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分区分类储存商品应遵循以下原则:1.商品的自然属性、性能应一致。
2.商品的养护措施应一致。3.商品的作业手段应一致。
4.商品的消防方法应一致。由于仓库的类型、规模、经营范围、用途各不相同,各种仓储商品的性质、养护方法也迥然不同,因而分区分类储存的方法也有多种,需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1.按商品的种类和性质分区分类储存。2.按商品的危险性质分区分类储存3.按商品的发运地分区分类储存。
4.按仓储作业的特点分区分类储存。5.按仓库的条件及商品的特性分区分类储存。
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将内存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中最多只能装入一个作业。
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设置一张“分区分配表”来描述各分区的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分区号、起始地址、长度和占用标志。其中占用标志为“0”时,表示目前该分区空闲;否则登记占用作业名(或作业号)。
有了“分区分配表”,空间分配与回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固定分区管理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处理器设置了一对“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当一个已经被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能够得到处理器运行时,进程调度应记录当前运行作业所在的分区号,且把该分区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别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
处理器执行该作业的指令时必须核对其要访问的绝对地址是否越界。 三、多作业队列的固定分区管理 为避免小作业被分配到大的分区中造成空间的浪费,可采用多作业队列的方法。
即系统按分区数设置多个作业队列,将作业按其大小排到不同的队列中,一个队列对应某一个分区,以提高内存利用率。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内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
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分区个数与分区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利用“空闲区表”来管理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其中登记空闲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状态。当有作业要进入内存时,在“空闲区表”中查找状态为“未分配”且长度大于或等于作业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并做适当调整;当一个作业运行完成时,应将该作业占用的空间作为空闲区归还给系统。
可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最佳(优)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三种分配策略之一进行内存分配。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为实现地址重定位和存储保护,系统设置相应的硬件:基址/限长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较线路等。
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在内存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的长度。处理机在执行时,用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个绝对地址,并将相对地址与限长寄存器进行计算比较,检查是否发生地址越界。
三、存储碎片与程序的移动 所谓碎片是指内存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闲区域。由于碎片都很小,无法再利用。
如果内存中碎片很多,将会造成严重的存储资源浪费。解决碎片的方法是移动所有的占用区域,使所有的空闲区合并成一片连续区域,这一技术称为移动技术(紧凑技术)。
移动技术除了可解决碎片问题还使内存中的作业进行扩充。显然,移动带来系统开销加大,并且当一个作业如果正与外设进行I/O时,该作业是无法移动的。
3、页式存储管理 基本原理 1.等分内存 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等长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一般取2的整数幂,称为一个物理页面有时称为块。内存的所有物理页面从0开始编号,称作物理页号。
2.逻辑地址 系统将程序的逻辑空间按照同样大小也划分成若干页面,称为逻辑页面也称为页。程序的各个逻辑页面从0开始依次编号,称作逻辑页号或相对页号。
每个页面内从0开始编址,称为页内地址。程序中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逻辑地址 页号p 页内地址 d3.内存分配 系统可用一张“位示图”来登记内存中各块的分配情况,存储分配时以页面(块)为单位,并按程序的页数多少进行分配。
相邻的页面在内存中不一定相邻,即分配给程序的内存块之间不一定连续。 对程序地址空间的分页是系统自动进行的,即对用户是透明的。
由于页面尺寸为2的整数次幂,故相对地址中的高位部分即为页号,低位部分为页内地址。3.5.2实现原理 1.页表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页表,用于记录进程逻辑页面与内存物理页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地址空间有多少页,该页表里就登记多少行,且按逻辑页的顺序排列,形如:逻辑页号 主存块号0 B01 B12 B23 B32.地址映射过程 页式存储管理采用动态重定位,即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完成地址转换。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就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p,d)取来从中得到逻辑页号(p),硬件机构按此页号查页表,得到内存的块号B',便形成绝对地址(B',d),处理器即按此地址访问主存。
3.页面的共享与保护 当多个不同进程中需要有相同页面信息时,可以在主存中只保留一个副本,只要让这些进程各自的有关项中指向内存同一块号即可。同时在页表中设置相应的“存取权限”,对不同进程的访问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4、段式存储管理 基本原理 1.逻辑地址空间 程序按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段来。
一FAT12:一种非常"古老"的硬盘分区方式(与DOS同时问世),它采用12位的文件分区表,能够管理的硬盘容量非常有限,除了软盘驱动器还在采用FAT12之外,它在也没有用武之地.
二FAT16:MS-DOS及老版本的WINDOWS95 大多是FAT16格式,它采用16位的硬盘分区表,所能管理的硬盘容量最大只有2GB,硬盘的读取速度也较快,是目前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分区格式.FAT16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点就是它的兼容性非常好,几乎兼容所有的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NT,LINUX,等等.
三FAT32:微软公司从WINDOWS95OSR2(WINDOWS97)推出了一种新的文件分区模式FAT32.它采用了了32位的硬盘分区表,管理硬盘的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轻易的突破了FAT16对硬盘的分区限制,达到了创记录的2000GB,从而使得我们无论使用多大的硬盘都可以将它们定义为一个分区,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硬盘的综合管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分区不超过8GB的前提下FAT32对硬盘的利用率竟然是FAT16的8倍之多,所以FAT32的效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四NTFS:WINDOWSNT所采用的一种硬盘分区格式,它虽然有兼容性不好的问题,但是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却独树一帜------NTFS分区对用户权限做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任何试图超越权限的操作都会被系统禁止,同时它花提供了容错结构日志,可以将用户的操作全部记录下来,从而保护了系统的安全.另外NTFS还具有文件级修复和热修复功能,分区格式稳定,不易产生文件碎片等优点,这是其他分区格式所不能企及的.
