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3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l” 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4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5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 追问: 正常情况下的翻译标准是什么?两个!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和谓语)
②、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③、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④、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⑥、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⑦、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增译注释性词语)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①、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②、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省译物主代词)
③、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三、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扩.就是扩展.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忠实与通顺的原则。主要方法是:
留,即保留。文中地名、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器具名等保留不译。
删,即删除。把只起结构作用的文言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同义复词中的其中一词删掉不译。
补,即补充。把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调,即调整。把文中的倒装句调整过来。
换,即调换。把文中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古今异义词换成今义词。
选,即选择。把一词多义的词选择一个恰当的意项。
总.之,文言文翻译的过程,就是组词和解词的过程。
1、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翻译方法,就是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意译翻译方法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应当指出,在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翻译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翻译方法是指译者在收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
2、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归化/异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 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Venuti十分欣赏布朗绍的名言:“翻译时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
这样,翻译本身就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在他看来,差异在翻译中被弱化的原因有二:首先,长久以来翻译的讨论被遮蔽了,它在目的语坐标的价值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差异非但没有活现,反而处于融化的过程之中。
其次,英国和英语的价值标准,在战后形成了全球性的优势,从而更加确定了英美国家主义文化的语境。这种语境只接受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英美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外语文本。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归化的翻译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总是依照译入语的特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规范对译入文本进行调整,弱势文化只得听从英美文化的摆弄。 归化翻译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流畅地道的英语进行翻译。
(1)归化策略归化翻译方法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2)异化策略异化翻译方法是指对文化价值观的偏离注意的压力下,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陶全兴
一.正确认识翻译技巧
从中国人进行的翻译定位上看,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其根本问题都在译者的英语水平或造诣上。英译汉的题型,关键在于理解原文;而汉译英的题型,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将我们原本理解的相当明白的汉语文字,以准确的英语通顺地表达出来。
笔者想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各种翻译技巧只是工具。茅盾先生有一句话,如果两种语言的功底不够,那些技巧你也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条条就成了不足取的框框。
因此,我们对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只是大致谈几个方面,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注意就可以了。关键在于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不懈的练习,才可以熟能生巧。大家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各种句型结构熟透于心了,翻译水平自然会上去的。
二.关于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我们大致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1、翻译的基本方法:关于直译与意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I am against the law.带有上述被动标记的句子可以译成英语的被动句。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带有被动标记的句子都要这样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A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
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首先我们谈谈词序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
汉语说“他正在卧室里睡觉”,而在英语中却说He is sleeping in the bedroom.(他睡觉在卧室。);英语汉语都说“他出生于北京”,“He was born in Beijing”。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有时英语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重要的事情(前置)如果英语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a little,yellow,ragged beggar(前置)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2.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二、状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状语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他在班上很活跃。
(前置)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也可后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后置)他跑得够快的了。
(前置) 2.短语作状语 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
(前置)A jeep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me in spray.(后置)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急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后置)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He was born in Beijing on May 20,1970.(地点在前)他是1970年5月20日在北京出生的。(时间在前)英语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排列一般是从小到大,而汉语中则是从大到小。
其次我们谈谈句序的调整。 这里,句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时间和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
一、时间顺序的调整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中则通常先叙述先发生的事,后叙述后发生的事。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从句在主句之后)After I had my dinner,I went out for a walk.(从句在主句之前)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2.英语复合句中有时包含两个以上的时间从句,各个时间从句的次序比较灵活,汉语则一般按事情发生的先后安排其位置。He had flown yesterday from Beijing where he spent his vocation after finishing the meeting he had taken part in Tianjin.他本来在天津开会,会议一结束,他就上北京去度假了,昨天才坐飞机回来。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的调整 1.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灵活,在汉语中多数情况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He had to stay in bed because he was ill.(后置)因为他病了,他只好呆在床上。
(前置) 2.表示条件(假设)与结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条件(假设)与结果的顺序也不固定,在汉语中则是条件在前,结果在后。I still hope you will come back if arrangements could be made.(后置)如果安排得好,我还是希望你来。
(前置) 3.表示目的与行动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目的与行动的顺序比较固定,多数是行动在前,目的在后,汉语也如此,但有时为了强调,也可把目的放在行动之前。Better take your umbrella in case it rains.(后置)最好带上伞以防下雨。
(前置)。
有关翻译的方法和具体的技巧不胜枚举。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套式供译者使用。但一般来说,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大类。直译指在译文的语言条件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即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忠实于原文;意译指向内容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两者在词汇
、句法结构和表达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差异,所以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就应采用意译法,这样译出来的东西就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毕竟,考试时最要紧的是用通顺的汉语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根据对近年来考研翻译真题及命题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考研翻译基本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体裁固定,但内容宽泛。
近年来,考研翻译短文的体裁基本上是议论文,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涉及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历史、文化、哲学、心理等问题。其次,难度趋向稳定,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尽管考研大纲经过了几次调整变化,但考研翻译的变化不大,其基本要求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整份试卷而言,试题的难度保持在中等偏难的水平,而且基本趋于稳定,不会有大起大伏的变化。
再次,句型结构复杂,词义灵活多变。尽管考查点比较灵活多变,但主要还是以长难句、结构复杂句为主,以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概念并用汉语正确予以表达的能力为主。
做翻译通常情况下有三个步骤:理解、表达和校对。在此,提醒考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理解就谈不上确切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一、理解对于原文件的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实现。考生必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的译法。
所谓上下文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整篇文章。对原文作透彻理解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提醒大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语言现象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代表着特定的意义。
因此,把握好了语言结构和现象,必然对原文的理解带来速度和准确度两方面的好处。各种从句和句式以及固定搭配无疑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2. 解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例 1. 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 仔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1) 这样做对他有好处;(2) 他这样做是件好事。
究竟是哪种意思,取决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 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主旨,有助于翻译过程中的词义选择准确性。
二、表达表达阶段就是考生把自己对原文所表达的内容用汉语重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及汉语的修养程度、表达涉及到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等问题。基本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要意译,要杜绝明显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和翻译腔调。
准确为第一要务。三、校对校对是为了保证译文完全符合原文所陈述的内容。
在检查译文时,考生必须借助原文才能确认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另外,校核也包括对文字的润色,因此,提醒大家校核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并非可有可无。
通过校核,我们可以发现译文的一些问题,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很多把握地得到分数。在校核阶段,提醒大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的翻译; 2. 汉语译文的词与句有无遗漏; 3. 汉语译文中句子修饰成分的位置; 4. 有无错别字; 5. 标点符号有无错误等。此外,考研英语翻译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期的练习、不断的思考、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使用都是必要的。
希望启道教育能帮到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