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3)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策略
(4)有效的探究学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6)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方法 “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
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
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
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 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一方面对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完善与改造,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国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具有内在的兴趣。
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
(3)发现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由于该法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2、发现法的主要优点及其局限性 发现法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1)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2)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发现法经常练习怎样解决问题,所以能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创造发明的态度。
(3)运用发现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4)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部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这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重新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
(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发现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严格逻辑的数、理、化等学科,对于人文学科是不太适用的。
就适用的学科而言,也是只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
(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发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为发现的前提条件,因此,年级越高的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也就会越强。
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发现法教学。3、发现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因此,教学方法应全面地理解为: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及其相互结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包括各种各样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主要的一些数学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这样,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不同的课型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和创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认为,数学教学方法分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两类,下面我们依据这种分法分别介绍主要的一些数学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指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至今仍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1.讲解法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地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 (2)系统性。
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3)启发性。
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
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艺术性。
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
(5)情感性。讲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讲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讲解法的优点:能够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时间和进度便于教师控制,并且所授内容能保持流畅与连贯;便于重点内容的分析、难点的突破,易于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约教学时间。 讲解法的缺点:教学中学生参与少,容易造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不易照顾学生中思维反应快与慢的两端,只能面向中等学生。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好的若干问题,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教师讲,学生听,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在谈话中,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这种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芰Α?/P>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勇于发现,积极应答。
对教师的要求有下面几点。 (1)精心设计“问题系统”,对提问的对象及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备课时应拟出提问的提纲、对谈话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创造哪些条件等,都要做好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应是学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于引导探讨、启发发现。对所提出的谈话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逐步地获得结论。
(4)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谈话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参与状态。
要照顾优生和差生,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5)及时小结。
谈话中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小结,使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 谈话法的优点: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谈话法的缺点: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 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
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
(2)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
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的优点: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等。
2、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扩展资料:
1、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软件技术水平直接制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技术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学软件的制作确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因为它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而同时精通多方面学科、熟悉制作全过程技术的人员较少。所以,教学软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教学方法搜狗百科_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第一、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力求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佳结合。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基础学科。
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当然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趋势。我国近几年来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强调开发智力的重要性的同时,并不否定传授知识的必要性。例如,美国恩德希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使用有引导的发现法之后指出,概念的名称、如何列方程、如何使用竖式解问题等还需要教师讲授给学生,在学生发现概念和作出一般概括后,还要适当使用讲解法指出其特点,探讨其细节。
前苏联莫罗等著《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强调:“对那些能够促进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要给予更大的注意,同时也应当合理地评价那些跟教师以形成的形式传授知识有关的方法(口头讲解等)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还把讲解法加以改革,使它更富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并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正朝着建立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有序而努力。第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传统的教学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与此相适应,提倡教学时采用讲授法。
如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明确地说:“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起主导的作用。”而现代教学论则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例如,布鲁纳把儿童看做“主动参加知识获取的人”,教师是“主要辅导者”。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
研究教学方法,不再是仅仅研究教师讲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上述这一基本观点,反映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数学知识,建立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去,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数学。儿童要形成一种新的智力活动,需要他们的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去认识和研究事物本身,而不是单纯地听取别人对事物的观察叙述。
早在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就曾提出,要通过各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作、调查、搜集周围的数学材料等,来开展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又专门召开了亚太地区发展教学研究的讨论会。
会议认为,使用可以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儿童想象所学的数学的真实情景,使儿童获得探究概念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机会。所以借助具体、半具体的教学材料来研究数学概念和原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数学教育从教数学向数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启发式教学的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它把学生看成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考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也称“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
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生吞活剥,不加咀嚼地呆读死记,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精神。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2、体现教育价值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什么?不同的理解将影响对具体数学教学方法的抉择与组合。
如果将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掌握已经被发现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那么,可能更多地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学生更能听懂?”“通过哪些操练能使学生牢固掌握那些基础性的知识!”“如何考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那些规定性的基础知识?”等这样一些问题,则相应地,在抉择或组合教学方法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叙述式讲解”、“重复性练习”、“结论性演示”等方法之上;如果将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理解为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话,可能更多地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能更有利于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通过哪些获得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现实情境?”“如何考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等这样一些问题,则相应地,在抉择或组合数学方法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启发式对话”、“探索性实验”、“引发性问题解决”等方法之上。3、目标导向原则 在任何一个数学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都会(也必须)依据课程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生特点等,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多元和整合已经深入人心,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个目标就是将数学学习的任务具体化,它是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导向,在课堂教学中主导着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教师对数学方法的抉择与组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达成这个已经被确定的目标。4、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 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实现的。
这里的教学内容是指学科性质和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学科性质不同,教学方法也有不同。
同一学科,由于各节课教材内容不同,其方法的选择也有区别。同是传授新知识,如是概念性内容,就要选用讲授法;如是阐明事物的特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则可选用演示法。
所以要依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5、促进儿童学习的原则 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程序结构。
它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要能充分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持学生的这种注意,使学生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它不仅要关注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要充分地关切学生的情绪状态,关切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关切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关切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它要有助于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它要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可能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下获得某种“成功”的满足。教师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依据学习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儿童的个性、经验基础、兴趣导向和学习方式,宁可改变自己预设的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参与学习;让学生运用各种各样方式去观察对象,预见结果,检验假设;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反应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
6、兼顾差异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特点是不同的,例如,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对象所吸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境,要能辨识出数学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依赖直观,因而对一些逻辑运算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可以多采用一些材料演示。
操作实验等方法。而对稍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开始能从。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
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
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
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
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