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1375年),浙江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又被称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也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所以又名刘伯温,有一段故事在里面。相传少年刘基去石门洞读书,初到那里时,见山青水秀,风景如画,便沉醉于山水之间,天天玩耍,荒于学业,无心读书。
教书先生见他这种表现,就拿出《荀子•劝学篇》给刘基,惩罚性地要他读一百遍。
哪知刘基只读一遍,就能背个八九不离十,再读一遍,竟然只字不差。先生叫他再读,刘基就不耐烦了。
教书先生又拿出孔子的教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刘基。刘基知道先生用意,但只是当面诺诺是听,过后还是收不了心,先生很无奈。
学习不够用心的刘基,因一次偶然之遇,受到了教育。有一天,他去溪边玩耍,突然传来棒槌击打之声,便遁声望去,只见溪边堆积着如小山般棉纱,一个年轻女子槌槌洗洗,一刻不停地劳动着。
刘基想,这么多的棉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完呢?这女子怎么不嫌烦?就在他正在思忖时,那女子口中飘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天下没有浣纱女,人间哪有衣暖身。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铁杵磨针为至理,问君攻书可专心?·····
刘基听了歌声,心中涟漪顿起,愧疚之感一阵一阵涌来,脸颊不由地红了。他转身一溜小跑,回到学馆书房坐下读书。
从此,刘基再也不荒于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勤奋攻书。他十分感激浣纱女的提醒,为警戒鞭策自己,就又给自己取名“百温”,以示自己千读百温之决心。后人尊敬他,又因他封“诚意伯”,就把“百”字改成“伯”,叫他刘伯温。
刘伯温(刘基)故乡青田今属浙江省文成县。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伯温的故居有一处。
刘基故里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
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刘伯温有孙子,最著名的孙子叫做刘廌,是他承袭了刘伯温的爵位,(约1361年-约1413年),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温州文成南田(旧属处州青田)人,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明代官员。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二十七日,刘廌袭封诚意伯,封为特进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洪武二十四年(1391),时朝中奸臣掌权,祖父、父亲均被胡惟庸所害,刘廌无心仕途,以奉亲守墓力辞,归隐故里盘古(现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新宅长寿村)。并将祖父的御书、诏、诰、行状集成《翊运录》,有《盘谷集》10卷传世。
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浙江人士,但其祖上是陕西人,在刘伯温年少时,天资聪慧,又非常好学,12岁便考了个秀才,方圆十里的人都叫他神童,1324年,年仅14岁的刘伯温到郡痒读书,他跟随教书先生学习春秋,春秋为儒家经典,一般人很难读懂,但刘伯温却默读了两遍便能知其意,言前人所未言,教书老师大为惊讶,称从未见过此等奇才,一部春秋,在刘伯温手里,基本每几天就学完了。
1327年,刘伯温离开学府,又跟随处州名士郑复出学习,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不阅读,尤其对天文,地理,数学方面更是爱不释手,1333,刘伯温进京赴考,考中了进士,在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战火不断,刘伯温返回家乡,在家呆了三年,1343年,朝廷将他任命为浙江行省考试官,后因朝中多人上书不满刘伯温,于是刘伯温上书辞官。
直到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为帐中谋士,帮助朱元璋开创了明朝,1367年,参与并制定了朱元璋灭元的战略,最后得以实现,在这八年中,刘伯温策划全局,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将朱元璋任命为太史令,并让刘伯温制定军法,整肃纲纪。
1370年,朱元璋授命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同年十一月,又将刘伯温封为开过大臣,上将军,守正文臣等,但在第二年,刘伯温便辞官回乡了,在1375年,刘伯温又不慎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后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刘伯温,他依据御医抓的药吃后,觉得身体更加不适,1375年二月,刘伯温拖病去面见朱元璋,向朱元璋表明了服用御医后身体不适的情形,结果朱元璋听后,只是说让他好好养病,几日后,刘伯温也自知时日无多,找来了两个儿子,交代完临终遗言后,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在历史中,刘伯温是明朝的文学家,其诗文以注重民生风气,为明朝开创了新的文风,其诗中,批判了社会,军事,政治的多种弊端,并在诗中阐明了他的主要观点。
在民间的传说中,刘伯温一直被称为是一位神人,有着“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对于书籍还有这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曾经在元朝大都的书店中翻阅了一本天文书,在翻过一遍后,他竟能背诵出来,在1513年,朝廷追封他为太师,并将刘伯温的后代都世封为伯爵!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早年生活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1311年7月1日)。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阅读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人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1324年)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 [编辑] 仕途 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之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编辑] 辅佐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一个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洪武三年(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又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每年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编辑] 晚年生活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推荐刘基故里
