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此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审计重点和内容应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权责发生制下,涉及到应收、应付、预提、待摊、计提折旧方法及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主观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很容易受会计人员的主观影响,财务数据容易被人为伪造和操纵。因此,审计的关键是审查各项业务记录是否真实,对有关资料的处理是否公允、合理、合法。
而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财务数据的惟一标准就是现金的实际收付,不涉及任何主观判断。而且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依据的会计资料,是经过审计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资料。
因此,现金流量表的审计的关键是以下两方面内容的审查。 一、对被审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 进行现金流量表审计之前,应对企业有关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检验,它可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及会计核算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进而判断现金流量表的可信赖程度,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查阅以前年度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情况审阅以前年度的现金流量表审计中是否存在重大问题,调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了解以前年度现金流量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对被审计单位以下两个方面的了解,就可大致确定出审计工作的重点。 (二)关注管理当局的态度,了解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与企业管理当局和相关人员交谈,推断企业是否存在因财务状况不佳而不得不作假,粉饰现金流量表的可能。
通过询问会计人员有关方面问题,了解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了解负责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人员是否精通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原理和规定。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则企业现金流量表就比较值得信赖。
相反,则现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进行仔细审查。 (三)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工作查看企业是否为编制现金流量表而进行了日常准备,如应收账款是否应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要求,设置了“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是否清晰、摘要及对方科目是否填写清楚。现金流量表所涉及的其他资料的登记是否清晰、完整。
这些基础工作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工作不完善,将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对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审查 确定了审计重点后,下面从形式、内容、准确性几个方面谈谈对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审计: (一)审查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结构、列示方式等是否正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附注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信息。
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先采用直接法编制主表,按各主表中项目反映经营活动各类现金流量总额,再在附注中披露间接法下的调整信息。对于格式、结构,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中,已有规范列示,因而不会有太大问题。
应当注意的是,会计准则规定各项目都应以总额的方式列示。因为,一般情况下,现金流量的总额信息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本来面貌,能全面反映现金流量的规模和构成。
因此,在审计现金流量表时,要注意对列示方式的审查。查实企业是否以现金流量总额的方式列示,防止以收抵支,按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
当然对一些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的项目,按总额反映的意义并不大,按净额反映更为合理。比如代客户收取或支付的款项、证券公司代收的客户证券买卖交割资和印花税、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和吸收的活期存款对等于金融企业应以净额列示的项目准则中也有明确规定。
(二)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内容的审查这是现金流量表审计中,应予重点审查的内容。因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它的确认标准是否合理,从根本上影响了现金流量表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
对该问题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审查该企业作为编制现金流量表基础的现金及现金等货物的组成内容中,是否都符合准则中规定的现金及现全等价物的标准,具有直接的支付能力。 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已有明确规定。
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应就现金等货物的确认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因此,审计人员应详细考查和分析被审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政策,审核其合理、合法性。
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内容的审查,关键是看其中是否包含了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有关项目,如以下项目: (1)不能支取的定期存款,不能列为现金而应列为投资。但提前通知生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及存款期在3个月以下的存款可视为现金。
(2)已冻结存款。企业不能对已冻结存款进行自由支配,不具有现金的特点,因此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范围。
(3)专项基金专款。虽然,自93年会计改革以来,已基本取消了专项基金存款,但随着货币化住房改革的推行,企业存款中的住房公积金存款也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企业不能自由支配,因。
现金流量表主表几个主要项目的审计 1.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可以参照以下公式进行分析性复核: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1.17+应收票据(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使用此公式时,(1)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包括零税率(如出口)、13%低税率的产品,则应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2)如果本期有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应收账款核销、债务重组及应收款抵销应付款情况,应从公式中剔除; (3)有外币账款形成的汇兑损失(减:收益),也应从公式中剔除。
如果用公式法计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反映出的数有较大差异,则应提请企业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出适当记录。 2.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若收到的财政贴息或拨款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相关,则应列作“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妥。此外,根据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度》”),捐赠现金收入在本项目反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3.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也可以用公式法进行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不属于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成本和支出)*1.17+存货(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
使用此公式时还应剔除以下因素: (1)应付及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及设备款; (2)应收票据、应收款项抵付的应付款和核销的应付款; (3)经营性外币应付及预付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 (4)应付票据中包含的利息。如果用公式法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数有重大差异,也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底稿中作出记录。
