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办时间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5年。
2、具体位置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东街29号。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大昌南路19号。
3、开设专业有区别。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涉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行社管理系、饭店管理系、外语系等6个系和基础部等。
4、学校前身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山西省计划统计学校。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太原市28中,后经历太原旅游职业高中、太原旅游职业中专、太原旅游学校等。
5、学校办学规模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约200亩。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313.82亩,建筑面积126011平方米,图书137.06万册(含电子图书约102.8万册)。
2021年,北京、国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在全国各省旅游收入中排名第一,旅游资源丰富A景区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其次是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辽宁省 ,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创办时间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5年。
2、具体位置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东街29号。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大昌南路19号。
3、开设专业有区别。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涉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行社管理系、饭店管理系、外语系等6个系和基础部等。
4、学校前身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山西省计划统计学校。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太原市28中,后经历太原旅游职业高中、太原旅游职业中专、太原旅游学校等。
5、学校办学规模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约200亩。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313.82亩,建筑面积126011平方米,图书137.06万册(含电子图书约102.8万册)。
据统计,2020年山西省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和入境过夜游客33253.5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33251.87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16529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19.7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05.12万美元。

2020年山西省各地市游客接待量排行
1、晋中市
游客接待总量:4473.13万人
旅游收入:407.74亿元
2、太原市
游客接待总量:3594.04万人
旅游收入:354.61亿元
3、临汾市
游客接待总量:3399.56万人
旅游收入:301.20亿元
4、大同市
游客接待总量:3328.90万人
旅游收入:290.79亿元
5、长治市
游客接待总量:3290.74万人
旅游收入:271.22亿元
6、晋城市
游客接待总量:3264.91万人
旅游收入:289.26亿元
7、忻州市
游客接待总量:3226.81万人
旅游收入:281.00亿元
8、吕梁市
游客接待总量:2638.8.万人
旅游收入:232.84亿元
9、运城市
游客接待总量:2634.46万人
旅游收入:231.79亿元
10、朔州市
游客接待总量:2038.70万人
旅游收入:138.61亿元
11、阳泉市
游客接待总量:1363.47万人
旅游收入:120.65亿元

晋中市作为旅游大市旅客接待量超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超400亿元;阳泉市旅客接待量仅1300余万人次,排最后。
运城作为旅游大市有点意外,仅排在第九位。可以看出运城还不是一个旅游强市,至今没有一个5A级景区!
1、创办时间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创办时间为1985年。
2、具体位置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东街29号。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大昌南路19号。
3、开设专业有区别。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涉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旅行社管理系、饭店管理系、外语系等6个系和基础部等。
4、学校前身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山西省计划统计学校。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原太原市28中,后经历太原旅游职业高中、太原旅游职业中专、太原旅游学校等。
5、学校办学规模不一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约200亩。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区占地313.82亩,建筑面积126011平方米,图书137.06万册(含电子图书约102.8万册)。
个人觉得现在可以来我们山西旅游,我们现在全省已经没有疫情,而且我们的日常核酸检测也很到位,疫情防控的挺好,只要你所在的地区也木有疫情,而且有核酸检测报告还有健康码,就可以来,现在的山西旅游正好,风景秀丽,人不太多,能玩好。
平均湿度59%。
山西被誉为北国的“清凉之都”。山西四季宜居,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在26℃以下,平均湿度59%,与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湿度高度吻合。五台山、芦芽山、蟒河是著名的清凉胜地,密集分布着管涔山、太岳山、中条山等九大林区。
欢迎大家来山西旅游!
