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需求分析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面向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是传统的分析法,它的好处是在需求阶段可以不需要精确地定义系统,只需要根据业务框架确定系统的功能范围,以及每个功能的处理逻辑和业务规则,功能需求规格书等。因为不需要精确描述,因此描述系统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图表、示例图、文字等等方式来描述系统。在系统开发以前,一般还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原型系统方式和最终用户进行交流和确认,因此对业务需求的要求会低一些,业务需求阶段的周期相对容易控制;通过业务全景图,最终用户也能了解系统的功能;通过功能活动图和业务规则的描述,也可以相对精确地描述业务系统;因为没有严格的标记语言,可以采用适当的篇幅描述适当的系统。当然,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分析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可能缺乏共同语言,机器不能识别业务需求书,在设计阶段还需要继续和用户确认一部分功能。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在需求阶段,就能够非常精确地描述一个系统,采用程序语言的方式和最终用户交流(最终用户必须要熟悉这种语言),能够在项目一开始就发现很多问题,避免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需求的反复,而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不需要最终用户参与。在实施上,一般可以采用场景、业务功能等方式来描述,比较适合于业务流程环节多的系统,或者软件产品的开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应用系统都很难在需求阶段就可以被精确地抽象化定义,所以这种方法的缺点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用户要非常清楚地知道最终的业务系统应该是什么样,或者采用一种抽象的方式能够确定最终的应用系统;其次,因为最终用户不需要参与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工作,所以双方确定业务需求的过程也会比较长;同时,因为是精确描述,因此描述系统的语言是非常逻辑化的,一般通过某种方式可以使机器识别业务需求,采用这种方式写的业务需求是非常格式化的,一方面描述一个系统需要的信息非常多,可能使需求说明的篇幅非常长,不便于理解和阅读;另外由于通过抽象的方式来推演最终系统的运行方式,对业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软件需求的定义;
IEEE软件工程标准词汇表(1997年)中定义需求为: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权能(Capability)。
(2)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3)一种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条件或权能的文档说明。
简单的就是:
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在应用系统中实现什么东西,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用户提供的全部的详细的业务说明,业务流程,表格样式等。
功能需求;将用户需求归类分解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用设计语言描述和解释用户的需求,以达到可以指导程序设计的目的。
它首先用结构化分析(SA)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用结构化设计(SD)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最后是结构化编程(SP)。它给出了两类典型的软件结构(变换型和事务型)使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三种基本的结构形式就是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数据结构可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这一方法从目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入手,导出程序框架结构,再补充其它细节,就可得到完整的程序结构图。这一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明确的中小型系统特别有效,如商业应用中的文件表格处理。该方法也可与其它方法结合,用于模块的详细设计。
有许多方法可以对市场特征和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一般从对一小群客户的深入了解中发现问题,其目标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识别顾客的优先权。调查人员使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新的假定,在新的领域加深了解。定量分析方法经常用于检验假定,关注不同条件下不同产品需求量的大小。
一、定性分析方法
对动态市场的分析一般始于定性分析。当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基本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预测趋势和发现问题,了解能够产生价值主张的优先权时,可以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市场情况、分析精度和投资水平的不同分成三类。
1、行业类比
在许多市场环境下,对代表性的行业进行研究是了解客户需求和新产品概念的一个不错的开始。在某行业中出现的客户需求可能在其他类似的行业中曾经出现过且已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些案例当中,我们必须要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并固化客户的购买行为。在早期的这些案例中,解决
方案是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奖励以巩固向本公司继续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这里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类似行业的共同特征、研究这些行业成功的解决方案。
2、核心组
核心组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进行新产品概念开发的常见方法之一。在很多案例中,核心组涉及到对潜在顾客和目标市场购买者的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可以通过主题会议议程来实现。会议的主持者应该鼓励对顾客需求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详细记录这些讨论以保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核心组通常作为系统地探索市场需求和特征的第一步。
3、人种学