五HPFS:一个已经"没落"的操作系统--------IBM的OS/2所使用的硬盘分区格式,它在很多方面都和WINDOWSNT格式相似,但是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人在使用了!!!!!!!
六LINUX:目前非常时髦的免费操作系统LINUX所使用的分区格式,它可细分为LINUX NATIVE 主分区和LINUX SWAP交换文件分区等两种.与NTFS一样LINUS分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好,可惜它们之间并不兼容!
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将内存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中最多只能装入一个作业。
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设置一张“分区分配表”来描述各分区的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分区号、起始地址、长度和占用标志。其中占用标志为“0”时,表示目前该分区空闲;否则登记占用作业名(或作业号)。
有了“分区分配表”,空间分配与回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固定分区管理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处理器设置了一对“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当一个已经被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能够得到处理器运行时,进程调度应记录当前运行作业所在的分区号,且把该分区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别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
处理器执行该作业的指令时必须核对其要访问的绝对地址是否越界。 三、多作业队列的固定分区管理 为避免小作业被分配到大的分区中造成空间的浪费,可采用多作业队列的方法。
即系统按分区数设置多个作业队列,将作业按其大小排到不同的队列中,一个队列对应某一个分区,以提高内存利用率。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内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
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分区个数与分区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利用“空闲区表”来管理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其中登记空闲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状态。当有作业要进入内存时,在“空闲区表”中查找状态为“未分配”且长度大于或等于作业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并做适当调整;当一个作业运行完成时,应将该作业占用的空间作为空闲区归还给系统。
可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最佳(优)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三种分配策略之一进行内存分配。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为实现地址重定位和存储保护,系统设置相应的硬件:基址/限长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较线路等。
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在内存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的长度。处理机在执行时,用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个绝对地址,并将相对地址与限长寄存器进行计算比较,检查是否发生地址越界。
三、存储碎片与程序的移动 所谓碎片是指内存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闲区域。由于碎片都很小,无法再利用。
如果内存中碎片很多,将会造成严重的存储资源浪费。解决碎片的方法是移动所有的占用区域,使所有的空闲区合并成一片连续区域,这一技术称为移动技术(紧凑技术)。
移动技术除了可解决碎片问题还使内存中的作业进行扩充。显然,移动带来系统开销加大,并且当一个作业如果正与外设进行I/O时,该作业是无法移动的。
3、页式存储管理基本原理 1.等分内存 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等长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一般取2的整数幂,称为一个物理页面有时称为块。内存的所有物理页面从0开始编号,称作物理页号。
2.逻辑地址 系统将程序的逻辑空间按照同样大小也划分成若干页面,称为逻辑页面也称为页。程序的各个逻辑页面从0开始依次编号,称作逻辑页号或相对页号。
每个页面内从0开始编址,称为页内地址。程序中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逻辑地址 页号p 页内地址 d3.内存分配 系统可用一张“位示图”来登记内存中各块的分配情况,存储分配时以页面(块)为单位,并按程序的页数多少进行分配。
相邻的页面在内存中不一定相邻,即分配给程序的内存块之间不一定连续。 对程序地址空间的分页是系统自动进行的,即对用户是透明的。
由于页面尺寸为2的整数次幂,故相对地址中的高位部分即为页号,低位部分为页内地址。3.5.2实现原理 1.页表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页表,用于记录进程逻辑页面与内存物理页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地址空间有多少页,该页表里就登记多少行,且按逻辑页的顺序排列,形如:逻辑页号 主存块号0 B01 B12 B23 B32.地址映射过程 页式存储管理采用动态重定位,即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完成地址转换。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就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p,d)取来从中得到逻辑页号(p),硬件机构按此页号查页表,得到内存的块号B',便形成绝对地址(B',d),处理器即按此地址访问主存。
3.页面的共享与保护 当多个不同进程中需要有相同页面信息时,可以在主存中只保留一个副本,只要让这些进程各自的有关项中指向内存同一块号即可。同时在页表中设置相应的“存取权限”,对不同进程的访问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4、段式存储管理基本原理 1.逻辑地址空间 程序按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段来划。
储存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商品储存方法有以下五种。
(1)定位储存
定位储存是指每一项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货物在储存时不可互相换位。在采用这一储存方法时,必须注意每一项货物的储位容量必须大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定位储存通常适用于以下这些情况。
①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货物需安排不同的保管储存地点,从而防止不同性质的货物互相影响。
②重要物品需要重点保管,如手表、金饰品、数码相机等,既要定位储存,还要指定专人保管。
③根据物品尺寸及货重安排储位。
④库房空间较大。
⑤货物具有多品种、少批量的特点。
(2)随机储存
随机储存是指每一个货物的储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缺点是给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入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一个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移动储存时间,增加了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
分类储存是指所有货物按一定特性加以分类,每一类货物固定其储存位置,同类货物不同品种又按一定规则来安排储位。分类储位通常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类安排。
①货物相关性大小(货物相关性是指货物的配套性或货物是否由同一家顾客所订购等)。
②货物周转率高低。
③货物体积、货重。
④货物特性(货物特性通常是指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
分类储存主要适用于货物相关性大,进出货比较集中;货物周转率差别大;货物体积或货重相差大。
(4)分类随机储存
分类随机储存是指每一类货物均有固定储位,但在各储区内,每个储位的安排都是随机的,因此可以兼有定位储存和随机储存的特点。但分类随机储存也有缺点,即货物出入库管理和盘点工作比较困难。
(5)共同储存
共同储存是指在已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可公用相同的储位。这种储位方式在管理上较为复杂,但可以节省储存空间及搬运时间。
按存储介质
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
按存储方式
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
按读写功能
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按信息保存性
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
永久记忆性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按用途
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等。
为了解决对存储器要求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三者之间的矛盾,通常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即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