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怎样交朋友一、问题的提出“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生在儿童时代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许多城内生活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很大比例的孩子都存在一种孤独感。可见,孩子们有与人相容的亲和需要,我校提出了“以爱育爱”,也是在强调孩子们之间应该相互欣赏、相互关心、要善待他人。
“教会孩子怎样交朋友”意在教会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相互关爱。 二、方法的探索1、先期调查及相关为了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也是怀着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在进行研究前要对孩子们进行以“朋友”为核心的先期调查。
附表:三年级调查问卷1你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1)学习好的(2)性格开朗的(3)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4)敢当面批评自己的(5)听我指挥的(6)其它2当你的好朋友把你做的一件错事告诉老师时,你怎么想的?(1) 认为他的做确(2)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责怪他(3)从此与他绝交(4)从此对他更信任,希望今后能更多提醒自己3当你的好朋友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办?(1) 告诉老师,请老师帮他(2)自己找他谈谈,当面给他以批评(3)为了不得罪朋友,对此不声张,替他保密(4)告诉好朋友的家长,请大人帮助4当班里进行评选时,你的好友不具备当选资格,而他又希望你投他一票,你会怎么做?(1) 因为是好朋友所以选他(2)坚决按评选条件投票(3)当朋友的面答应投他一票,但并不在选票上写他的名字5你有了心里话想和谁聊聊?(1) 家长(2)任意同学(3)好朋友(4)老师6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你一般会怎样做?(1) 沉没,不愿和别人说话 (2)主动与他人接触,使自己很快适应环境(3)感到紧张、害怕,不知所措7觉得自己在班里有几个好朋友?(1) 一个(2)两三个(3)四个以上8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交往了多长时间?---------------------------------------------------------我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发现孩子们的交友现状是有差异性的。如:第二题“当你的好朋友把你做的一件错事告诉老师时,你怎么想的?”选择“(1)认为朋友的做确”的和“(4)从此对他更信任,希望今后能更多提醒自己”的一共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另一半的同学则认为好朋友对自己的告密行为是不对的,甚至有将近15%的同学产生了与朋友绝交的想法。
又如“(6)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你一般会怎样做?”选择“(2)主动与他人接触,使自己很快适应环境”的约占40%,而选择“(3)感到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将近25%。结合孩子们平日的言行综合地进行和研究,能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友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强烈的以自我为核心,他人应该服从于我的倾向。
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心中只有自己,不愿接纳他人。⑵对同学或他人很不信任,他们在班里朋友不多或不固定,很难获得新朋友。
⑶有与同学交朋友的意识,但缺乏交友技巧,朋友倒是有,但不够贴心。这些交友问题正为我们展开具体工作提供了依据及方向。
(二)具体做法1、创设交往机会,强化朋友意识(集体角度)孩子们在集体中会相互模仿,相互关照,教师积极利用集体这个场的作用,有意识地精心地设计一些以“交友”为主题的活动,运用“正增强”强化学生正确交友的观念,能力,方法。在此,仅就曾经尝试过的几种做法来举例:(1)“夸夸我的新同桌”的赞美活动班里经常要换位子,为了使小同桌之间尽快熟悉起来,相互交上朋友,以融洽的相处,我要求孩子们在一周内观察、了解自己的新同桌,并发现他的优点,看谁最先与同桌交上朋友。
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同桌身上的优点。并用小报的方式出来,老师同时还提供他们在班上交流的机会。
同学小A与一个曾发生过矛盾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时,他常会挑同桌的毛病。但在这个活动之后,她这样评价他的同桌:“我以前特别不喜欢我的新同桌。
我从没想过和他交朋友,现在,我发现他心眼还是挺好的。星期一我生病了,他主动照顾我,给我倒水、盛饭,我很感动。
后来我发现他还特别爱劳动,曾经被评为“劳动小标兵”。我现在很高兴他和我坐在一块儿,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谁要是把他要走我还不同意呢!”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找优点”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他们相互赏识、夸赞,对对方产生良好的认知,为进一步建立朋友关系而奠定良好基础。 (2)“报喜会”朋友是贵宾对于已经交上了朋友的孩子,则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更好的巩固相互的朋友关系。
可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在“报喜会”上体现“朋友情结”。
每个被开报喜会的同学应主动邀请一个朋友前来参加。活动中,朋友可以是展示者的小助手,还可以作为参与者为朋友报喜,为了表示祝贺和谢意,朋友间真诚地握手、拥抱,场面着实感人。
这样的安排目的有二:强化学生在自己成功的时候不要忘了朋友这个重要角色,应该让朋友与你共同分享快乐。被邀请的朋友心中自然会心存感激,产生被朋友认可、重视的自豪感,心中默默形成一种和这个。
教会孩子怎样交朋友一、问题的提出“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生在儿童时代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许多城内生活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很大比例的孩子都存在一种孤独感。可见,孩子们有与人相容的亲和需要,我校提出了“以爱育爱”,也是在强调孩子们之间应该相互欣赏、相互关心、要善待他人。
“教会孩子怎样交朋友”意在教会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相互关爱。 二、方法的探索1、先期调查及相关为了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也是怀着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在进行研究前要对孩子们进行以“朋友”为核心的先期调查。
