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流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1)资产种类。由于风险和盈利的不同,不同的资产种类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增加资产流动性从资产种类上说,增加速动资产就可以实现。如货币资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现的资产。
(2)资产的交易特征。资产的交易特征主要是指交易价格、每笔交易规模和交易量。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从而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例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性较强,而存货的交易性较差。增加交易性强的资产比例,是增加资产流动性的另一个途径。
(3)竞争。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有效竞争的程度将影响到资产的流动性,这是影响资产流动性的外部因素。例如,技术进步对市场竞争影响力较强,增加新产品投放,就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使货币回笼加速。
当然,上述都是理论上的,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并结合风险分析和结构分析,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
A 、“存储”流动性、C 、“购买”流动性 银行获取流动性的途径有:“存储”流动性、“购买”流动性。
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发生了因客户挤兑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并迫使大批商业银行清盘,以致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 扩展资料: 在流动性管理上,是偏重资产管理还是偏重负债管理,取决于银行自身规模、财务状况以及管理层的风险偏好。
比如是选择出售证券(资产管理)还是借款(负债管理)来获得流动性,不同的银行取向各不相同。 依赖自身资金来源满足流动性需求和将资金“存放”在资产组合中的管理者,采取的是更保守的策略。
当然,光有偏好,没有相应的资源也不行。一方面需要根据偏好开拓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资源安排流动性。
资产流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1)资产种类。
由于风险和盈利的不同,不同的资产种类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增加资产流动性从资产种类上说,增加速动资产就可以实现。
如货币资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现的资产。(2)资产的交易特征。
资产的交易特征主要是指交易价格、每笔交易规模和交易量。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从而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例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性较强,而存货的交易性较差。增加交易性强的资产比例,是增加资产流动性的另一个途径。
(3)竞争。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有效竞争的程度将影响到资产的流动性,这是影响资产流动性的外部因素。
例如,技术进步对市场竞争影响力较强,增加新产品投放,就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使货币回笼加速。当然,上述都是理论上的,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并结合风险分析和结构分析,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
3:5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及时满足其各种资金需要或收回资金的能力.流动性既是一种存量概念,也是一种流量概念.从存置角度看,流动性是所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从存量角度来衡量流动性,就必须估算银行所持有的可变为现款的资产量.在流动性资产中,要确定流动性适宜度,必须把流动性资产持有量与预期的流动性需要进行比较.因为存量概念没有考虑可从短期资金市场和其他资金流人中获得流动性,因而,它是一个狭义的流动性概念.从流量角度看,流动性又是获得资金的负债能力,从流量观点来考察银行流动性,就不仅要考虑银行转换流动性资产的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其借款和从营业中收取现金的能力.可见,银行的流动性好比一座蓄水池,池内水的存量应有一定水准.存款或信贷基金增加,贷款的到期收回,证券的出售,同业拆人,中央银行再贷款,利息收人或其他收人的增加,都会产生资金的流人,减弱或降低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求;相反.存款的减少,贷款,投资的增加,中央银行再贷款的归还,同业拆款的归还,利息支出的增加,等等,都会增加资金的流出,从而增大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因此,流动性实质上要求银行针对影响银行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诸多因素,设法在资金的流出和流人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换言之.需要银行尽可能提高负债的稳定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保持必要的流动性,既是商业银行本身正常经营的需要,也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流动性问题.是任何财务活动和金融活动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一般工商企业,都需要研究如何掌握流动性,但其重要性,则远远不如银行掌握流动性.这是因为,从银行功能来看,流动性问题至关重要.银行是借者的集中和贷者的集中,然后,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调节.时间调节,就是长存短贷,或短存长贷;先存后贷,或先贷后存;有取即付,或优贷先放.如此等等,都涉及流动性问题.投有流动性,就等于投有银行业务功能.掌握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丧失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会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导致破产.流动性的适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各种不同的经济和经营环境下.银行客观上对流动性的需要是不同的,银行现有的流动性相对于这种需要来说.总是处于过多或过少的状况,银行管理者必须适时安排,以消除过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问题研究的流动性或弥补过少的流动性.从银行分析的角度来看,通常可以用三种比率来测量银行的流动性,即贷款/存款,备付金,流动资产/负债.就第一个比率来看,贷款可能是银行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贷存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相当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的贷款过多.毫无疑问,只有筹措了大量的新资金,银行才能发放新贷款和购买其他资产.低的贷存比率说明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够用其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人们习'魄于把贷款/存款作为流动性的总指标.