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Science)一词原意就是“知识”、“学问”。
而《现代汉语字典》中则把“科学”一词解释为: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人们积极探索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求规律的过程。
另一方面,科学也是人们探索和认识自然世界的活动结果,它不仅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包含有独特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认识科学的本质。
综合起来说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与思维、态度与精神、知识与能力。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我们应当了解和熟悉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整体过程:即观察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实验求证和得出并交流结论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学科,我们应当在学习和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发扬求实、严谨、善于和敢于怀疑、创新、坚持、合作的习惯和态度。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我们首先要认识正确的科学知识,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更新和完善旧的知识;。
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按其普遍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哲学方法。又称“全科学方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方法,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适用。哲学方法要求我们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一般研究法。
这是指对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型:
1、经验方法。即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的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英特网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来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的利用文献的方法。
(2)、社会调查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
(3)、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2、理论研究法
就是把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的方法。一般有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3、系统科学方法。
主要是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来使用,来获得感性资料,又可以作为理论方法来使用。
三、专门研究法。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学习反应分析法,概念图分析法等。
科学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具有各自的性质特征。
科学理论、观点、学说、定理、原理、公理等,无论其归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思维科学的范畴,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真理所涵盖的范畴。科学具有以下性质特征:客观性、真实性、普遍性、严谨性、逻辑性、规律性、简单性、指导性、预见性、无敌性。
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物的真相、本质、规律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客观存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什么复杂深奥的东西,是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认识和掌握的,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既简单又深刻道理,学会掌握和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能打开科学奥秘的宝库,发现人类追求的真理。科学特别欢迎并且经得起任何反对者、批评者、质疑者的检验,检验的结果只能证明反对者的愚蠢、批评者的荒谬、质疑者的无知,却丝毫不能动摇科学真理,所以科学真理所向无敌。
反之,一切害怕争鸣、辩论、批评、质疑的所谓科学,即使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同它、认定它,它都是不折不扣的假科学。人们要得到预想的成功,就必须尊重科学、遵循科学,按科学原则和规律办事。
违反科学做事,必然劳民伤财一事无成,遭受客观规律的惩罚。科学方法具有以下性质特征:科学方法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上的,能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它目的明确、道理明确、范围明确、程序明确、标准明确,具有明确性、简单性、有效性、可靠性、实用性、标准性,易学、易懂、易操作,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掌握,只要合乎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认真按照科学方法去做,都能实现预想的结果。
反之,一切复杂的技术方法,一切没有实效的方法,无论它打着什么科学的幌子,怎么吹嘘其科学,都是不折不扣的骗人害人的假科学。
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与自我校正。
正是这两种特征使得科学方法优于其它方式。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
任何一种信念确立方法都不曾像科学方法那样,依靠对现实世界的系统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来确立信念。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大量现象观察、认真查阅文献、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才谨慎地得出结论。
因此,科学方法的系统经验观察特征令信念确立过程独具客观性、可靠性。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
由科学系统的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科学事实具备两个特点:可公开、可反复获得。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经由公开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知晓备选信念,从而在新、旧信念之间不断比较并决定取舍;经由反复的观察,人们接受或排除信念的过程就倍显慎重,只有多次验证后再确立信念才可保证信念的可靠性,同时多次否定后再排除信念才可避免轻率地抛弃某信念。
因此,可公开、可反复获得的经验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正是它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
现代科研组织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把人力、资金和设备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的科学研究的最佳结构.现代科研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型的科研组织结构和科研手段、科技信息的公用化.新型科研组织的结构包括: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弹性组织结构.
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是针对综合性的科技领域、工程技术项目或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任务,把有关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建立综合性的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研究院、所或研究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移植,形成新的观点、方法与技术,开拓新的技术领域.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科研组织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科研组织有两种形式,即按学科和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按产品和任务建立科研机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将按学科专业与按产品任务的建制作综合考虑,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办法,处理专业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科研机构内,根据学科和专业建立研究室(组),以利于积累专业资料,培养专业人才;在承担综合性任务和研制产品时,把不同专业的人员重新组合,形成专题协作组.纵向是专业研究和职能部门的指挥线,横向是项目研究的指挥线,纵横交叉形成矩阵.这种形式能较好地适应综合性的课题任务,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
现代科研组织的弹性结构,是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完成不同性质的任务,更充分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对人员、设备、资金、组织形式等,适时进行调整和组合,为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以求得科研工作的最大效益.
现代科研工作是以高明新技术实验设备、检测计量仪器以及大量的最新科技信息为基础的.为了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就需要实现共用性的科研手段和科技信息的公用性.因此,必须建立各类实验中心、测试中心、计算中心、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等开展专项技术服务的组织机构.
以地区性计算中心为例,它可提供的服务一般有:1)为本地区提供大、中型通用计算机的使用时间;2)为用户编制不同类型的应用软件;3)与信息部门合作,为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手段;4)为本地区培训计算机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
大型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公用化的优点是:1)实行集中管理与开放使用,便于提高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率;2)实验仪器配套,实验人员专业化,能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和实验工作质量;3)科技服务工作专业化,可减轻科技人员的负担,提高科研效率;4)可节省各部门装备科研设备的资金,有利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
(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本身只是一个探索未知,揭示真理,构建知识的人类活动。探索未知体现为一种科学过程,过程就是一种发展性;揭示真理体现为一种科学本质,本质就是一种真实性;构建知识体现为一种科学结果,结果就是一种创新性。科学的发展、真实、创新本身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表现出不断地重复、延伸和深入,以一种螺旋形的交互式的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和不断延续与派生,不断淘汰与新生的发展方式,被人们所感知和把握。
对于技术,是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其可包括物体形态、智能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
根据生产行业的不同,技术可分为农业技术、工业技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等;
根据生产内容的不同,技术可分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三药技术、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与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技术。
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