按照“防输入、保重点”的原则撤销部分疫情防控检查站点,保留入省公路通道和相关交通场站疫情防控检查站点。对所有经疫情防控检查站点省外入晋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行程码。
对近14日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旅居史人员,要进一步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予以劝返;
对近14日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市的其他低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要进一步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要在第一落点的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检测,签订承诺书,在核酸检测结果出具之前,点对点到达目的地,实施“7+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对省外其他地区人员,凭健康码、行程码“绿码”正常通行。进入后主动报备,尽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市域内流动人员、车辆一律放行。
02
全市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员工、学生及共同居住人员,近期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市;教职员工、学生纳入常态化疫情监测范围,每月抽取一定比例进行核酸检测;全市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自11月23日起恢复线下培训,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门要求执行。
03
自11月23日起,解除退热药品销售管控。“一退两抗”药品实行实名登记销售管理,需要索取购药人员的身份证信息进行登记,测量购药人员体温,并查验购药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对体温正常,健康码显示绿色,且行程码显示近14天内未出入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方可销售“一退两抗”药品。对异常购药人员,应劝导其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采集购药人员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属地防控办和市场监管部门。
04
全市室内文化场馆、网吧、健身房、演出场所、歌舞娱乐场所(KTV、舞厅、游戏游艺厅)、酒吧(清吧、慢摇吧)、台球厅、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密闭场所自11月23日起开放。开放后各场所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接待量不得超过满额接待人数的75%。棋牌室继续暂停营业。
05
全市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集贸市场、交通场站等公共场所继续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发现近14日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旅居史的人员,要立即报告当地防控办,并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06
全市景区景点、农家乐自11月23日起开放,但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演出活动继续暂停举办。开放后各景区景点、农家乐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全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开展跨省旅游业务返晋后,要第一时间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暂停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07
全市酒店、餐饮、饭店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控就餐人数,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实际就餐人数不得高于正常接待量的75%。
08
继续暂停到有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市的道路客运班线;出租汽车加强动态监控,不得到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发生地运营;网约车、顺风车原则上不经营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发生地业务;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营运车辆。出租车、网约车离晋入京需将车辆信息、乘坐人员信息报备至交通部门。
09
全市各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施工场地、住地的出入口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其从业人员就地生产生活,原则上不招揽有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市旅居史的从业人员。
据了解,未来7年山西省将新设平遥、阳城、洪洞、太谷、闻喜、灵石等13座城市,省内城市总数由目前的21个增至34个,建制镇达到600个左右,城镇人口总数将达到1520万人至1590万人。到2020年,山西省城市总数将达到42至45个,城镇人口将达到1940万人至2020万人。届时,城里人的数量将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比例超过一半。
今后几年,山西省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其中小城镇仍然是该省农村城市化工作的重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启动,各种鼓励富裕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始向小城镇集中,全省已出现了100多个1-3万人的小城镇。这些城镇有的是交通枢纽型,有的是工业主导型,有的是商业贸易型,有的是重点工程带动型,有的是文化旅游型,有的是城郊卫星型。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日益成为沟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山西农民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泽州县巴公镇建有科技文化中心、娱乐城、洗浴中心、公园,而且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农民享受着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无论什么季节去都可以,但是11月份去山西的话,天气比较凉,尤其是山里,所以游客去的时候一定要备好外衣,注意保暖,冬季是个不适合旅游的季节,但是冬季去旅游往往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不一样的景色,可以观赏冰天雪地滑雪泡温泉,也是个不错的体验。
首先就是云冈石窟。它是我国第1批5a级旅游景区。石雕群绵延1公里,从大到小,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被称为是中国雕刻艺术的宝库。
门票在150元。冬季去的开放时间在早上8:30到下午5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武周山麓
第2个就是解州关帝庙
这里是武庙之祖,寺庙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走进大厅迎面可见巨大的关公雕像,一身武王打扮,神情刚毅肃穆。
门票为70元。冬季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
第3个就是杏花村。这里有着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以酒而闻名。
第4个就是壶口瀑布,是我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最大的黄色瀑布,即黄河峡谷,黄土高原,石塬村寨为一体展示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从300米涨速为50米,飞流直下,十分壮观。冬季的门票减半46元。
第5个就是神池国家登山步道。下雪后去这里,到处覆盖着白雪,当你走在神池步道上,两旁的树木枝头,树梢都挂满厚厚积雪,车轮噪音污水,一切现代化污染在这里没有出现,只有纯净的蓝天白雪,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看到小动物留下的脚步。
