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定都今广州番禺
是的
山东琅琊在吴越争霸期间,先后被吴国、越国势力进入,越国更是一度在这里建立都城,以图争霸中原。
后来受到齐、楚两国的压力,越国又将首都南迁回姑苏,但是北方的都城作为据点还是被越国持续控制,直到越国灭亡。
上世纪80年代,广州先后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遗址的地下石构建筑、南越国御花园和南越国宫殿遗址,其中南越王宫署遗址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被评为国家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王宫署遗址包括两个部分:南越国宫署御花园和南越王宫署主宫殿区,其遗址主要在现在的广州儿童公园位置。
胡志明市是越南 最大也是最为繁华的城市,它旧称“西贡”,曾为南越的首都,后来在1975年为纪念胡志明,而改名为胡志明市。
秋风立马越王台
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
十七史从何说起
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
三千劫几历轮回
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頭條萊垍
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夫差(?—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吴国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夫差出生时属于后期,所以夫差是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公元前465年),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越国定都会稽(绍兴),勾践是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垍頭條萊
南越国不是越国。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武帝所灭,传五世,历93年。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而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广东东部和北部以及福建北部,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势力范围一度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南越国的北部边界一直到南岭,包括今天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恭城、贺州,广东北部的连山、阳山、乐昌、南雄、连平、和平、蕉岭一线,大部分地区与长沙国交界;东部边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与闽越交界;南部边界一直到今越南中部的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的地区;西部边界到达今广西百色、德保、巴马、东兰、河池、环江一带,与夜郎、毋敛、句町等国交界。南越国的领土包括了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陆地面积为41万平方公里),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立国之后,赵佗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在郡的设置上,赵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并把象郡拆分为交趾郡和九真郡。 南海郡大体包括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区域,秦时设有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县,南越国建立之后,赵佗又在此基础上增设浈阳、含洭两县。其中番禺县是南海郡的郡治,也是南越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广州市越秀区内。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发掘出了南越文王赵眜的陵墓,1995年和2000年,又先后在此发掘出南越国宫署御花园遗址和宫殿遗址,证实了南越国都城的确切位置。 桂林郡包括了今广西的大部分区域,下设的县可考者有布山、四会两县,其中布山县是桂林郡的郡治,位于今广西桂平西南,1976年,在贵港发掘出土了罗泊湾一号墓,该墓的主人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南越国桂林郡的最高官吏(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苍梧秦王)。 交趾郡、九真郡包括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下设的县可考者只有象林县。
越王勾践不是广西人,而是今浙江绍兴人。
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成语“卧薪尝胆”,说的就是他。
但勾践作为越王,其所在的越国,是古时越地之一。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自江以南则曰越”,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
老挝和越南以前是从来不是同一个国家。 周朝至汉朝时存在越裳或者叫掸国,曾向周成王与王政君时代献雉。
唐代时中部及北部存在一堂明国或叫道明国,国王是高棉人,即是所谓的陆真腊或文单国。 七世纪至九世纪属真腊国,是所谓陆真腊,文化属于孟高棉文化。九至十四世纪属吴哥王朝。高绵衰弱后东南亚北方有一庸那伽国。是佬族与其他泰人对抗高棉的国家。 十三世纪这里有称为老抓,老丫,挝家与潦查的老族小国,最大是勐騒瓦。
澜沧王国时期 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为老挝历史鼎盛时期。“澜沧”为音译,其老挝语原意为“百万大象”。建国者是法昂,受柬埔寨吴哥王朝支持,势力至云南的十二版纳(车理)。国都川铜,后改名为琅勃拉邦。澜沧王国为明朝属国,在嘉靖始称南掌。十五世纪时曾受越南黎圣宗侵略,在川圹省盆蛮地区置镇宁府,琴姓老族酋长投降。十六世纪为躲避缅甸迁都万象。
明朝曾置老挝军民宣慰司。澜沧一直向越南纳贡至1694年。 三王国时期 18世纪分裂为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占巴塞王国。 外邦征服时期 1779年至十九世纪被暹罗征服。 1827年,越南明命帝(圣祖)乘万象阿努王与暹罗(泰国)交战之机,立即出兵实行分割老挝,攫取大片领土。
1827年五月,暹军侵占了万象城,阮朝迫不及待地就于六月强迫老挝以“自愿归附”为名,昭阿努为镇宁防御使(下领七县)。
昭阿努带着人丁、田亩册上呈阮朝,随后又以同样的手段,吞并了万象地区,在那里设镇靖府,侵占了华潘省桑怒地区,在那里设置了镇蛮、镇边二府;抢占了甘蒙地区(今甘蒙省),在那里设置了镇定府;强取了沙湾拿吉地区(今沙湾拿吉省),在那里设置了乐边府和甘露九州。
阮朝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劳寸矢”使吞并了老挝三分之二的大片领土。 189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城北象岗发现一座南越国时期大型石室墓。此墓凿山为陵,深藏于象岗腹心二十米处。令人惊喜的是,墓主竟是赵佗之孙———南越文王赵眛。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等一千余件(套)珍贵文物,被誉为近年来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第二代南越王赵墓的发现,极大地振奋了岭南学术界,也重燃了广州考古队找寻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墓的希望之火。千百年来,神秘的赵佗陵墓一直是岭南最大的历史之谜,考古队员从史书中只知道赵佗死后安葬在南越国的都城———番禺,但其具体地点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过去,广州考古队根据汉代王陵距离都城长安100余公里的线索,把寻找赵佗陵墓的眼光放在离广州几十公里的远郊山冈。而就在考古队的眼皮底下,在离汉代古番禺城仅1公里的象岗,发现第二代南越王墓。按汉代陵寝制度和南越合族而居、聚族而葬的风俗,考古人员因此推测,赵佗陵
墓亦在广州城的附近,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越秀山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