,依旧在下。
风,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
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湿漉漉的我不停地打着冷战。
寂寥的旷野,除了这棵杏树,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该去哪儿呢? 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
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默默握着这早谢的生命,我感觉得到,她也紧紧握着我的手,而这相握的手呵,谁能温暖谁? 我们有着同样的悲哀和伤痛呀。 爸爸已彻底不要我啦。
家,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载了我十六个春秋,还没到彼岸,就抛弃了无助的我。
此刻,才知道,对那炼狱般的家,我竟也怀着刻骨铭心的依恋。 然而,现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这朵花蕾,在枝头的时候,还编织着许多美好的梦,只一刹那就灰飞烟灭了。
一切,都只有留给记忆和痛恨。 六年前,那个和今天一样春雨浙浙沥沥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去了一个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妈妈那双愤怒的泪眼。
妈妈没走几天,家中就多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从那天起,洗衣做饭,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给她,稍有不周,就要罚我白干活一天,且不准吃饭和上学。
但只要能上学,我还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岁的儿子过生日,许多人来庆祝,只我一个人仍和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啃冷馒头。 热闹是他们的,冷清是我的。
宴后,那个我一手带大的男孩,要我再给他当一次马骑,说恐怕以后再骑不上了,因为今天他外公就要带他到很远很远的大城市去。 众人面前,我这个十六岁的女孩无奈地俯下身子,习惯地用手撑着地,可是,驮了他两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声痛哭起来,无意把他摔了下来。
不料,这下竟闯了通天大祸。 她骂我不给面子,连弟弟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接着,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凶狠地揪着我的头发往门上碰。
客人们怎样也劝不住。
语言描写: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它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它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动作描写:文学作品中用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它可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除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外,还要把各部分景物的方位交待清楚,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可以衬托当时人物的心情。
感情描写:可以写出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发生的事做伏笔。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