第6个就是平遥古城,这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称为是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我国唯一一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第7个乔家大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山西有不少的温泉度假村,滑雪场,农家乐,冰雕景区。在寒冷的冬季,带上家人和朋友可以去体验一番这个另类的冬天。
首先了解山西这个城市。一方面说,古代祖先筑城兴市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权职能外,客观上对城乡人民发展商品交换,
保护城内工商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城市逐步成为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
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山西是美丽的城市所以才回去开发旅游资源因为有它的优势,这里应该有当地的传说或故事吧 用这点都可以吸引人群。
以此成为令人想往的地方。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
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的文物价值,而且,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
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引用)
一、山西旅游资源特点
(一) 自然旅游资源基础雄厚,但空间组合性较差。
山西自然风光秀丽,主要以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为主体构架,充分体现我国北方“粗犷、雄厚”的风光特色 。已开发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芦芽山、灵空山、绵山、历山、老顶山、灵帝山、卦山、天龙山、五老峰等。另外还有大同火山群,集中了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火山近30余座火山,保存完整,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天然水景资源以规模壮观的大河、流泉、飞瀑最为突出,著名的有黄河、汾河、桑干河,壶口、娘子关瀑布及汤头温泉,奇村、顿村温泉,夏县温泉等,位于运城盆地的运城盐地,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湖泊旅游胜地。另外,山西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既可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博物馆,又可作为一项不可多得的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旅游资源。
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远离城镇,资源之间组合性差,很少有比较集中的景点群出现,加之交通不便、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从而使旅游景点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得不到延长,不仅给资源开发增加难度,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目前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却很多是“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局面。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宗教建筑为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上相似性大,吸引力相对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全国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筑属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占70%以上,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国家保护级文物名列全国第3位。省级重点保护古迹300余处,县级保护的历史文物达2000余处,因而有“中国地上历史博物馆”之称,大部分文物古迹,壁画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者区。目前,有国家级及省级保护的革命纪念地16处,大部分已开发瞻仰、凭吊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构成山西省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
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是不断发展的传承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山西有许多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寒食节、添仓节、油糕节等民间节日;剪纸、面塑、皮影戏,身歌剧、民歌、地方戏曲、社火、灯展、庙会及丰富的地方特产,汇聚为山西民俗风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村、乔家大院、河边村等三处民俗博物馆,分别反映了全省南、中、北三个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
从总体评价,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秦佣那样资源垄断性高,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古迹名胜。(2)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显著。全省仅寺庙、殿堂、道观就有3000处之多,这种状况不利于旅游活动层次的提高。(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配合较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色和历史的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常常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两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紧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使旅游地形成一种综合的组合形式,游客可以通过一景、一地的旅行和游览,既饱览了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同时又能达到考察研究、论古探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壶口瀑布、北武当山和五老峰中,除壹口瀑布外,其余四个皆是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点缀有宗教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 山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 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场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及康体等专项旅游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对山西的国际旅游业更为不利。山西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等观光旅游资源为主,而为满足各种特殊旅游活动如度假、休闲、娱乐、购物、寻奇、探险等专门层次需要的旅游资源较为缺乏,因而跟不上国际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虽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着手开发了几个旅游度假区,但是从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和应具备的区位条件来看,山西在短期内不可能建成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度假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外出观光旅游已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之一,对于居民收入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更是如此。1996年,国内旅游区人数已达6.4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而且国内旅游业已超出国际旅游业产值。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9.5-10.3亿人次。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有力拉动力。一方面,山西有着紧靠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区位,“近水楼台可以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旅游业处于以观光型为主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现阶段居民出行旅游的目的地一般为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旅游地,这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融合一体为资源特色的山西旅游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机遇。