4.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及年人均工资进行分析性复核,如果有重大差异,则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是否大大低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合计数,如存在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此外,《股份制度》规定捐赠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但《新制度》规定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的基本验证公式如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转入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本期增加数-本期资本化利息+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数+应付票据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中的购买长期资产款项(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抵付工程及设备款。
使用此公式应注意:(1)根据《股份制度》的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表准则》及《新制度》均未对此作出规定); (2)外币应付及预付工程款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及应付票据中的利息,应予剔除;(3)《现金流量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均未提及开办费以及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问题,笔者以为这两项费用的性质与待摊费用类似,应按其具体内容分别列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中。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若干项目的审计 1. 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预提费用(期末-期初)。
注意预提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已包括在财务费用中),在此应予剔除。 2.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在审核时应注意这两个项目的区别,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则该收益和损失应列示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核算,则该收益或损失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中列示。 3.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筹资活动(如外币借款等)产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
4. 投资损失(减:收益)。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应剔除计提的各项投资准备,因投资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反映。
5.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注意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和用存货换入固定资产等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应予以剔除。
审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注意事项 1. 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如果集团内部存在票据贴现业务,则应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期末票据已经到期付款,则应抵销双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
验证现金流量表的对与错的方法: 一、从资产负债表上找到货币资金期末数和期初数(一般企业并无其它形式的现金现金等价物),把现金流量表最后面的现金的期末余额和现金的期初余额填上,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二、再到主表上先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两大项:1.一般企业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减少外无其它形式的投资,这样看资产负债表分析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部分就行了:若无变化,就不管它了;若有变化,看看是否关扯现金及金额的多少.(要有其它投资,再看看其它投资项目就行了)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于长期借款.财务费用这几个科目有关系,根据这几个科目分析填列就行了 三、上面做好后,现在可以倒挤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了.(根据公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现在先不忙着去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中各明细项目,而要先去填后面补充资料中从净利润开始推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那部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前面倒挤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确性. 1.此部分多数项目均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直接抄取或计算得出(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减少或增加等等). 2.麻烦一点的是如何确定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的范围, (1).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一般均为经营性应收项目; (2).除短期借款.预提费用等科目外的流动负债科目均为经营性应付项目. 3.看看按昭此思路由净利润开始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先对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范围进行微调;若还不正确,还要检查前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是否有误.若正确,基本大功告成. 五、最后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一般纳税人为例)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7%+(或-)应收账款变动额计算.(若有其它业务收入也要算上) 2.先算出现金流入小计再倒挤出现金流出小计.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可从账务上查出填上. 4.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折旧部分-未支付现金的部分. 5.最后倒挤出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等式检验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
1、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主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附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采用T形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T形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入各该账户。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形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扩展资料:
在绘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编辑方法:
一是内部现金投资与收购股权:子公司之间或是母子公司以现金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或是收购股权时,这就相应的会引歧异现金的投资方的资金转到被投资方,这属于企业内部的现金转移。
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消,可以计入投资支付的现金会计科目的借方,计入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会计科目的贷方。
二是当内部现金是以股权投资或是债权投资时,在子公司之间或是母子公司之间其支付的股利和利润以及利息来说,本质上来看就是集团内部现金的转移。
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消,可以计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会计科目的借方,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会计科目的贷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和核对|:
首先,把现金流量表每个项目的工作底稿分录栏内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分别加总,再相减,以计算出各个项目的本期数,并把它填列在“本期数”栏内;