当然,这种指标也具有一定缺陷,因为它忽视了贷款和存款的结构.如果两家银行存款结构和贷款比率完全相同,但一家银行贷款质量高,可交易性强,而另一家银行贷款质量差,那么,这两家银行的流动性就大不一样.流动性比率究竟在何处为最优?这种最佳流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流动性比率必须足够得高,以满足包括不可预料的变动在内的流动性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比率也不能太高,因为超额流动性是有机会成本的.银行必须在维持流动性的成本和流动性不足的成本(或代价)之间作出权衡抉择.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情况来看,流动性比率较高,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比率(贷款/存款)最高时在120%左右,而国外商业银行一般在70%左右,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职能的特殊性,这比例稍高一点也是正常的,但几乎是西方商业银行的2倍,应视为超负荷经营.超负荷经营是指信贷资产超过正常负债而靠临时折借资金来维持,资产软约束不可避免地使专业银行资产逼着负债不断增大,但受负债硬约束的限制,专业银行只得靠临时拆借资金来应付,资金运用大于资金来源的总量矛盾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有资金很少,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大部分变成了企业的铺底流动资金(大约在80%以上),被企业长期占用,无法收回,而与此相适应的中长期负债来源远远满足不了中长期资产的需要,中长期资产与中长期负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扩大.同时,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之间也缺少有效的协调.资产与负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情况进行分析.1.存贷款比例分析(贷款/存款)就银行机构总体而言,存贷款(余额)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10%左右,即使是存贷款增量也一直保持在90%左右.这说明国有银行的整个信贷资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运行状态.存贷款比例太高是很危险的,现实中超量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从中央银行借款.资产负债总量的运动态势发生逆向,资金来源跟着资金运用跑,必然冲击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近年来存贷款比例的。
1. 方法:
(1)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
(3)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
(4)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2.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
1.国家经济增长情况
经济增长情况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有较大的影响,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经济的波动能从很大的方面影响到资金的融通情况。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盈利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对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大,则银行贷款的需求量会增加,同时,消费需求增加、更多钱用于消费,相对来说更少的钱被用于储蓄,其结果往往表现为银行贷款需求增速超过银行存款的增速,产生银行流动性的负缺口。反之正好相反。
2.货币政策
一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影响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的宽松度。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利率的变动会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预期利率高时,银行的存款会增加、贷款需求减少,银行的流动性可能增加,反之,银行的流动性可能减少。此外,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缺口理论,当资产负债敏感性缺口为正时(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上升时,现金的流入量会大于现金流出量,即净现金流入为正,银行的利息收入会增加;反之,当资产负债敏感性缺口为负时,银行的利息收入会减少。
3.金融市场情况
从流动性是资产的一种迅速变现能力以及主动负债的能力来说,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影响着银行流动性的大小。
从资产方面,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短期证券投资,票据等,这些是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当商业银行需要流动性而第一准备不足时,可通过在证券市场抛售证券、在票据市场卖出票据等手段进行融资来增加流动性。
而这些都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具有很大的关系。一国金融市场发育得越完善,银行就越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变现资产,减少交易的成本及损失,流动性也就越好;反之,一国金融市场发育越不完善,银行就越难以合理的价格变现资产,交易融资的成本也越高,流动性也就越差。
补充: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一般来说,当银行最初遇到流动性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从银行同业借款。但是一旦市场上获知该银行遇到流动性危机,则很难再从市场上获得资金,否则,融资成本会相当高; (二)实现存款的多元化。
但是,这一措施发生作用要相当长的时间,远水难解近渴; (三)停止发放贷款。该措施在短期内会发生作用,但停止放款会使银行最终失去利润、市场份额和公众对它的信心; (四)出售资产。
该措施也可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但是,一般来讲容易出售的资产都是质量较好的资产,而剩下的都是缺乏流动性和质量差的资产,那么如果问题严重的话,银行的盈利性和清偿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五)资产证券化。
通过这种机制银行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出售证券化资产而获得流动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借款人最后不能履约,这种做法并不能使银行免于承担损失; (六)股东的支持。
通过股东追加资本或者把股东在银行的存款转为期限较长的次级债务,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七)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尽量限制对银行不利的传闻; (八)最后使用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的便利。
上述措施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应考虑银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组合,从而找出副作用最小的方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