附表:三年级调查问卷1你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1)学习好的(2)性格开朗的(3)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4)敢当面批评自己的(5)听我指挥的(6)其它2当你的好朋友把你做的一件错事告诉老师时,你怎么想的?(1) 认为他的做确(2)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责怪他(3)从此与他绝交(4)从此对他更信任,希望今后能更多提醒自己3当你的好朋友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办?(1) 告诉老师,请老师帮他(2)自己找他谈谈,当面给他以批评(3)为了不得罪朋友,对此不声张,替他保密(4)告诉好朋友的家长,请大人帮助4当班里进行评选时,你的好友不具备当选资格,而他又希望你投他一票,你会怎么做?(1) 因为是好朋友所以选他(2)坚决按评选条件投票(3)当朋友的面答应投他一票,但并不在选票上写他的名字5你有了心里话想和谁聊聊?(1) 家长(2)任意同学(3)好朋友(4)老师6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你一般会怎样做?(1) 沉没,不愿和别人说话 (2)主动与他人接触,使自己很快适应环境(3)感到紧张、害怕,不知所措7觉得自己在班里有几个好朋友?(1) 一个(2)两三个(3)四个以上8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交往了多长时间?---------------------------------------------------------我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发现孩子们的交友现状是有差异性的。如:第二题“当你的好朋友把你做的一件错事告诉老师时,你怎么想的?”选择“(1)认为朋友的做确”的和“(4)从此对他更信任,希望今后能更多提醒自己”的一共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另一半的同学则认为好朋友对自己的告密行为是不对的,甚至有将近15%的同学产生了与朋友绝交的想法。
又如“(6)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你一般会怎样做?”选择“(2)主动与他人接触,使自己很快适应环境”的约占40%,而选择“(3)感到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将近25%。结合孩子们平日的言行综合地进行和研究,能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友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强烈的以自我为核心,他人应该服从于我的倾向。
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心中只有自己,不愿接纳他人。⑵对同学或他人很不信任,他们在班里朋友不多或不固定,很难获得新朋友。
⑶有与同学交朋友的意识,但缺乏交友技巧,朋友倒是有,但不够贴心。这些交友问题正为我们展开具体工作提供了依据及方向。
(二)具体做法1、创设交往机会,强化朋友意识(集体角度)孩子们在集体中会相互模仿,相互关照,教师积极利用集体这个场的作用,有意识地精心地设计一些以“交友”为主题的活动,运用“正增强”强化学生正确交友的观念,能力,方法。在此,仅就曾经尝试过的几种做法来举例:(1)“夸夸我的新同桌”的赞美活动班里经常要换位子,为了使小同桌之间尽快熟悉起来,相互交上朋友,以融洽的相处,我要求孩子们在一周内观察、了解自己的新同桌,并发现他的优点,看谁最先与同桌交上朋友。
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同桌身上的优点。并用小报的方式出来,老师同时还提供他们在班上交流的机会。
同学小A与一个曾发生过矛盾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时,他常会挑同桌的毛病。但在这个活动之后,她这样评价他的同桌:“我以前特别不喜欢我的新同桌。
我从没想过和他交朋友,现在,我发现他心眼还是挺好的。星期一我生病了,他主动照顾我,给我倒水、盛饭,我很感动。
后来我发现他还特别爱劳动,曾经被评为“劳动小标兵”。我现在很高兴他和我坐在一块儿,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谁要是把他要走我还不同意呢!”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找优点”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他们相互赏识、夸赞,对对方产生良好的认知,为进一步建立朋友关系而奠定良好基础。 (2)“报喜会”朋友是贵宾对于已经交上了朋友的孩子,则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更好的巩固相互的朋友关系。
可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在“报喜会”上体现“朋友情结”。
每个被开报喜会的同学应主动邀请一个朋友前来参加。活动中,朋友可以是展示者的小助手,还可以作为参与者为朋友报喜,为了表示祝贺和谢意,朋友间真诚地握手、拥抱,场面着实感人。
这样的安排目的有二:强化学生在自己成功的时候不要忘了朋友这个重要角色,应该让朋友与你共同分享快乐。被邀请的朋友心中自然会心存感激,产生被朋友认可、重视的自豪感,心中默。
12 核心提示 交朋友,看似一件自然而然的小事,实则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
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欺负,而让他们放弃交往。帮孩子丰富社交经验,教他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才能使他的交往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获得自信和愉悦。
不会交朋友,5岁妞妞不愿上学 不知为啥,5岁的萌萌(化名)刚上幼儿园大班没两天就厌学了,整天以肚痛、头痛为借口不上幼儿园。刘女士向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后才感到,萌萌的问题还真得重视呢。
萌萌从小性格内向,一见生人就害羞,刘女士想小女孩文静点也好,但没想到女儿无法融入小朋友群儿,时间一长,就觉得小朋友都不喜欢自己,越来越孤立、自卑,开始想方设法不上幼儿园了。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教学部主任徐林丽说,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越来越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的示范,对孩子“交友”很重要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喜欢看人的脸,喜欢对父母咿呀作语;3岁时,喜欢和成人玩儿,要求别人给他讲故事;4岁以后,更明显地表现出对同伴交往的兴趣。 “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同伴交往缺失倾向,通过大人示范,才能让他们对‘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
尤其害羞、内向的小孩,父母的表率作用更重要,如果父母就不愿交往,孩子就更差了。”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保教处主任徐菁说。
