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旅游业数据分析,
2018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中国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6.0万亿元,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2018年,中国国内游人数达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成为中国人民的必需品。国内游市场是全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识的提升,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较广阔。消费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463万人次,增长3.3%。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1478亿元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旅游及相关产业为4147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经核算,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147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1%,比上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从旅游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看,旅游业增加值37501亿元,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0.4%;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3976亿元,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6%。
从旅游行业看,增加值占比最大的是旅游购物,增加值为13005亿元,占全部旅游及相关产业比重为31.4%;其次是旅游出行,增加值为11173亿元,占全部旅游及相关产业比重为26.9%。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到了近代,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业的兴起,便出现了对旅游含义不同的理解,于是以不同内容和方式表述的技术定义就纷纷 出世了。其中属于狭义的旅游定义有下列几种:①认为旅游是消遣活动。例如1966年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说:“旅游是一种消遣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 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或文化教养。”②认为旅游是一种交往,如1927年耶拿出版的《国家科学词典》写道:“狭义 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做的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③认为旅游是 一种方法:如杰克逊认为:“旅游主要是一种地理方面的感受,是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自由而悠闲的方法。
中国的旅游市场主要包括商务旅游、大众休闲旅游及品质休闲旅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众休闲旅游收入占比36.7%,品质休闲旅游收入占比30%,商务旅游收入占比33.3%。虽然大众休闲旅游占比最高,但是品质休闲旅游占比呈现上升的趋势。2017年品质休闲旅游占比25.9%,2020年提升至30%。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向品质旅游方向发展。这就是2021年旅游业的国内市场需求。
智慧景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不但能够为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还能提供景区实时监控和流量预警信息,有助于景区疏导,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数据应用上,具有运营商数据分析、游客客源分析、景区实时客流分析、交通数据预警分析、网络营销分析、游客画像分析、旅游资源统计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多方位掌握客流动态与景区游客线下行为轨迹,了解各景点之间的关联性,辅助景区调整和组合决策。深度了解游客基本特征和线上行为偏好,挖掘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大数据对于旅游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及清洗做数据处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对旅游数据的采集、排查、分析等工作程序,促进了旅游企业朝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在旅游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促进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与涉旅企业的智慧化转型,带动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大数据实现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准确地反映了该区域旅游的客源市场、产品市场,从而对资源市场等各个要素进行准确把控,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463万人次,增长3.3%。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中国旅游三大旅游分类是
一,物质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又分为三个亚类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消费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
(3)流通民俗,包括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通讯民俗等。
二.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亦可分为五个亚类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三,精神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也可以分为四个亚类: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1478亿元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旅游及相关产业为4147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经核算,2018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147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1%,比上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从旅游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看,旅游业增加值37501亿元,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0.4%;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3976亿元,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6%。
从旅游行业看,增加值占比最大的是旅游购物,增加值为13005亿元,占全部旅游及相关产业比重为31.4%;其次是旅游出行,增加值为11173亿元,占全部旅游及相关产业比重为26.9%。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