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是多年采用的经典方法。该法简便易行、快速,目前仍被广泛运用。但此方法尚存着一定均缺点,突出的一点是滴定终点难以确定。利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物质溶液而当抗坏血酸尚未被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一二氮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而溶液中的坑坏血酸一旦被氧化,则滴入的2.6一二氮酚靛酚则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所以,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
被全部氧化,此时为滴定终点。此种方法对于无色或淡黄色、绿色样品液的滴定终点易确定,而对于山植、大枣、草葺、酸枣等紫色、粉红或褐色等色泽的朵蔬样品液的滴定终点就难以观察确定。为此,往往经稀释,添加活性炭、白陶土来进行脱色处理,添加维生素C的方法来解决。既使如此,仍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测定数据也很难准确。为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来经反复多次的实验研究,采用2.6一二氯酚靛酚反滴定法测果蔬中还原抗坏血酸,终于摸索出比较合理的实
验条件,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维生素A为用1g含270万单位以上的维生素A醋酸酯结晶加精致植物油制成的油溶液。维生素A胶丸为取维生素A,加精炼食用植物油(在0℃左右脱去固体脂肪)溶解并调整浓度后制成。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VII J)收载了其含量测定方法。
文献报道的方法:
马莉等用RP-HPLC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仪器:岛津LC-10AT。色谱柱:Huupersil ODS(150mm*4.6mm);流动相为96%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5nm;柱温:25℃。
黄双路等用盐酸溶解维生素A 胶丸的胶壳后,以环己烷萃取内容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最大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
李枝端等用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维生素A醋酸酯测定波长:λ1=316nm,λ2=328nm,λ3=340nm;维生素A醇测定波长:λ1=310nm,λ2=325nm,λ3=334nm。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注意事项 ⑴ 所有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 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的参考; ⑶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损失维生素C; ⑷ 贮存过久的罐头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铁离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
这时如用草酸,低铁离子可以还原2,6-二氯靛酚,使测定数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⑸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迅速,避免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⑹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沫产生,可加入数滴辛醇消除; ⑺ 测定样液时,需做空白对照,样液滴定体积扣除空白体积。 3优点:它具有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优点,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缺点是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在酸性环境中,抗坏血酸(还原型)能将染料2,6—DCIP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2,6—DCIP,而抗坏血酸则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型2,6—DCIP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但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粉红色。
因此,当用2,6—DICP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在抗坏血酸未被全部氧化前,滴下的2,6—DCIP 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微量过剩的2,6—DCIP 便立即使溶液显示淡粉红色或微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全部被氧化。依据滴定时2,6—DCIP 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ml),可以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氧化型2,6—DCIP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常在稀草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反应。即先将样品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中或经抽提后,再用2,6—DCIP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食物和生物材料中常含有其他还原物质,其中有些还原物质可使2,6—DCIP还原脱色。为了消除这些还原物质对定量测定的干扰,可用抗坏血酸氧化酶处理,破坏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后,再用2,6—DCIP 滴定样品中其他还原物质。
然后从滴定未经酶处理样品时2,6—DCIP标准溶液的总消耗量中,减去滴定非抗坏血酸还原物质2,6—DCIP 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即为滴定抗坏血酸实际所消耗的2,6—DCIP标准溶液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另外,还可利用抗坏血酸和其他还原物质与2,6—DCIP反应速度的差别,并通过控制样品溶液在pH1 — 3 范围内,进行快速滴定,可以消除或减少其他还原物质的作用,一般在这样的条件下,干扰物质与2,6—DCIP的反应是很慢的或受到抑制。
生物体液(如血液、尿等)中的。
取4g新鲜的土豆用刀切碎,再用研磨研磨成像土豆泥的样子。
2
用5ml2%草酸加到研钵中进行溶解,并用50ml容量瓶进行定容。
3
定容后上下摇晃,以使溶剂溶解充分,并用漏斗的滤纸析出纯净的滤液。
4
取析出的滤液进行滴定,共取30ml。分三次,每次10ml。最后取平均值。滴定终点是出现粉红并且15s内不褪色即可。记录下每次滴定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体积。
5
实验结束后,所滴定的溶液的颜色,为粉红色。
END
2,6-二氯酚靛酚的标定(测出公式中的K值)
分别取5ml标准的维生素 C(里加5ml1%的草酸),和5ml,1%的草酸进行滴定。
用2,6-二氯酚靛酚进行的标定,两瓶都进行三次,最后取平均值。
END
注意事项
计算公式: 1.根据滴定前后的物质的量(n)不变,可以得出CV=cv,化简可得到,1ml2,6-二氯酚靛酚的标定所对应的维生素的含量,这样已知2,6-二氯酚靛酚的标定,就知道维生素的的含量了,然后除以提取的样品比,救治总样品含多少了。
分步解释:第一步,已测出样品中含草酸的维生素和草酸得含量,是用2,6-二氯酚靛酚的标定体积表示的,转化成样品的维生素C的含量。第二步,实验二已测出K值,(质量乘体积的比是相等的,参看注意事项一说的)。然后用其和总质量乘体积的比,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转化为百分数。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量
用品:试管、研钵、纱布、西红柿、黄瓜、淀粉碘酒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原理: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它的第2、3碳位的烯醇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把碘原子还原成碘离子,使原来淀粉遇碘所显示的蓝色自行褪去。维生素C在受热及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
操作:
1.制备汁液:取新鲜西红柿、黄瓜各100g,洗净后在研钵中捣烂,用纱布包住挤出汁液待用。
2.取上述制出的汁液各1mL,分盛两支试管中,各加6滴淀粉碘酒溶液,发现颜色变化是:西红柿汁中蓝色褪,黄瓜汁中还有较浅的蓝色。
3.取由1制出的汁液各1mL,加热至沸,并保持沸腾约15min,然后加入淀粉碘酒溶液各6滴,发现蓝色基本保持不变。
4.取由1制出的汁液各1mL,各加氢氧化钠溶液各6滴,振荡均匀后,各加淀粉碘酒溶液各6滴,发现蓝色基本保持不变。
结论:
1.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依据相同实验条件下蓝色的褪色程度来确定,蓝色深则含量低,蓝色愈浅则含量愈高。
2.蔬菜烧煮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加碱,否则维生素C被破坏。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问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维生素C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掉的金属离子的量,进而间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基于维生素c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但是因为维生素C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具有还原性,不易稳定存在,直接测定误差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维生素标准溶液和待测样的配制条件非常重要。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维生素C的溶剂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测量出维生素c的含量。
扩展资料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对比:
由于维生素C自身的不稳定,导致了很多方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所以对维生素C稳定存在条件的探索非常重要。高效液相色谱法因为测定较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生素c
百度百科-高效液相色谱
百度百科-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百度百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