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园有效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有哪些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
各个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主题活动是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中心内容,我园在进行德阳市级科研课题《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园本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中进行了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我们围绕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主题教学与家园互动、主题展示体现等对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讨论和实践。
一、确立主题,选择主题内容。 如何选择合适的幼儿主题内容是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我园是一所地震后新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搬进新幼儿园后,我们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真钻研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师深入到幼儿中间,边观察,边对照,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水平来选择好的主题内容,又通过自学的形式引导教师自己上网去搜集、查找有关主题教育活动内容选择方面的理论资料、经验文章来学习。
最后,结合我园市级科研课题《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园本文化的研究》第三阶段的研究,确立了2—4月份在我园开展“春天在我身边”的主题教育活动和5—6月份,开展“爱我家乡水,清洁新家园”的主题教育活动。 当主题确立以后,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与主动发现,产生了新的领悟,从而得出他们认为的结论之后,观察他们对这一主题产生的反应,提供让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思考,预设教育目标。
如 “爱我家乡水,清洁新家园”这一主题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优质的水资源,注重对孩子环保意识的培养。我镇享有“矿泉水之乡”的美誉,于是我们组织大班的幼儿参观考察我镇具有优质水源的农家乐—桂花源。
一走进桂花源的大门就看见大大的游泳池里清澈见底的水,孩子们都非常地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跳下去,在老师有序的组织下幼儿进入浅水区,尽情的享受清凉的水带给他们来的快乐,玩水后孩子们对水产生了兴趣,在玩水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而从桂花源的源头出发往下走,沿路看见碳渣、塑料袋、果皮、蔬菜叶等河边到处有,河面上不时也看见有白色腐臭的漂流物。
有的小朋友还发出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脏的水”的感叹,河水被污染的现状,使他们不停的提问、摇头、照相。通过让幼儿辨别水质、倾听故事、观看环保图片、互动交流、环保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懂得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从小就树立节水护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二、主题教学与家园互动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活动情况,参与幼儿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但使广大家长进一步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增进了家长、教师之间的了解,而且帮助家长从不同侧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对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各项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开展“春天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开展了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作品展、观摩教师上课等一系列活动,感受主题活动的开展带给孩子们欣喜的变化。 又如,在开展《环保时装秀》主题活动时,我首先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开展的一些情况,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有关资料,调动幼儿用多种感观去吸纳信息。
家长和幼儿收集的资料种类繁多,有图书、图片、卡片、各种服装、实物、电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等。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既丰富了孩子们对服装的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热情,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保证。
三、主题展示阶段体现 在主题开展即将结束时,主题的展示部分是对整个主题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成果的体现,是一个丰收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这个阶段而草草的就结束主题。主题的展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将主题学习中,最能体现劳动成果的一些单元的学习内容归纳起来,大家一起再次的探讨,从而巩固幼儿对主题知识的掌握。
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主题的展示,以主题网络为小结的线索,幼儿、家长及老师一起动手,制作合作画或手工。如:在“爱我家乡水,清洁新家园”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举行了家乡水资源的亲子调查活动、带幼儿实地考察,月底我们开展了“爱我家乡水,清洁新家园”环保亲子签名活动,家长们积极参加,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家园要求保持一致。
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庆“六·一”幼儿环。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述较为简单、笼统,但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下面将结合课例《啊哈,好大的胡萝卜》,阐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目标的制定——阅读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 以往在制定阅读活动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会感到困惑,一本优秀的图画书究竟能使幼儿获得哪些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与故事教学、看图讲述教学在目标的制定上应有哪些区别呢?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指南》“阅读和书写准备”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指南》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活动年龄段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段发展目标后,教师在认真阅读《啊哈,好大的胡萝卜》图画书后,结合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方面制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1.阅读电子书尝试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小兔种大胡萝卜的过程;2.能根据画面的线索,通过排序、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图书的理解;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
二、呈现的形式——阅读活动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底还是环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幼儿忽视的小细节,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幼儿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现的阅读——借助“小书”自由阅读和借助“大书”集体阅读 1.借助“小书”自由阅读。采用人手一本的“小书”这种呈现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
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会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阅读。 2.借助“大书”与教师同步阅读。
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教师通过在集体阅读中的适宜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部分呈现的阅读——借助电子书有重点地阅读 一般来说,中长篇绘本作品的故事事情节往往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且前半部分内容常常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重要线索。对于这样的作品,幼儿完整阅读时往往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有重点的阅读。 以阅读活动《啊哈,好大的胡萝卜》为例,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将30页的图画书中的核心图画整理成如下10页的电子书,并将故事分成3个部分与幼儿共同阅读,使故事线索更加清晰,帮助幼儿在首次阅读中能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为后面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第二部分:让幼儿大胆猜测胡萝卜的生长情况及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让幼儿继续阅读电子书,感受并理解小兔对胡萝卜的关爱。 三、学习的策略——实现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体以稚嫩但丰富多彩的心灵与神奇奥妙的图画书进行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不仅要“看”(观察)、要“想”(想象)、要“琢磨”(探究)、要弄个“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现出了十分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他们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比比划划,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会儿又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甚至掉下伤心的眼泪…… 虽然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图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徜徉着、遨游着、观察着、思考着、探索着、猜测着、成长着、发展着…… (一)经验迁移策略——联想生活经验理解图画内容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
