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最有名的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其中又以油菜花梯田花海名气最大:江岭十万亩梯田油菜花,也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有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婺源的景点围绕其村落展开,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江岭村便是婺源看油菜花的最佳地点,油菜花与徽派民居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田园画卷。
现在,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旅游精品线路,游客可在不同线路的景区体验婺源温婉的山水小镇景色与其深厚的徽州文化。
精品三线中,东线主要景区有江湾、篁岭、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江岭的油菜花最具特色,江湾则以古老的徽派建筑及秀丽的山水风景为最,徽派建筑的代表村落和有明清民居的晓起皆有宁静古朴之感。在婺源县海拔1260米的石耳中的一个有五百年历史的幽静山村篁岭,更为东线增添了一份沉淀。
西线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湖光山色。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
北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自然风光为主。思溪延村、长滩摄影地、彩虹桥、灵岩洞、大鄣山卧龙谷等景点都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会聚之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婺源景区是一个以县城命名的国家AAA级景区,乡村风情,空气新鲜,有高山花海风景,又有小桥流水人家,婺源全县共有一个5A级景区——江湾景区,还有婺源篁岭旅游度假区、李坑、汪口、思溪延村、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严田古樟、文公山、鸳鸯湖、五龙源、熹园、翼天文化旅游城等12个4A级景区。
是婺源的紫阳镇古称蚺[rán]城。因紫阳镇有一座蚺城山,这座山形状似蚺蛇(即蟒蛇 ),所以得名。
据《婺源县志》记载:紫阳镇古称“蚺城”,以城内有蚺城山,五阜起伏如五星状,亦类似蚺蛇,故名。(意思:紫阳镇古称“蚺城”,因其城内有一座蚺城山,它的五个山头起伏连在一起如同五星的形状,也象蟒蛇,所以起了这个名。)
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卢肇上奏于此置“弦高镇”,驻兵镇守。1938年改称“蚺城镇”;1946年又以朱熹别称紫阳而改名“紫阳镇”;新中国成立后曾称“婺源镇”、“城关镇”;1984年复“紫阳镇”名至今。
读音:wù yuán 释意:婺源是地点名词,婺源县是著名旅游景点,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
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江西婺源篁岭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例句:
1、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周边千亩梯田簇拥。
2、婺源篁岭每到情浓花艳,花开别样,看点多多,靓点出奇,打造高空赏花,一条300米的高空栈道和1260米的索道,俯瞰整个油菜花海。
3、婺源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4、婺源石门山峡谷位于江湾镇前段村石门山,峡谷有幽谷,瀑布,奇石、世外田园等五大特色自然景观。
5、婺源“三雕”艺术主要附着于徽州“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石牌坊)身上,为砖、石、木三种民间雕刻艺术的总称。
婺源县,以旧县治清华“地近婺水之源”而名。
据对境内善山、江村、茅坦庄等地发掘出土的陶纺轮、石网坠、骨针、圜底网纹陶罐、印纹陶片、石斧、石凿等器物考证,在4000多年前,婺源地域就有居民活动。早期生活在这方山水的土著先民,属于“越”。他们“饮稻羹鱼”“火耕水耨”,在这里劳垦生息,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
西周前,婺源地域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婺地属于吴国领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被越国攻灭归越;吴王夫差的长子吴鸿亦被流放婺源湖山。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后,婺源地域划入楚国版图,直至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楚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后,派兵南征降“百越”,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占领古徽州地区,设黝(后改“黟”)、歙二县,归属鄣郡;婺源地域以属歙县地随之隶鄣郡。对于“鄣郡”之名,一说系因婺源北部的三天子鄣(大鄣山)而得。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婺地又随歙县改属丹阳郡。在此秦汉时期,生活在黟、歙地域的土著越人,因不堪封建王朝的暴政,纷纷逃入山中,形成“山越”。山越人刀耕火种,“以渔猎、山伐为业”,遁迹于山林,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丹阳郡成为孙吴的割据地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吴政权派兵制服山越后,分歙县辖地增置始新、新定、犁(后改“黎”)阳、鸺(不久改“休”)阳4县,加上原黟、歙共6县建立新都郡;婺源地域属休阳(三国吴永安元年改名“海阳”)县。吴嘉禾三年(234年),幽居深谷的山越人迁出山林,结束这里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封闭状态,促使半原始形态的山越丛林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变。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吴亡,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改海阳县为海宁县,婺源地域属新安郡海宁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新安郡改为歙州,十八年(598年)海宁县改为休宁县,婺地属歙州休宁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之地,建立婺源县,治清华,隶属歙州。元和七年(812年),又划乐平县丹阳乡归婺;汉长沙王吴芮墓时亦随石老山(今名“鸡山”)移入婺源版图。天复元年(901年),婺源县治由清华移至蚺城。
五代十国时期,婺源先后随歙州隶属吴宁国军、南唐建威军管辖。南唐昇元二年(938年),镇守婺源的1500名关西军兵士,分别屯田“武溪香田、思溪大田、潋溪车田、浮溪言田、古溪丰田”等处以耕为永业,使山间盆地不断开垦。
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灭,婺源随歙州入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婺源随之隶属徽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徽州(翌年改为徽州路)入元,婺源随隶之。元贞元年(1295年),婺源县升为婺源州(下州),隶属徽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改为徽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婺源州复为婺源县,仍隶属徽州府。清沿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徽州府)留县,婺源县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十行政区;民国23年(1934年)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6年(1947年)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八师解放婺源,复由安徽划归江西,先后属乐平、浮梁专区。
1952年,属上饶专区。
1971年,属上饶地区。
2000年,为上饶市辖县至今。
婺源没有原名。
江西婺源唐代设县起就叫婺源,没改过名,不过有个绰号叫蚺城。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古属徽州府,1949年划归江西上饶管辖。有景婺黄、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京福高铁纵贯南北,九景衢铁路横亘东西。婺源县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