人种学通常是研究系统的市场需求的第二步。这种研究包含和监控和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使用产品的。其目标是研究人们使用当前产品的行为,并找出他们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为了发现客户的需求,还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以发现那些不能一眼看出的需求。
问卷调查法,是指设计方就用户需求中的一些个性化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需求或问题,通过采用向用户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达到彻底弄清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设计方和建设方、使用方都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因为建设方和使用方都清楚项目的需求,需要双方进一步沟通的需求或问题就比较少,通过采用这种简单的问卷调查方法就能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显然对于乐百氏集团这样规模庞大的公司,简单的问卷调查是不能够满足准确获得需求的需要的。会议讨论法,是指设计方和用户相关人员召开若干次需求讨论会议,达到彻底弄清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设计方不清楚用户的详细业务需求,但使用方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因为使用方清楚项目的需求,他们能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需求,而设计方有专业的需求,而我们有专业的软件开发经验,经过回忆讨论交流之后,能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准确描述和把握。
这个方法对于准确的获得乐百氏公司的需求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本案例中系统的设计人员也是这么做的,他们通过和乐百氏项目组经理的讨论,很快了解了乐百氏的运作过程的数据。
界面原型法,是指设计方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用户需求,描画出应用系统的功能界面后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界面原型”这一载体,达到双方逐步明确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设计方和用户都不是非常清楚项目需求、只是大概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
因为设计方和用户方都不能非常准确的描述出客户的需求,因此此时就更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来加快对需求的挖掘和双方对需求理解。
消费需求的类别 1.按消费者的购买目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性消费需求和生活性消费需求 生产性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需要。
如企业的生产需要劳动力,需要厂房、土地和机器设备,需要原材料、水、电、汽等,这些都属于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需求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要。
如人们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等物质产品的需要,对文化、教育、艺术等精神生活的需要。 2.按消费需求满足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社会集团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 社会集团消费需求是指为实现社会的集体消费基金而统筹安排用来满足公共消费需要的部分。
个人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居民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生活消费需要。社会集团消费需求在我国的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需求的领域将不断扩展,内容会更丰富多彩,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3.按消费需求的实质内容不同,可分为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 这也是对生活消费需求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物质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用品的需要。精神的需求是指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的需要,如人的自尊、发挥自己的潜能、精神上的娱乐等需要。
与物质的需求相比,精神上的需求是高一层次的需求。 4.按消费需求的实现程度不同,可分为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需求 现实消费需求是指目前具有明确消费意识和足够支付能力的需求。
按需求的实现程度不同,现实消费需求又可分为已实现的消费需求和未满足的消费需求两种。已实现的现实消费需求是指由于购买到商品而得到实际满足的那部分需求;未满足的现实消费需求是指由于市场上缺少购买者所需要的消费特性的商品,而未得到满足的那部分实际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直接表现为市场上的“消费热点”。
如果某一个时期内某种商品出现短缺,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相当数量的未满足的消费需求。
需求收集的常见方法有: 1、用户访谈:找寻目标用户并近距离接触,最好是以会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沟通等途径增进了解,目的是通过交谈了解用户真实感受。
2、调查问卷: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有实体的也可以线下收集,但会增加统计工作量),设置一些有关产品功能、使用方面的问题。最终通过统计收集来的问卷信息,获取用户需求分布并直观解读各项数据情况。
3、可用性测试:制作高保真demo或可操作原型提供给目标用户试用,观察用户操作使用过程,并诱导用户说出操作原因。 4、数据分析:对前端、后端设置埋点,统计并记录用户与产品相关联的数据信息,如按钮点击、UV、PV等。
扩展资料: 需求收集阶段完成后,你就会惊喜的发现,需求铺天盖地而来,但面对五花八门的需求该如何取舍,这可就是一门学问了。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对需求初步挖掘,目的是找出用户的实际心理需求。
在此过程中,实现对需求从标到本的剖析,探究表象背后的真实目的。虽然看上去很高深,其实,最终的分析结果只决定该需求是否有被记录下来的必要。
就像用户需要一匹马(需求),在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发现他其实是想更快的前往某地(目标)。而我们的工作,正是服务于那些有出行要求的人。
我们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让用户能通过我们提供的方式更好的出行。那么,这个需求就有必要被记录下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