(二)从旅游客源市场看山西旅游业的地位
首先,山西国际旅游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包括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总的来说呈递增趋势(表1)。从1980年到1996年16年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0.6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2%,旅游外汇收入年增长率为20.4%,旅游业作为一项创汇产业在全省的外贸体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全国国际旅游发展状况来看,山西国际旅游业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自治区(除台湾)中,从1986年到1996年,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及旅游创汇比一直在第24-28位间徘徊,即使是在较大增长的1996年,亦仅位次第26位,仅多于宁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其次,国际游客入境平均停留时数短,消费水平较低。1988年国际游客在晋停留天数为每人次1.43天,人均购物消费26元(人民币外汇券)。1996年增加到2.8天,但人均日消费仍低于同周边的河南、陕西等省。旅游商品销售额低,是影响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国内旅游的市场前景看好。相对于国际旅游市场来说,山西国内旅游市场比较活跃,而且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表2)。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不足400万人次,1996年增加到1318万人次,回笼货币相当于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30%,而且国内旅游人数及回笼货币数额超过新疆、江西、吉林等省,与福建、黑龙江等省接近,这说明相对于国际旅游业来说,山西国内旅游业在全国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三、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及问题
(一)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条件
从山西旅游资源吸引范围分析,由于山西旅游资源属于国际吸引向性的国际级和国家级资源较少,目前只有五台山、壹口瀑布、大同云岗石崖、解州关帝庙、恒山、应县木塔等景区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而这些资源中又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西安泰佣、广西桂林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一些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短期内也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相对来说,山西旅游资源中具有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的旅游点服务,尤其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黄崖洞风景区、管涔山风景区、灵宝山风景区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的景点,虽然目前还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但却能引起国内及省内大中城市旅游者的兴趣,发展国内旅游潜力很大。
从旅游区位条件来看,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带,位于京津、西安、中原(洛阳、郑州、开封)三大旅游热点之间,这对山西旅游开发即是优势也是劣势。首先,由于缺乏便捷的国际交通口岸,加之距主要客源国较远,从入境海外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看成为劣势。1995年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的资料表明,在来华旅游者中,只游览1-3座城市的旅游者占74.2%。就华北地区,京津、西安及中原地区是国际旅游的热点,1996年这几个地区的海外旅游人数为北京218万人次,陕西51.04万人次,河南24.2万人次,而山西只有9.6 万人次。由于缺乏与这三大旅游区竞争的高垄断性旅游资源,山西只能定位在上述旅游区的分流区层次上,而分流区的市场是较小且不稳定的。这种状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估计不会有较大转变。另一方面,旅游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达的国际旅游离不开发达的经济水平及外向性经济的推动。而山西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山西“煤炭大省”对旅游资源的形象及游客心理的影响,也成为山西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限制因素。
其次,对于国内旅游客源来说,由于国内旅游的主体是大中城市居民,山西周围有京津、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及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山东和河南省,有可观的市场潜力。随着太旧高速公路的开通,风陵渡,太阳渡黄河公路大桥的建筑及侯西、侯月铁路线的正式通车,山西与京津、冀、陕、豫的交通状况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太原到原平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形成从京津冀到山西东部的旅游环形线路,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者利用双休日到山西旅游已成为可能。所以,着力开拓周边地区客源市场,是山西近期内的主要目标。与南方旅游资源相比,山西旅游资源有着南方所不具备的雄深、粗犷的奇险的特色,而且众多的山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都是消夏避署、回归自然的好去处,这些都可作为山西开拓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准则。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群众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多、风险小”的行业特点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的科学分析和了解,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项目近距离重复,质量品位低,不适应市场需要。例如前一段时期在全国兴起的“人造景观热”影响到山西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造景观在内容、形式及制作上都显得粗糙、混乱,经不起推敲,令游人观一而三,游兴索然无味。这样的景点也许暂时能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内在的特性决定了其生命周期短,因而不会维持很久,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很多人造景观往往附着于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之中,破坏了原有资源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山西旅游部门急需理顺管理渠道,对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及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真正从长远着眼,运用可持续发展及永续利用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