首先,家长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乐于和别人交往,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对如何交朋友有一个感性认识。 其次,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
比如见人热情打招呼,友好说谢谢等,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社交技能。 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环境。
“另外,要让他懂得朋友是互助的,家长可以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究竟什么是移情训练,徐菁打比方: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家长不妨问问自己的孩子“你摔倒时什么样,最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孩子回答“感觉疼,希望别人扶自己”时,家长告诉并鼓励孩子“这个小朋友和你想法一样,你是不是该帮帮他?” 咋交朋友,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 幼儿园、广场上,经常遇到类似场景:明明(化名)高兴地走向欣欣(化名),朝她的小脑袋上拍了一下,结果欣欣转头哇哇大哭,而一脸笑意的明明也变得惊恐,不知所措。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情或体态去交朋友,如果家长不及时教授一些交往技能,时间长了,类似明明这种暴力的交往方式,会让其他小朋友不喜欢甚至孤立他。”徐林丽说。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交往技能呢? ◆掌握基本的社交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 1.培养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 2.教孩子友善地和他人交往。
比如,主动微笑和别人打招呼,说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交谈时语调柔和。 3.学会用商量的语气。
比如,希望和小朋友交换玩具时,要询问“可不可以”。 4.无意中伤害对方,要说对不起。
5.仪表打扮得体、干净。仪表整洁的孩子易赢得他人的喜欢,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增进交往兴趣。
◆学几种比较特殊的本领对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有心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怎样玩得更好,让他优于其他小朋友。这样,在游戏中,他就会成为孩子里的“焦点”,身边会聚一些人气,不仅能增强自信,交往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会主动关心别人通常,热心肠的人更容易亲近他人,家长应鼓励孩子时常关心帮助别人。比如,班里小朋友生病了,主动看望或送个小礼物等,无形中能增进友谊。
◆学会分享家长要从小教孩子学会分享。比如,每周抽出几个时间段,让孩子带上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儿或一起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同时,分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
害羞的孩子先从和熟人打交道学起 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这可能成为他们交朋友的障碍。 徐林丽建议,父母循序渐进地带孩子去社交场所,能够帮助他解决胆怯心理。
第一,面对陌生面孔,害羞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可以让他先和熟悉的人接触,等他具备了一定的交往技能,才会有信心接触更多的人。 第二,孩子能处理的事情让孩子“做主”。
有些父母常替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就更不愿意主动加入社交了。特别是孩子有能力处理的问题,家长不要轻易替孩子做主。
比如,两个小孩发生争执了,要留一定空间让他去处理,如果家长出面指责对方、保护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以后再面对此类问题,仍处在弱者的地位。 第三,当家长带孩子接触外界时,有时孩子不会按你的意愿做,比如看见叔叔阿姨不主动打招呼等,这时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只会让他更加恐惧交往。
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更好地帮他克服恐惧。 第四,一旦发现孩子在交往中用了一个不错的方法,要及时予以积极的评价,从而不断巩固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而看到孩子交往中的不足时,要引导他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
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
朋友是每个人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温暖、最持久的友谊都是在童年时代建立的。许多孩子都会找到一个或几个与自己同悲同乐、共度童年的小伴。
不过妈妈们常犯的一个共同错误是,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所以就对孩子交朋友的现状听之任之了。其实孩子在结交朋友的初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非常需要你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虽然妈妈不能也不应该控制孩子的全部社交活动,但是妈妈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
我的一个老同学是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在一家企业做高管,事业上可说是风生水起,难得的是家庭也非常和睦,她的丈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小敏,我见过,是一个非常漂亮又活泼的小女孩,十分讨人喜欢。
老同学红着脸说:“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还提呢!后来不是都道歉了吗?大家都有各自的优点嘛,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有缺点的……”
同学聚会结束后没多久,她给我打了个电话,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小敏带同学回家玩了。我开玩笑地问她说:“怎么?帮她换了一班好同学?”她笑着告诉我说:“那天你说的话不是提醒我了吗,我告诉小敏了,每个人不都有优点嘛。像莉莉,虽然数学不好,但是作文却写得非常好,那个小庄,虽然很调皮,但是听说对朋友非常大方……”
