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无论愤怒、沮丧还是自责,甚至敌意,都是难免的,不需要刻意逃避、压制或掩饰,而是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它们。
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就会更焦虑和紧张,反而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要知道,“我不该生气”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
改变不合理观念 控制情绪的第一要诀,就是改变自己原来的一些不合理观点,并且用一些合理的观点来取代它,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困扰、不协调,只是彼此意见不合、看法不一致,并不是大难临头;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不是一帆风顺的,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出错、遇到问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等等。 当父母采取了这样一些较合理的观点时,就容易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正向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并且倾听它 说话的声调能够传达人的情绪和态度信息。试着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让它变得沉稳和友善。
注意听自己用这样的语调说话,也能使自己的情绪逐渐变得愉快和稳定。 调节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并仔细观察 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既能表现人的情绪,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如果你感到疲倦或心情沮丧,可以面对镜子,做一些传达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姿态,比如微笑、轻松的动作等等,也常常能让自己感到愉快、精神好起来。 换换脑子 如果和孩子聊得不投机,眼看要“踩地雷”,可以暂时打住,或者暂时离开谈话的地方,倒杯水、上个厕所什么的。
如果不能走开,也可以试着转换一下话题,强迫自己想想其他事情:回忆一些愉快的片断,盘算一些其他的事情,诸如明天要买什么东西,房间是不是要重新布置一下,等等,使自己暂时忘掉眼前不愉快的话题。停止对不愉快话题的思考,可以暂时避免产生愤怒、处罚孩子的不合理反应。
放松 平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到了真正感到紧张、焦虑和有压力的时候,这些练习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安静独处 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独自安静地做些事,告诉家里人不要打扰自己。深呼吸 做做深呼吸,同时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或者数着自己的脉搏,对自己说:“慢一些,慢一些……” 幽默 遇到挫折、沮丧的事情时,努力换个角度,用夸张的方式来想这件事情,开开自己的玩笑。
收集一些滑稽的卡通图片,贴在随时可以见到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看,或者读一些笑话。幽默有趣的事情能让自己愉快起来。
相信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幽默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能让自己轻松起来,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人吃五谷杂粮,岂无七情六欲?要想置身世外做神仙,难哪!不过,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
第一,自我转化。
有时,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必须采取迂回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工作学习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坏情绪之中,从而将情绪转化。
第二,自我发泄。消除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之“宣泄”。
切忌把不良情绪埋于心里。如果你到悲痛欲绝或委屈之极时,可以向至亲好友倾诉,也可以运动发泄,或者拿起笔将自己的不满和苦恼写在纸上,这样心里会好过点。
第三,暂时避开。当情绪不佳时,去看看电影,打打乒乓球,或者漫步于林间小径,或者游泳、划船等。
改变一下环境,离开你心情不快的地方,能改善你的自我感觉,能重新整理一下思想情绪,消除不良的因素,从而释放不良情绪。
孩子的脾气不好,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家长应当先检讨自己,在批评孩子前现象向海的优点,多鼓励孩子,然后再要求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责备孩子,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放弃自己。
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错哦。
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孩子不好,那么也是先和孩子产生“同感”,体会他的痛苦,告诉他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情,然后再谈为什么妈妈不能同意他的决定,或者做适当地让步,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这种“同感不同意”的态度,在现实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
而且,你一旦愿意和孩子产生同感,孩子也常常会和你产生同感,学会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 对孩子要多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尽量多给孩子以鼓励,尽量多夸他,越是夸她好,她就越能够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她的脾气就会好起来!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
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
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借大世界个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能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
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儿童,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
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过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
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无原则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东西,让他恢复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
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
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妈妈如果情绪不好, 遇上宝宝不停地哭闹,就可能会对哭闹不止的宝宝失去耐心从而大声训斥宝宝:“好了,好了,别哭了!烦死了!你到底怎么回事?你到底在哭什等等。
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宝宝就会对妈妈产生不信任,长大些还会为了不让妈妈生气,选择隐藏或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慢慢变得冷漠。有的宝宝会随着妈妈喜怒无常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情绪,察言观色,平时压抑自己的情绪,当觉得安全时就会用夸张的方式来发泄。
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宝宝对妈妈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我不知道,当父母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我得非常老实地承认:我经常打骂我的孩子。说这样的实话,我需要一些勇气,因为我过去,总是在努力地想着,要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最好不要让我的孩子体验到我的坏脾气暴发时的后果。但事与愿违。我越是想控制住,忍住我的怒气,但我的怒气常常轻易就抵达顶峰,然后失控。然后,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疯子。
打骂孩子是在实施家庭暴力
打和骂,是一种暴力。是对人格和尊严严重的侵犯。这样的说法,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能够认同。假如今天某个人被打或者被骂,那么一定会非常的愤怒甚至痛苦。
奇怪的是,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实施这个行为的时候,却远不觉得有那么严重。可能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上想过,他们有多么愤怒和难过甚至痛苦怨恨。
所以我有一个发现:家长之所以会“自然而然”地打骂孩子,是因为根本没有真正把孩子的人格与尊严当一回事。因为年龄小,所以人格和尊严也都“小”,甚至可以忽略。
但是我自己的经历与带孩子的实践让我明白了:孩子绝对有他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有没有得到尊重与捍卫,与他未来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
而打骂与暴力,最大的恶果就是,让孩子的尊严犹如雨打风吹去。满地飘零,难以收拾。
在考拉更小一些的时候,他挨了我的打或者骂或者其它的暴力行为(比如将他抱到卫生间,隔离他)时,他只是哭。一边哭一边拼尽全力地寻求我的爱。他会爬到我的身边,甚至死死扯住我的衣角。一直到我重新抱起他。——父母的爱就是孩子的生命,失去了,孩子也会无法生存。暴力让孩子陷于将要失去生命的惊恐之中。
直面怒气,智慧替换
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积怒气。
3、选择好表达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替换打骂。
我记得《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医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意思就是适度的表达怒气也是一种真爱行为(原话不是这样,只是大意)。打骂也是表达怒意的方式之一。但显然,这是最糟糕的方式。每当发怒的时候,要能明白此时存在自己心里的是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情绪存在。比如我告诉考拉:你从姨婆家出来到现在,已经掐了我四次了,这样我非常痛,我非常愤怒,我讨厌你这个行为。有时候我还会进行警告:如果你再这样掐我,我就会离开你十分钟。因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时候我还会拥抱考拉,告诉他妈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的某个不好的行为。(问题是,我十次只有两三次是这样做)
4、最重要的还得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要记住:孩子的反常表现,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气就不会那么快发出来。
5、解决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经验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会因为成为了父母,心智也随之自动“升级”。爱发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内在的问题。需要经常内省。比如我觉得自己从小缺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积累了很多不满与愤怒。因此,成为人母的我,容易发怒。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来负责,而不是交给我的孩子。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每当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会对考拉情绪失控的时候。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这是我经常有的体验。所以,要争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当然,这还意味着要牺牲很多,我们当了父母,就没法尽情地逛街,不能玩游戏,甚至可能没法好好地煲一顿电话粥。不过,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当父母所带来的收益,我觉得,牺牲那些,还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是,养育孩子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因为,孩子会一天天成长。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照顾父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