然后,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类计算出各自的现金流量净额,并填入“本期数”栏内。
现金流量表分正表和附表两部分,正表根据现金帐和相应明细帐有关数据填列附表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数据填列,各栏目的内容要和其名称要相符。
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而附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正表的相等。
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正表的相等。
1、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等式检验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 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主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附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三张报表的钩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额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字串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工作底稿法 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第二步,对损益表项目和资产负债表项目本期发生额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第四步,对工作底稿法进行试算平衡,并编制正式现金流量表。
所谓“调整T形账户法”就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为基础,根据资产负债表年末数与年初数差额平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未分配利润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对应平衡的原理。逐项过入和调整为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开设的T形账户,最终依据T形账户余额编制准则所规定的按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
二、调整T形账户法 调整T形账户法的特点1、由于从平衡关系出发,时刻保持平衡对应,难以出现编制报表技术错误。2、由于是逐项过入、调整,因此避免了其他方法在编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重计、漏计现象。
3、由于是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T形账户,其数据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调整和过入,减少了中间环节,快速、简便。4、由于是以间接法为基础,因此,编制补充资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将更方便、更准确。
5、节省人力和编制成本,克服了其他方法所带来的为编制一张报表而全年增加许多工作量的缺点。调整T形账户法的编制程序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每个项目增设差额一行,将期初数的差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相应栏次。
对其差额进行复核,即:资产差额=负债差额+所有者权益差额 第二步,开设现金流量表各栏次项目的T形账户。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
第三步,从利润表出发,将利润表的各栏次过入相应T型账户的各方。如:主营业务收入全额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成本全额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营业费用全额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所得税全额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所得税”。
第四步,根据资产负债表所有非现金项目的差额,逐个依据其账户记录调整计入或过入重新开设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 T型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如逐个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调整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借方或贷方。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可能涉及多个T型账户,其差额应依据明细账余额分别调整计入。第五步,依据账务记录在现金流量表 T型账户中调整余额。
如:计提的经营性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费以及保险费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的借方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职工的现金”的贷方;计入营业费用的各项税金由“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的借方,过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的其他税金”的贷方。第六步,根据现金流量表项目T形账户的余额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第七步,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个T形账户发生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的差额,编制补充资料中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1、凡是T形账户调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均应计入补充资料,非调整项目不计入补充资料。
如:其他应付款中有偿还的债权,这一部分由于在调整时已计入了“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偿还的债权”。因此,在做补充资料时,予以剔除。
2、凡是利润表中已列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不再计入补充资料,未列入的即计入补充资料。如:收到的利息如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则在补充资料中不再计入“财务费用”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入步骤,可以通过会计分录来实现,第四步与第五步亦可结合在一起调整现金流量T形账户。三、分析填列法 分析填列法的逻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一般编制逻辑如下所示: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流量 业务发生时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假定本期收入全部收现,那么项目金额主要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
又假设本期确认的收入中有部分是未收现的?可表现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项目增加额或“预收账款”项目减少额(简称“应收增加、预收减少”)。假定应收增加、预收减少全部反映出本期未收现收入。
对应的应收减少、预收增加全部反映出收到前期收入、后期收入那么对上面公式修改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应收增加、预收减少+应收减少、预收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但是,在实务中应收项目增加并不完全反映本期未收现的收入。
应收项目减少也不完全反映收到前期收入。还需调整的内容有:计提坏账准备、商业汇票贴现息以及工程领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它是按照现金流量表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当期收益同上期的比较、资产负 债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分别计算出各项目的现金流人量和现金流出量,最后汇 总计算本期的现金净流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直接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采用直 接法时,可通过以下途径之一取得有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2.间接法它与直接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计算,间接法以权责发生制 下的当期利润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调整计算,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转为收付 实现制下的利润,即现金流量净额。
1、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等式检验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 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主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附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三张报表的钩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额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