相信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小敏会得到许多的好朋友。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受妈妈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妈妈的崇拜,会下意识地模仿妈妈的动作,吸收她们的思想,学习妈妈待人处世的态度。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孩子的人格、个性和品质。所以,要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交友习惯,必须先从父母做起。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的背后也有优点。我们为人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能交到优秀的朋友,我们也总是积极地去了解孩子们的交友状况。但是,每个“坏孩子”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好孩子”,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更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够拥有好朋友,也才更能让自己进步。
很多妈妈不让孩子带那些成绩不好、太好动的朋友到家里玩。妈妈们的担心是这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同伴影响,如果交上了不好的朋友,麻烦可就大了。”
其实妈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妈妈眼中的好坏标准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成长又正处于一个变化期,妈妈们的良苦用心很有可能是“帮倒忙”。孩子要学会交往,就必须在交往中学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所以妈妈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帮他们划定朋友圈。妈妈应该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发现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地让孩子与个性不同的朋友交往,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生的帮助。
尽管妈妈绝不愿意孩子交错朋友,但是除非孩子遇到危险,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友谊要得,哪种友谊不值得。我儿子9岁时交了一个朋友,我发现儿子的朋友喜欢和人争辩,生活习惯也不好。这位朋友来家里玩,不经允许就到厨房里拿东西吃。我告诉儿子,“你朋友的生活习惯真的不太好哦”,但我绝不要求孩子停止和这位朋友来往。很快在接触中儿子亲身感到这位朋友蛮横、粗俗,不再和他来往了。
给妈妈的小建议
教会孩子宽容以及团结。不要鼓励孩子们做“独行侠”,而是应该让他们积极融入群体生活。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更能取得成功。
下面是我在总结儿子交友经验时的一点小心得,说出来供各位妈妈参考:
(1)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的问题
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妈妈可说:“妈妈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教孩子明确“别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也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接受他人说“不”时,会联想到自己有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我的同意。
1、创造条件 宝宝并不会自然而然就能交到朋友的,现在的宝宝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里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
一个宝宝只有经常和小伙伴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 因此,父母要为宝宝交友牵线搭桥,例如多和邻居打交道,多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耍,多带孩子去家里附近的公园玩耍,多和亲戚中有同龄小孩的家庭交往等等。
2、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父母一般都希望宝宝交上品学兼优的朋友,但事实上宝宝并不懂分辨。家长不应该强行让宝宝断绝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交往,而是应该引导宝宝,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友谊要得,哪种友谊不值得。
比如如果宝宝有个朋友喜欢和人争辨,生活习惯也不好。 到家里玩不经允许就到厨房里拿东西吃,还到处乱翻东西。
父母可以向宝宝提出来自己的见解,但决不强求宝宝停止和这位朋友来往。很快在接触中宝宝会亲身感到这位朋友蛮横、粗俗,就不再愿意来往了。
3、尊重孩子的性格 宝宝的社会需求也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天生的性格有关。交朋友不重数量,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适合宝宝的朋友,哪怕他只想要一个,也是足够的。不要强迫宝宝和不喜欢的小伙伴玩,但可以教育宝宝多观察一些别的伙伴的优点,让他学会欣赏他人。
4、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就不会被邀去游泳;如果你不会跳舞,你就不会被邀去参加舞会。如果宝宝有一些特长,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并为他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
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
这样,在参加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5、父母要做好榜样 记住别人的生日并安排和朋友聚会的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告诉宝宝应该如何和朋友建立友谊,宝宝会从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许多家庭中,倾听别人意见,关心别人是作为家训世代相传的。没有比友谊更贵重的礼物。
武汉家教网提醒家长,在充满爱心、耐心和温情的长期熏陶下,父母能宝宝接受并学会这些方法。
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
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 朋友是每个人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温暖、最持久的友谊都是在童年时代建立的。许多孩子都会找到一个或几个与自己同悲同乐、共度童年的小伴。
不过妈妈们常犯的一个共同错误是,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所以就对孩子交朋友的现状听之任之了。其实孩子在结交朋友的初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非常需要你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虽然妈妈不能也不应该控制孩子的全部社交活动,但是妈妈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
