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垍頭條萊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萊垍頭條
犹如一个平躺的女人。右面为头,左面为下身,两乳中间到头为胸部。在下身还有一条河流(泾河)。传说是武则天下葬后,在下身两腿之间有一条河流改道流经。很像女人的月经,故此将这条河流叫泾(经)河。
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乳峰高耸。这是一个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
武则天的陵墓不会开发。国家有文件规定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维持原装。因为现在开发的技术条件不够,明定陵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丝织品刚出土时,光亮如新,柔韧性也很好,但几小时后在空气中氧化失色变脆,虽然往织物中注射了胶体,但仍然没有阻止住文物的损伤,定陵的考古许多文物都没有保存好,是一次失败的考古发掘,因此国家出台文件,不允许开挖帝王陵。
武则天的陵墓也是帝王陵,在文件的范围内,所以武则天陵墓不可能开发。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 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陵墓非常坚固,采用“因山为陵”建造方式。
1958年冬天,西兰公路复修经过乾陵,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武则天陵墓所在的梁山上炸石取料。11月27日下午,当地农民贺社社与几位同伴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岂料贺社社点的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贺社社和几个同伴跑过去一看,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像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或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莫非把姑婆陵炸开了!”
世居乾陵的农民跟着武三思称武则天为姑婆,他们知道炸乾陵是一件大事,就立即跑到乾县政府办公室,向一位姓杨的干部报告了情况。杨姓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嘴张了半天。他不敢怠慢,马上报告给县委书记、县长。他们听完报告之后,不相信农民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孙连仲用洋炸药也没能炸开陵墓。虽然怀疑,他俩还是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
从乾县政府到梁山墓道口有15华里,当时交通不方便。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时已经傍晚时分。杨干部看了看现场,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准张扬。听杨干部这么一说,几个农民就收拾起工具回家了。
杨干部连夜向县里领导汇报了情况。书记、县长一商量,就让他放下其它工作,专门管这件事,并立即去省城向主管上级汇报。1958年12月4日,陕西省文管会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立即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则天陵也称乾陵。乾陵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一对夫妻、两朝皇帝合葬而成的陵墓,它是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这个陵墓由三个山峰组成,从整体形状来看,乾陵像是一个庞大的睡美人。这座梁山为睡美人的头部,南边有两座山,叫双乳峰,它是睡美人的胸部,这三个山包,都是自然形成,渭河在正南边,所以它象征女皇武则天头戴梁山,脚蹬渭河。
1.秦始皇陵(未被盗)
2.汉文帝霸陵(是否被盗存疑)
3.隋文帝泰陵(是否被盗存疑)
4.唐高宗、武则天乾陵(未被盗)
5.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未被盗)
6.元帝诸陵(很可能未兴建陵墓)
7.明帝诸陵(崇祯思陵是否被盗存疑)
8.清太祖福陵、清太宗昭陵、清世祖孝陵、清世宗泰陵、清仁宗昌陵、清宣宗慕陵(未被盗)
之所以没有开启秦始皇陵,主要与挖掘耗费成本大,保存技术不到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挖掘成本大,文物保存技术不到家。
耗时三十多年,动用七十多万人,直到秦始皇因病逝世还未修建完成的秦始皇陵。以异常庞大的陵墓规模,和其所隐藏的文物价值和巨大历史研究价值,闻名于国内外的考古学界。而至今我国仍未展开对秦始皇大墓的挖掘,主要是出于文物保护和挖掘成本过高的考虑。
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实地勘察,若想要开启秦始皇陵,在最开始的准备工作阶段,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规模过于宏大,在开启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宽和长都近五百米的大棚方可,以便应对发掘过程中的各种恶劣天象,因为挖掘秦始皇陵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但如此庞大的大棚建设,至今还未能有成功的先例。
再加上能够预想到的巨大人力和物力消耗,目前并不适合开启皇陵。其次,据有关史料记载,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之中,设有弓弩和水银等机关,来应对擅闯皇陵的盗墓者,因此不开掘陵墓,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另一方面,地宫深埋于地下26米,而据考古人员探测,在约16米的位置就已经被水覆盖。若强行打开,那么整个地宫就会被淹没,一切将会毁于一旦。
此外,即使侥幸打开地宫且没有被水淹,现代的文物保存技术也未必能达标。兵马俑被挖掘之初,本是鲜艳夺目的彩色陶俑,但在出土之后,因被氧化迅速褪色成泥土的颜色,很是令人惋惜。
二.定陵挖掘的惨痛教训后,国家明令禁止帝陵挖掘。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考古技术落后以及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郭沫若等人在定陵挖掘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整个考古学界都为之扼腕叹息。珍贵丝织品、书籍和其它文物的永久性损坏,无疑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也因此国家下达政策,除去一些抢救性挖掘或其它意外情况,不得随意对帝王级别陵墓进行发掘。
据有关史书记载,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曾发生过多次盗陵事件,但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史书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陕西通志》对此有过记载。依据是已经失传的唐人著作《雪航肤见》一书。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但如果当时真的掘开了陵墓,《雪航肤见》一书是不会只简单地记下“黄巢伐之”四个字的。这四个字,只能说明黄巢或部下掘过乾陵,并不是说黄巢掘开了该陵。因此,郭沫若也认为“黄巢拟盗掘陵未逞”。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为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乾县为其辖地)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第三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据翦伯赞和郭沫若1960年春游乾陵时介绍:当时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仍看不到根底,正犹豫间,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炸墓道的工兵纷纷想起了当地群众给他们讲过的武则天陵墓的秘密,里面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内心十分恐慌。孙连仲本人也对盗陵必遭报应的传说半信半疑起来,于是只好重新回填了炸开的墓道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