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既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阅读的支架,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理解图画书。
活动环节(一):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教师:今天小兔想请大家帮忙种萝卜,你愿意吗?幼儿纷纷举手表示愿意。
教师:你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过什么植物,是怎么种的?幼儿1:我种过大蒜,要给它浇水、晒太阳。幼儿2:我种过土豆,要把土豆埋在土里,要浇水。
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种植经验。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按照种植的步骤排一排、说一说小兔种萝卜这件事。
幼儿分成4个小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谁愿意向大家介。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教学目的理解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含义,了解影响幼儿社会发展的因素;掌握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初步了解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幼儿园实施社会教育的有利条件,初步认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社会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一节 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简介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 一、自我意识 二、情绪情感 三、个性 四、社会性行为 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的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内容及涵义,能将其逐条逐层分解。
使学生能够用实例说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并设计出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确定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分析拟订社会教育内容的原则、选择社会教育内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二、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行为 二、社会情感 三、社会认知 四、个性 五、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强化原则 五、一致性原则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第三节 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专门的教育活动 二、随机教育 三、家园合作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极其设计的步骤与要求,能独立设计出社会教学活动的计划,树立科学的设计观。掌握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幼儿社会教育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能独立设计、掌握实施策略。第一节 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一、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二、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教学目的了解家庭、社区中影响幼儿社会学习的因素,理解家庭在幼儿社会学习中的作用及家园合作实施社会教育的意义掌握家园合作实施社会教育的途径以及注意事项。
掌握社区学前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能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教事业。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案、编制、实施。
教学重点、难点家园合作的具体途径;社区在幼儿社会学习中的作用;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编制、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及原则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含义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一、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二、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一、评价实施的准备阶段二、评价实施阶段三、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1、“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
“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西周少儿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徐西周教授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通过行为调节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有序的逻辑思维、传授符合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拥有超常知识;侧重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这些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镇瑞吉欧 。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兴趣来发展一系列的活动或方案。老师的工作是透过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来发现其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做资料的研究、查询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来进行活动。它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学习。
4、学习区教学
学习区教学一般将教室区分成不同的学习区域,如语文区、益智区、科学区、积木美劳区、装扮区、沙水区等等。它提倡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并经由玩耍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概念。
5、其他幼儿教育法
贝尔教学法是以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设计的教具─恩物为教材来进行教学;皮亚杰教学法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进行幼儿的心理实验中所记录的幼儿认知发展,来做为其教学的理论基础。高瞻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其教学理念是以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能力做决定并解决问题为指导原则。
华德福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史坦纳˙鲁道夫,于1919年在德国的Stuttgart成立了第一所从一年级贯穿到十三年级的华德福学校。它是一种实现“人智学”理念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身、心、灵完全自由的人。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幼儿快乐而又有效地学习。
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体力的发展,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近三年开展来的“苏中地区幼儿秩序感养成之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集体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来维持。
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一、存在问题 那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是如何呢?课题组的老师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和个案分析,发现: (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自制力较差,活动中难以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的注意力会游离于活动之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影响集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动作无序。活动中,部分幼儿随心所欲,不会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有序操作。
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也不能及时将用过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等放回原处,做事无条理; (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或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新朋友,不会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纵观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制定不明确,从而使幼儿不知其所以然,班级常规出现混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幼儿没有真正了解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课为什么不能随便说话?取放材料时为什么要有序等待等。