我的一个老同学是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在一家企业做高管,事业上可说是风生水起,难得的是家庭也非常和睦,她的丈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小敏,我见过,是一个非常漂亮又活泼的小女孩,十分讨人喜欢。
老同学红着脸说:“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还提呢!后来不是都道歉了吗?大家都有各自的优点嘛,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有缺点的……” 同学聚会结束后没多久,她给我打了个电话,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小敏带同学回家玩了。我开玩笑地问她说:“怎么?帮她换了一班好同学?”她笑着告诉我说:“那天你说的话不是提醒我了吗,我告诉小敏了,每个人不都有优点嘛。
像莉莉,虽然数学不好,但是作文却写得非常好,那个小庄,虽然很调皮,但是听说对朋友非常大方……” 相信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小敏会得到许多的好朋友。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受妈妈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妈妈的崇拜,会下意识地模仿妈妈的动作,吸收她们的思想,学习妈妈待人处世的态度。
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孩子的人格、个性和品质。所以,要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交友习惯,必须先从父母做起。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的背后也有优点。我们为人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能交到优秀的朋友,我们也总是积极地去了解孩子们的交友状况。
但是,每个“坏孩子”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好孩子”,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更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够拥有好朋友,也才更能让自己进步。 很多妈妈不让孩子带那些成绩不好、太好动的朋友到家里玩。
妈妈们的担心是这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同伴影响,如果交上了不好的朋友,麻烦可就大了。” 其实妈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
妈妈眼中的好坏标准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成长又正处于一个变化期,妈妈们的良苦用心很有可能是“帮倒忙”。孩子要学会交往,就必须在交往中学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所以妈妈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帮他们划定朋友圈。
妈妈应该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发现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地让孩子与个性不同的朋友交往,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生的帮助。 尽管妈妈绝不愿意孩子交错朋友,但是除非孩子遇到危险,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友谊要得,哪种友谊不值得。
我儿子9岁时交了一个朋友,我发现儿子的朋友喜欢和人争辩,生活习惯也不好。这位朋友来家里玩,不经允许就到厨房里拿东西吃。
我告诉儿子,“你朋友的生活习惯真的不太好哦”,但我绝不要求孩子停止和这位朋友来往。很快在接触中儿子亲身感到这位朋友蛮横、粗俗,不再和他来往了。
给妈妈的小建议 教会孩子宽容以及团结。不要鼓励孩子们做“独行侠”,而是应该让他们积极融入群体生活。
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更能取得成功。 下面是我在总结儿子交友经验时的一点小心得,说出来供各位妈妈参考: (1)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的问题 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妈妈可说:“妈妈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教孩子明确“别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也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
孩子在接受他人说“不”时,会联想到自己有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我的同意。
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将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走向群体;将有利于孩子豁达大度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对其一生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吧,它将使你的孩子终生受益。
1、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交往技能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与同伴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的经验、能力,因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有时甚至会发生打架的现象,因此,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交给孩子再交往过程中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遇到问题采用商量的办法共同解决,要相互谦让、友好相处,知道这样的孩子才能交到好朋友。
2、增加交往机会
首先,在家庭中家长要让孩子走出狭小的空间,接触外面广阔的天地,在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开始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让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同说同玩、同笑同乐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情感和行为,要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关心别人,克己忍让和勇敢、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到邻居家串门、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也可以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热情招待小伙伴,有好吃的、好玩的与小伙伴共同分享;带孩子去商店,让孩子试试自己购物等。
