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上市公司是否作假:1. 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在1997年《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发布之前,由于对关联方交易缺乏约束,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内部关联企业的关系或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关系,通过采取诸如买卖商品、转移价格、转让其他资产、提供劳务、代理、租赁、提供资金、转移项目、签署各种协议、合约等五花八门的方式,以调节收入、利润数字为目标,寻找各种合乎逻辑的借口,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非实质性转移交易,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美丽谎言。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以后,对关联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但由于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东故意向中介监督机构隐瞒关系和关联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机构的审计不深入,过于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词,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告的情况就难以杜绝。2. 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每到年底,各家“T”类或准“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挖空心思,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一锤子买卖生意”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涉险过关。还有一些本来有较好业绩的企业,为了给人以高成长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纵二级市场价格等),“大幅”增长利润。
实际上,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3. 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仔细阅读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以往年度不稳健的会计政策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是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这还不算,另外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账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账?存货中有多少滞销、贬值、甚至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有多少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账表上的固定资产,还有无形资产部分等等,实际上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充分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
当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正在通过充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相信有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历史、重组、置换、计提、设备更新、技术发展等诸多原因存在着资产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甚至虚拟资产的情况。4.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其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
由于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加之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大股东挤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金可以说占了很大的层面,只不过是占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罢了。
在二级市场的收购战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转让及各种重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专冲着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级市场的便利筹资条件进行“圈钱”的图谋行为。在挤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方式如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占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时往往是回避或含糊其辞。
实际上,控股股东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可谓“借钱容易还钱难”,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项,时间一长,存在着极大的风险。5. 大肆公开造假,人为编造原始凭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早年间的“琼民源”、“银广夏”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产生怀疑,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危机”。一般情况下,纯粹弄虚作假、故意编造原始凭证和虚假商业合同等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占极少数,但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信息造假最恶劣的一种,因为它不同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会计规则的伸缩性在有限的范围内调节财务数据。
譬如少提各项减值准备以求虚增利润等的公然。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我国证券市场是政府主导型市场。
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导致很多企业为了利益进行财务包装。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基于自利可能有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的动机,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
但目前注册会计师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看财务报表一是要纵向看,即本期内各项数据的变化,二是横向看,要从对比分析是找问题,这需要和同期数据的对比,比如有些上市公司1-9月份的财务报告是对比数是上年年末数,这样对比数不是上年1-9月,因而很难发现问题。一般企业做假帐有以下几种方法:
1、税项:欠税很高或很低,与营业收入不配比,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目地是虚构收入和利润。这种手法一般企业不用,比较容易看出来。
2、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款项急剧增加,而应收帐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这还要和往来帐结合起来看。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还会把应收帐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款转移,手法是把资金打出去,再让客户把资金做为货款打回来,确认收入;提高存货周转率的主要手法是延期办理入库手续。上市公司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坏帐准备的计提,间接调控当年管理费用,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
3、毛利率:部分上市公司是用提高和降低毛利率造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益大大高于式低于同行业水平投资者就要多关注了。
4、现金流: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说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待续时间长,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帐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果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是负的,有可能公司造假。
总之,投资者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应注意辨别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公司对会计政策运用的合理性;
二是注意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尤其是各年间利润波动的走势;
三是对年报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当期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几个指标,数字背后的隐情不可不察;
四是对现金流加强认识,毕竟,多提准备不会减少现金,冲回准备也不会增加现金,有时候现金流量表更能说明问题。