还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遵守集体规则,从而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幼儿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共享空间”等相关问题。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历亲为中,逐渐理解规则、内化规则,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以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幼儿只有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述,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强,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
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馈。
我们分析: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掌握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倾听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针对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提升倾听品质。
(一)故事解读,明了倾听的要求 故事、儿歌一类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而且注意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富有教育内涵的作品作为教材,如《小青蛙听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我知道》、《小羊过桥》等,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逐渐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案例: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幼儿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接下来,老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过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直接了解倾听的要求,即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耐心倾听,不可以随便插嘴。
要尊重发言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解析,幼儿很快掌握倾听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专栏,请幼儿轮流到集体面前讲述,如“我高兴的事儿”、“故事大王”、“天气预报员”、“新闻广播员”等。幼儿间互相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孩子们非常乐意倾听,既丰富了知识经验,又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二)游戏强化,提升倾听的品质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因此,在游戏中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最为有效的。 1.“传声筒”。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排好队,教师事。
一、什么叫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区域,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概括而言,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一)介绍材料
1、引入方式:
介绍新材料及使用方法,设疑制造悬念,明确操作目的总结上次活动,提出新要求。
2、讨论活动规则
3、幼儿自由选择介入——常规化
(二)观察了解、关注幼儿
1、观察活动环境:
区域环境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是否符合幼儿水平和兴趣,数量是否充足。
2、观察幼儿活动:
观察幼儿的兴趣特点、幼儿知识经验、操作方法。
观察幼儿
•是否喜爱活动,充满激情?
•是否专注活动,情绪愉悦?
•是否遵守规则,取放材料?
•能否操作材料,完成任务?
•能否持续探索,克服障碍?
•能否合作交往,积极互动?
(三)建立规则,调控活动
1、规则意识:
进区人数规则:
材料取放规则:材料分类定点取放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交往合作规则:操作中合作协商,鼓励合作
操作活动规则:正确使用工具,保持区角安静,轻声交流
2、规则建立
•在讨论中共同商定
•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3、掌握遵守规则
•暗示法:脚印暗示、挂钩妙用、椅子满座
•图示法:
•提醒法:语言的提醒和动作的提醒
组织途径主要有:
1、集体教育活动。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但是集体教育活动容易导致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幼儿的表现机会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
2、小组活动。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幼儿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3、个别活动(区角活动)。幼儿独自活动,教师予以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个别活动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方法:
1、直观法。直观法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配合讲述、讲解向幼儿显现实物、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表演,借以说明和印证所讲授知识的1种方法。
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型进行示范性操作的-种方法。这种方法常与讲述法、谈话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等多种形式
3、示范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语言示范,发展幼儿叙述、描写、创造性讲述及朗诵能力;在美工、音乐、体育教学中则通过动作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动作。
4、欣赏法。欣赏法是指教师指导幼儿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情感的方法。如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道德行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的理想情操;理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创造精神。
扩展资料:
运用演示法的要点是:
1、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幼儿的新鲜感。
2、使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4、演示要技巧熟练、造型准确、程序正确、动作清楚、速度适宜。
5、演示的时间要短,根据需要可向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幼儿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法
观察
这种方法可辅导幼儿学会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去认识所选定的观察对象,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方法,让幼儿直接与客体相互作用,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锻炼幼儿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大脑机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
实验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只有在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才能让幼儿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
游戏操作
游戏操作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操作学习。要避免把幼儿园的操作活动变成“骑兵式”的操练,让幼儿听着教师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摆弄学具或材料,全班齐步走,没有一点自己探索的空间,像这样的操作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游戏操作是一种在玩中的学习,一要给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二要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愉悦感。
参观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幼儿到园外,如自然界、生产现场、社会生活场所等去学习的活动。参观能使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探究而获得较丰富的直接知识和经验。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注意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的主要内容收集、整理信息。
谈话讨论
谈话与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到的是在集体面前表达和交流的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别人沟通,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讲解
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以持久,不可能长时间聚精会神地听讲解,而且他们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讲解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讲述
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教师讲述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注意语速的快慢停顿、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等。教师活跃愉快的神态也能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吸收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从教师那里学到语言表达的方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