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旅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大生活行为,特别是现代女性,往往乐此不疲。
但外出多了,遭盗窃,甚至被明抢的机会也大。小偷可恨极了,在古代中国的街头不法分子也不少,治安同样是个问题。
那么,古代街头是如何抓小偷的? 从史料上来看,小偷自古就是街头的祸害。战国初期著名法学家李悝在其《法经》便称,“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治盗”竟是当时国家领导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可见那时盗贼不少。
当然,古代执政者考虑更多 的可能是窃国大盗。 因为街头乱,小偷多,早在周代,街上的管理人员要持鞭上岗,此举并不仅仅针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也是为了对付流氓、窃贼一类人。
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的“公务员编制”中设有“司稽”一职,分工是“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
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大概意思是,司稽负责在街市上治安巡逻,检查是否有违反禁令、行为反常的不端之人,如果觉得可疑,可以随时将其抓起来。
此外,司稽的另一重要职责,则是负责抓窃贼,并对他们进行惩罚。 早年,出于街市买卖交易安全的考虑,一般把市场规划在城中,并建高高的围墙,四周设门,由“城管”拿着执法刑具把守。
还专人敲着梆子,高喊类似“防火防盗”的话,小偷、抢劫犯这类不法分子一旦在街头露面,很容易被逮着。《周易·系辞下》所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说的就这意思。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周代也并非太平天下。江湖传说中小偷的祖师爷盗跖,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人物。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称,盗跖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弟弟,与孔子还是好朋友。有学者认为《庄子》所记不实,但不论是真是假,当时街上有小偷应该是肯定的,不然官方也不需要设司稽来“抓小偷”。
到了汉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买卖交易活跃,逛街的人也多了起来,相应地,小偷也活跃。 西汉的长安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据《汉书》注引《汉旧仪,“长安城方六十里”,总面积约现代36平方公里。
长安城内有9个大市场,相当繁华。班固《西京赋》称,“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由此可知,当时的长安街头行人熙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因为好混,小偷也都“漂”到了长安,长安的治安秩序一度混乱,偷盗现象严重,市民和商人叫苦不迭,大概比今欧洲巴黎、罗马街头的小偷还要多。为此,朝廷制定了《盗律》,严惩偷盗行为,还创造性地设置了“贼捕掾”这一公务员编制。
贼捕掾是什么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专门负责抓盗贼的警察。 因为治安太差,朝廷曾多次撤换市长(京兆尹),甚至出现皇帝直接插手京兆尹的人事安排。
据《汉书·张敞传》记载,刘询(汉宣帝)当皇帝时(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因为小偷太多,治安不好,曾多次调换京兆尹。以抓盗贼出名的胶东相张敞,便曾被刘询调到长安,接任京兆尹。
张敞确实有一套,到任后他摸清了长安盗贼的底细,先将几个在长安过得很滋润的“偷长”(贼头)找来责问,令他们抓贼赎罪。 到底是贼头,鬼点子亦多。
他们请张敞暂时任命他们当官,回家后便大办酒席,听说“老板”当官,全城的大贼小偷都前来祝贺,个个喝得大醉。贼头暗中在小偷的衣裙上,染上红褐色标记,而“警察”(官吏)坐在巷子门口等等,见到衣裙上有红褐色的就抓,一天抓到了几百个贼。
后来审查发现,有的小偷一人一天作案100多起,这些小偷统统被法办。经过这次整顿,长安城的治安一下好转,“市无偷盗”,小偷也不敢再来长安“闯码头”了。
更绝的是南北朝时一位叫王敬则的官员取的抓小偷手段。 王敬则是南朝齐人,时与京城建康(今南京)相连的吴兴郡,治安便很不好,盗贼小偷很多,偷抢之事频发。
据《南史·王敬则传》,时新到任的郡守王敬则决心“严打”。当时有一个10来岁的小孩子在路上拾到他人丢失的物品,王敬则借此大做文章,把小孩抓来杀掉示众,吓得盗贼不敢露头,从此“路不拾遗,郡无劫盗”。
为了彻底禁偷,王敬则抓来一个小偷,当着他们亲属的面严加鞭打,然后罚小偷去扫马路。后来王敬则允许小偷“轮岗”:可以举报以前的同伙,来代替代自己扫马路,即所谓“令偷举旧偷自代”。
此事一经传开,当地的小偷生怕被认识出来,全都逃走了,当地一度“天下无贼”。 这种抓盗贼的的手段,可以叫“贼帮捉贼”法,既绝,又灵,深为后世推崇,无有不灵,贼喊捉贼,想蒙混过关是没门了! 【来源:网络】。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 空城计 如鱼得水 髀肉复生 如饮醇醪 步步为营 偃旗息鼓 七步成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 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金蝉脱壳、空城计、反间计、瞒天过海、顺手牵羊、擒贼擒王、浑水摸鱼、远交近攻、趁火打劫,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借刀杀人、偷梁换柱、欲擒故纵、假道伐虢、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笑里藏刀、无中生有、反客为主、连环计、走为上、假痴不癫、指桑骂槐、调虎离山、关门捉贼、抛砖引玉、借尸还魂、树上开花、暗渡陈仓、打草惊蛇、美人计、隔岸观火、上屋抽梯、声东击西、釜底抽薪、李代桃僵、苦肉计。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 空城计 如鱼得水 髀肉复生 如饮醇醪 步步为营 偃旗息鼓 七步成诗 鞠躬尽瘁 展开。
关门捉贼,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
该计一般都还配合着其他计谋的使用,中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关门捉贼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
它与另一民间俗语“ 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和军事指挥员们常讲惑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相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
就我国古代战争史来说,使用此计的著名战例,较早的有战国 时代孙膑庞涓马陵道之战(公元前342年)、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汉初的楚汉垓下之战(公元前203年)等,此后运用此计消灭对手的就更多了。
你好~
我来帮你解答吧~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九.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合中计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第一问:
01计瞒天过海02计 围魏救赵03计借刀杀人04计 以逸待劳05计 趁火打劫 06计声东击西07计 无中生有 08计 暗渡陈仓 09计隔岸观10计笑里藏刀11计 李代桃僵12计 顺手牵羊13计 打草惊蛇 14计借尸还魂15计 调虎离山16计欲擒姑纵17计 抛砖引玉 18计 擒贼擒王
19计 釜底抽薪20计 混水摸鱼 21计 金蝉脱壳 22计 关门捉贼 23计 远交近攻 24计 假道伐虢25计偷梁换柱26计 指桑骂槐 27计假痴不癫
28计上屋抽梯29计 树上开花30计 反客为主 31计美人计32计 空城计 33计 反间计 34计苦肉计35计连环计36计 走为上
第二问:
《三十六计》不全是出自于《孙子兵法》,但《三十六计》可以算是应用《孙子兵法》的一本实例教材。《孙子兵法》出自至于春秋末期的孙武,而如《三十六计》是各个时期人们智慧的结晶。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第二计,围魏救赵,出自于战国时期孙膑打庞涓的故事。第三计,借刀杀人,出自明代戏剧《三祝记》。等等。总之,三十六计是历代各个时期重要计略应用的总结,而《孙子兵法》是孙武总结春秋时期以及春秋时期以前的战争战略思想的总结。两者既有传承的联系,又有人们的创新和实践。
第三问:
兵书当初自然是用来杀人的,怎么样弄的死别人就怎么样用,哈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