即是快速,便是一眼望去,一目了然。
是否存贷双高。存,就是银行存款,贷,就是银行贷款,具体的贷款,就是短期借款。
你有现金,为什么还要向银行借钱。银行的钱要利息的。
这有反常,不能解释,必有妖孽。收入、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三者同增同减视为优良,三者有一项跟不上。找到解释看为什么,解释不了。
反常必有妖。应收账款的同步性。
应收账款是个核心指标,他有没有季节性?他是否增长快于收入?上市公司是否通过延长账期也就是让人多欠钱的方式来搞销售。对于投资人很容易观察,你只要将收入和应收账款之间的比值进行观察。
当然,有条件的投资人观察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结合你了解的行业状况,你觉得他的坏账是否提够了。
造假的企业,往往将应收账款做大,从而导致经营现金流减少,而当应收账款积累几年之后,一次性暴雷解决问题。笔者分享一个不错的股票杠杆平台,曜鑫科技,实盘交易,无资金门槛。
存货真实性和金额有没有异常扩大。存货真实性投资人只能简单的想象一下存货点算的难度。
个人不建议投资獐子岛和东方金钰,原因在于个人觉得自己可能没有能力去明确这些企业存货的真实性。想象一下都觉得很难,比如獐子岛的扇贝至少需要潜水吧,比如东方金钰的翡翠,人说“翡翠无价”。
所以这些我想象一下都觉得搞不清楚的存货,就不参与了。另外要观察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不是观察大小,而是观察变动趋势。比如茅台存货周转天数都是上千天。
原因在于茅台的存货要存五年,今天卖的是五年前的酒,他的存货周转率肯定不高,但是不要紧,他只卖一年的酒即可。但是阿胶最近几年就不同了,虽然药中阿胶,但是其存货周转率从1以下连续3年越走越低。
这么看,说明阿胶涨价策略影响了销量,而如果阿胶下跌,那些不在使用的女士是否还会回头购买,未知数。当然这并非造假,从投资人角度,快速的看出上市公司是否流水顺畅。
我们不爱重资产,如果有技术专利,我们宁愿他每件专利只计算1元的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我们不喜欢,但是对于企业,这部分不可或缺,没有机器设备和厂房的确不能算一家企业。
但是我们希望一家企业资产轻一点。在舞弊方面关注商誉和无形资产的变动。
费用资本化,是操纵利润的好途径。毛利率。
毛利率横向对比同行业,纵向对比历史,看是否符合你的理解,反常的高,反常必有妖。看看报表,然后仰望星空思考几小时。
很简单,想想他的业务是否符合你的理解,他吹的天花乱坠的时候,你用你对社会行业的观察,有自己判断,或是否定,或是肯定。综上,一切的财务分析都是从业务出发结合财务观察。
不要奢望于会计数据勾稽关系,有时候一本负责任的财务分析书籍会给你介绍业务,而很少涉及会计表格。投资人稳健的,尽量规避复杂业务的企业。
总之,多大的胃,多大的碗,不可暴饮暴食。
要做到表账相符,账“实”相符,假表的话要有假账支持,假账还得有假单据来支撑。
想要辨别的话也不难,关键看这是报给哪里的报表,如果报税务,看看有没有隐藏收入,利润;报银行贷款,看看有没有虚报资产;报上级主管部门,有没有虚增利润等等。关键看一些经常用来调整利润的科目余额,比如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等;还有销售,采购的一些基础单据,以及连续性和可比性,总之,想辨别假报表是要靠经验和意识的,还要看造假的水平怎么样,瞎话还有人能编圆不是?希望能帮到你,祝您工作顺利。
1。
第一招:看现金流量。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在政策的推动下进行了大量的分红派现,但是不少上市公司分红的现金只能用“蜻蜓点水”来形容,即每股仅派几分钱。
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利润大多体现在应收账款上,而不是体现在现金流量上。如果应收账款增多,则表明该上市公司管理不力,因为应收账款极易发生坏账,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费用,这将给上市公司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从目前不少12、32上市公司的经历来看,此类个股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与其应收账款的增多有着必然的联系。 2。
第二招:看利润构成。上市公司的利润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主营业务收入直接涉及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不是主营业务收入,那么就意味着其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所以,当一个上市公司的绩优年报出台时,假使此年报的绩优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或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政府补贴)上,则该上市公司就不值得投资。
3。第三招:看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与或有事项。
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会按照规定详细披露许多重大事项。其中,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情况;公司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重大关联方交易事项;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和财务上的“三分开”情况;其他重大合同(含担保等)及其履行情况。
另外,投资者要留心上市公司是否有巨额的对外担保责任,如果有,则应降低对该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 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 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 或虚减、虚增资产, 或虚减、虚增费用, 或虚减、虚增利润等, 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 、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 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 手段较为隐蔽, 技术更为高级, 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 (1) 调整收入确认方式, 使利润虚增或虚减。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 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 商品发出, 取得权利; 劳务已提供) , 无论货款是否收到, 即可视为收入实现; 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 ; C、按合同约定确认, 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 同时规定, 在确认营业收入时, 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 。
造假时, 企业可根据需 要随时调 整收入确 认方式 , 或调 整扣 除项目 。 (2) 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 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
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等,使帐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 调整折旧计提方法, 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 虚增、虚减成本费用, 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
(4)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但目前资产重组被利用来做假帐, 典型做法有: A、借助关联交易, 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 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 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 确认暴利;一是不等价交换, 即借助关联交易, 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 的利润转移。
(5)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主要方式有: A、虚构经济业务, 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 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 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 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 调 节财务费用 。
E 、以 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 费用 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 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 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 、“投资收益” 或“营业外收入” , 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 , 往往带有间发性; 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大量转移 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6) 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 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 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
