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
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扩展资料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
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结转
1、当月生产的各类产品的数量、难易系数、工时
2、材料领用消耗的数量、分配标准
3、各类共耗费用的金额及分配标准,包括水电、折旧、人工、制造费、各类摊销
4、各类在产品的期末盘点数
5、其他与企业自身核算有关的数据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成本核算体系包括品种法 、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和作业成本法
品种法
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
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 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 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 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 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扩展资料: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一)零毛利法
所谓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额为限结转成本,使毛利额为零。
这是
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保守做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期限问题,如果取得的收入大于剩余成本,应将剩余成本一次结转完毕,如果预计在成本结转期内不能完全转销该产品的库存成本,则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一次结转时将剩余成本全部结转计入营业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讲就是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变,对应地确定一个销售成本率,从而确定本期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结转营业成本=某剧目本期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率
(三)计划收入比例法
计划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确定的营业成本结转周期内,以总成本占计划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作为计划营业成本结转率,计算确定本期应结转的相应营业成本和应确定的期末存货。
(四)场次比例法
场次比例法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事先预计一个剧目所有的演出场次,将总成本按照场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据演出场次直接乘以单位场次成本即是该期需要结转的营业成本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品种法:以产成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不需要划分生产步骤的企业,如发电、自来水、食品、塑料制品等;
2、分批法:此时,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以及费用的汇集程序和方法与上述相同,各批产品的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主要有分步法、分批法、品种法、分类法、ABC成本法。
附注:
1. 分步法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一种方法。
2. 分批法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3. 品种法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 分类法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5. ABC成本法是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