3、不要带有功利性的交往
有的时候,家长会很功利地限定孩子:只跟学习好的交往,不跟学习差的交往,等等。这种目的性很强的诱导,会使孩子变得俗气、势力。应教育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对任何人都是尊重的,而不要抱有偏见。
4、交朋友要有所选择
第三,对于孩子深交的朋友,家长应关注并且有所选择。深交的朋友,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广泛深入地了解孩子这种深交的朋友:有没有不良嗜好、经常谈论些什么,等等。家长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交上好朋友,但“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家长的“好”主要是指学习优秀,乖巧懂事;孩子的“好朋友”概念更多是与自己志趣相投、脾气相和。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交的朋友确实是问题少年,甚至是不良少年,也不要粗暴干涉,而是要给孩子更大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给孩子讲一些古时“孟母三迁”等故事,让孩子自己去决断他与朋友的事情。如果家长粗暴干涉,会使孩子感到很没面子,会增强孩子的叛逆性,更易使孩子投入他人怀抱。
5、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有位哲人说过:有好朋友就有好人生。
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 人们普遍的观点认为,孩子直到上学的年纪才会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但让孩子交朋友,最早可以从1岁开始。等孩子到了3-4岁,建立和朋友间亲密的关系,对建立他们的自信至关重要,而且这样的关系会让孩子上学后,在学校的最初几年感觉自在,更快地融入新环境。
有些妈妈们会沮丧地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不合群、有些表现得很自私,不愿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有些则经常和小朋友从玩耍迅速演变成世界大战。别担心,3-6岁的孩子,因为对于正确和错误的理解尚未完全形成,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对小朋友扔玩具、踢倒别人的积木、烦躁时掐小朋友的胳膊等)。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3岁开始,孩子自然会花很多时间与幼儿园的伙伴、邻家同伴以及聚会中的玩伴一起游戏。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会很愉快地交到新朋友。
儿童心理学家勒纳-屠阿认为,父母在教孩子与人沟通时,应该从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开始,比如教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以及适宜的简单的回应的话。当孩子学会使用这三个最基础的礼貌用语时,就已经在为他今后社交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在家里接待来访者的习惯和方式,是孩子最容易学到的。
所以,父母们要多多示范礼貌用语,注意自己的待客方式。 鼓励孩子多交流 新加坡心理健康博士特丽萨-佛格说:笑话会点燃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欢快的心情,使其无拘无束。
总之,允许孩子谈论他们喜欢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餐桌是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这个周末你想干什么?如果孩子没有主意,你可以帮着提出些建议。
如果孩子在听父母讲话时表现出不耐烦,喜欢打断父母的话,自顾自发表看法,父母可以理解这一行为是很正常的。和孩子谈话时,父母应该采用轮流讲话的方式,要鼓励多让他说出自己的意愿,而不是让他成为旁观者和附和者,甚至向他训话。
帮助孩子克服害羞 害羞,是他们交朋友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分害羞的倾向。
非常严肃的父母常会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说话结巴。这时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
还有些父母会采取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等行为,它们不仅对孩子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使孩子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社交环境 多带孩子社交,不仅能够增强社交的能力,而且孩子们之间的轻松交往,也会帮助他克服害羞的心理。
1. 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父母亲朋友间的聚会,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去,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心理。一些孩子常去的地方,比如幼儿集会或儿童公园,可以适时把孩子介绍给别的孩子,建议他们在游戏中分享自己的玩具。
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要强迫他,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2.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对不合群的孩子,要给他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可以先邀请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相熟的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
家是孩子最熟悉和放松的地方,以家庭环境为起点,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3. 从一个玩伴开始 用其他小朋友带动孩子的效果会不错,父母不妨让孩子先从一个玩伴开始,锻炼交往能力,让他发现交朋友的乐趣,然后慢慢增加这个小集体的人数,渐渐地,孩子就会融入小集体了。
4. 多开展需要二人以上合作的游戏 比如搭积木、踢球、捉迷藏等,需要合作的游戏可以形成孩子间进行自发的互动,鼓励孩子参与,促进语言沟通能力和交友的热情。 5. 让孩子担当角色 给孩子担当角色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会坚持让孩子练钢琴,但却会忽略了给孩子参加表演的时间实践机会,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并将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脑海里。
【贴心提示】 * 注意孩子在社交场合的打扮和衣着。新加坡治疗学家露立方博士说:衣着十分重要。
如果孩子的衣着不整洁,其他孩子会注意到,甚至会谈论它。这将影响孩子的自信。
天才宝贝提供部分内容支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