然而许多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 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 通过资产评估, 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 冲抵“资本公积” , 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 虚增利润 的目的。 (7) 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根据国际惯例, 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 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 严格的说,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
所谓虚拟资产, 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 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 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从而达到减少费用, 虚增利润 的目的。
( 8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 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 可予以资本化, 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投入使用后则必须将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 明显滥 用配比原则和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原则,虚增了利润。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更隐秘的做法是, 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 划定资 金来源和 资 金用 途, 将用 于非资 本性支出 的利息资 本化 。
( 9 )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主要做法是在对外投资中, 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来进行对外投资核算,从而增大投资收益, 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如: 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 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 20% ,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 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并将评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但规定公司将对外投资转让时, 必须借记与这项投资的资本公积, 同时贷记营业外收入。 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虚增利润提供了借口。
如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协议相互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 评估资产时彼此将对方资产价值高估, 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对方的关联企业, 从而将高估的资产价值。
立信CPA注会小编整理网友分享,上市公司造假手段再高明,也会露出蛛丝马迹。
人类智慧的结晶———复式记账法,使会计各个账户存在着很严密的勾稽关系,三大会计报表的金额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造假只能是无中生有,或拆东墙补西墙,必有破绽可寻。
在上市公司年报正式公布之际,笔者对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来掩盖其业绩的方式方法做了小小的总结,在此提供给读者,以帮助大家来识别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伪。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的具体表现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表现为公司的财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即信息失真。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违反法律的恶意造假行为。如伪造会计原始凭证、伪造合同,虚增销售收入。
这种造假行为是十分恶劣的,纯粹是子乌虚有。(2)利用虚假包装、关联交易或报表性重组所形成的业绩虚胖。
上市公司为了首次发行股票、再融资、扭亏,造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首次上市发行的公司多数是非整体改制上市,通过剥离非经营性资产,让最优质的资产上市,但又先天发育不良,生产经营往往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的;关联交易的发生是非市场化的,产品定价的调控性较强,这种交易形成的业绩往往是不可信的;报表性重组所形成的业绩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具有可持续性,这种业绩也是虚假的。
这种业绩虚胖往往来年就会露出丑陋的嘴脸。(3)利用非经常损益来粉饰业绩。
非经常损益其性质上属于一次性收益,稳定性、可靠性都较差。(4)利用会计政策手段来操控利润。
这种手段的运用有时候还是属于合法的范围之内,并且影响金额并不是很大。但在关键的时候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识别无论会计人员造假手段如何高超,但他不会完全脱离实际,因此依靠上市公司的三大会计报表,再结合上市公司行业的基本面,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初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有做假账的可能。(1)用毛利率或主营业务利润率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真实性。
一个公司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营业务利润率或毛利率保持一个稳定的数值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要在同行业中保持前列。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要想长期保持在行业前列又是困难的。
假若一个企业的该项指标异乎寻常地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我们就应该抱着怀疑、谨慎的态度来看待。以蓝田股份为例,2000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平均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平均毛利率达46%左右,而身处同行的深深宝的毛利率约20%,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来看,相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出奇高的毛利率的确很难令人置信。(2)判断应收账款增长幅度是否大幅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对于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保持一定的赊销以扩大销售范围是很正常的,各个行业的特性、竞争程度不同,也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值(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差异,如商业企业一般采取现销,周转率就应该较高。但如果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或者应收账款增长幅度惊人,那么对于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就应有所怀疑,有可能是关联交易产生的虚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如北大科技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却大幅增长,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总计比上年末增加25984.35万元,增长率为181.96%。(3)判断公司支付的所得税多少,并与利润总额进行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所得税采取先征后返的政策,所得税率现在一般是33%,所得税的税基是应纳税所得额是从利润总额调整而来,但总的来说相差不大。若支付的所得税与利润总额的比例与公司的所得税率相比小很多,那说明公司的利润总额虚假成分可能性较大。
财经记者对银广夏的怀疑之一也是该公司的上交所得税较少。(4)判断公司利润是否来自于主营利润总额的构成。
主要有三大层次:利润总额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对于一个非投资管理型的企业,营业利润表明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额的大小,这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目前却存在着一部分上市公司是“投资收益挑大梁”的现象,说明利用投资收益来操纵利润比较普遍。
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多属于一次性,用非经常性损益撑起的业绩只能是“昙花一现”。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造假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投资者能够认真阅读财务报表,采取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方法,我们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的,以避免自己遭受较大的损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