其次,在旅游资源区域开发过程中,管理机制不顺,缺乏整体协调,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个风景名胜旅游区内,可能有五个同等级别而又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分别是风景管理局、文物局(治)、宗教局(处)、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由于各自管理体制不一,投资重点和利益也不一样,致使景区在投资、建设等方面不能配套协调。如壹口风景区是全国四十佳之一,瀑布属于风景局管理,投入大量资金,而与之一体的“旱地行船”和清长城是文物局管理,认为只是一般文物,不作重点开发,所以使景区建设一直不能整体同步进行,影响景区价值的发挥。这种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的局面严重困扰着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其次,各旅游区之间缺乏区域间的联系和协调,造成了旅游区间的盲目竞争,同时也难以形成通畅的旅游线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四、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旅游区域开发仍处于开发的生成期阶段。根据经验,在这一阶段中,旅游业的关键性举措主要是要丰富风景点结构,加强景区建设。具体开发对策如下:
(一)按照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区域开发模式。
由于旅游资源区域开发的财力和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所以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选取项目投资时,应该首先在资源质量高,旅游基础好的部分地区实行择优发展战略。山西每年可用旅游开发的资金约2000多万元,应把这些不同渠道来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重点景区的建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整体规划,统一布局。从全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同、扬州、太原、临汾 、运城为主体的八大旅游区格局,各旅游区资源丰度不同,开发程度也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单一腹地”开发模式
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地区,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重点开发一、两个场所值大,等级较多的旅游景点,把集中开发的几个旅游地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加和完善来带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单一旅游中心地——腹地体系的蛛网式结构。如吕梁旅游区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吕梁山区,旅游业刚刚起步,今后应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风景区作为重点投资开发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其影响,还可与距其不远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联合开发,以二者旅游规模的扩大来带动 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
2、“等级序列”开发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游区属于旅游资源价值大,开发程度较高的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多级别的旅游中心地,而且这些中心旅游景区在区域内已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对旅游区的功能、规模及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旅游区的资源开发应以中心旅游景区为依托,在不断完善中心景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和建设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作为次一级的增长极,逐步形成旅游中心——次级旅游中心——旅游腹地的通道网落式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如忻州旅游区中,五台山风景区是忻州地区的一级旅游中心地,区内其它旅游景点虽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目前还未能达到象五台山那样的吸引规模。今后除继续开发五台山各个台顶,开通改造台怀镇至五个台顶的道路,配套完善各台顶的服务设施等项目外,应加快开发管渗山——芦芽山风景区及代县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它们同五台山景区的联系,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动忻州旅游区向更高层次迈进。
3、“多核一共生”开发模式
在拥有若干个特色各异,规模相似,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区内,应充分发挥各旅游中心景区的功能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多旅游中心——腹地网络式的中心集合体,共同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如运城旅游区,区内存在着多个级别较高的旅游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 山)云(梦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景点都已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其次,近年来与河南省联合开发的“黄河游”项目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因此,运城旅游区应继续完善“黄河游”及“关公故里游”等项目,大力开发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观光、避署、休养、科考旅游,修复永济鹳雀楼及唐开元铁牛馆,舜都萍坂古城;加强各中心景区的联合,开发环状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防国内旅游市场。
(二)选定目标市场,针对市场进行资源的开发及设施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遵循一定的市场原则,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市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营、所以,客源目标市场的正确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山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业相对于国内旅游业说,短期内还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付出比国内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山西不应再把重点放在国际旅游上,而应从实际出发,把眼光移到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着眼发展大众化旅游,开创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旅游形式和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旅游者的宣传促销,为一般群众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旅游条件,同时积极创造发展国际旅游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稳步发展。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状况、旅游业基本运营态势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笔者认为,山西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该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逐步培育进军国际市场的配套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发展。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