刘基故里位于福地文成县南田镇。此地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
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刘基故居(因拍电视剧《刘伯温》,重修了刘基故居)、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
周边自然景观分别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这些都让刘基故里呈现出天地人和的“天下第六福地”景象。
刘基庙(诚意伯庙):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分“王佐”、“帝师”两水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重,占地300O平方米。
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璟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刘基故居: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刘基墓(诚意伯墓):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系国家级文保单位。九支小山脉延伸至此,俗名“九龙抢珠”。
墓占地812平方米,墓前有石碑一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墓前有田形似墨砚,有小土丘。形似龙珠;左方有一品字山丘,形似笔架。
刘伯温不是邢台的,刘伯温是浙江省人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温州自来水来自文成珊溪大水库。珊溪大水库位于文成县珊溪镇西边,建于20世纪末。这里有飞云江自西而东流淌而过,水源丰富,于是政府决定在珊溪镇西边(飞云江上游)山势比较狭窄的地方修建了大坝,拦截蓄水,这之后珊溪水库就成了温州人民的大水缸。
刘伯温是浙江莆田人,名基,字伯温,他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是明朝开国功臣。
从小刘伯温就聪明过人,他10岁那年,家乡遭遇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老百姓交不起税,县官不管百姓死活,逼迫老百姓缴税,为了达到目的,县官便诬告老百姓聚众造反。

皇帝收到下面的报告,急忙派官员下来查访,并准备派军队镇压;当地的豪绅也是喜出望外,赶忙巴结上级,又是请客,又是送礼,并虚报乡里情况,把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列为反叛者,将这些人造了名册交给了皇帝派来的官员。
刘伯温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刘伯温把自己的主意告诉了父亲,父亲顿时愁云烟消云散。

第二天,刘伯温的父亲热情地把那个官员请到家里,摆上了丰盛的酒饭,把他灌醉后,抬到客房的床上,然后父子二人先放火燃着附近的一处草房,刘伯温的父亲跳进大火里,背起那个官员就往外跑。
那个官员惊醒后,看见火光冲天,顿时吓坏了,当他忽然想起花名册还在客房的时候,房子已经烧坏了,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京城去了
1、江心屿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瓯江中,为冲积型岛屿,形成时间史无记载。江心屿成为游览胜地的历史最迟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岛上留下足迹,赋有诗文。主要景点有文信国公祠、东塔、浩然楼、谢公亭、来雪亭、凌云桥、澄鲜阁、共青湖、情人岛等。
2、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新城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防范倭寇而筑。整座城堡呈长方形,总面积0.35平方公里,周长2.68公里,筑有敌台13座;堡墙以夯土筑成,外砌石块,墙外掘有护城河。
3、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雁荡山以山水奇秀而闻名华夏,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雁荡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广大,包括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石梁、显胜门等六大片区,各领风骚,各具特色。
4、刘伯温故里景区
刘伯温故里景区,位于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包括刘伯温故里和百丈漈两个核心区。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名声甚至不输诸葛亮。刘伯温故里主要景点有刘基庙、追远祠、刘基墓、刘基纪念馆等。百丈漈为一处瀑布景观,落差达353米的三折瀑布飞溅落下,美妙异常。2020年,刘伯温故里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
5、楠溪江风景区
楠溪江风景区,位于温州市永嘉县,总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共包括大楠溪 、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等7个景区,大小景点800多个,代表性景点有龙河古渡、石门台、芙蓉三崖、藤溪潭瀑、陶公洞、永嘉书院、苍坡村、芙蓉古村、子岩、崖下库、丽水古街等。
6、碗窑古村
碗窑古村,位于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明洪武年间形成村落,是清代浙南地区著名民窑所在,因主要生产民用粗瓷碗而得名。古村落内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戏台、古寺庙。电影《长恨歌》曾经在村内取景。
7、玉海楼
玉海楼,位于温州市瑞安市道院前街5号,为中国古代东南地区著名私人藏书楼;占地近8000平方米,包括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两部分。玉海楼由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衣言为瑞安本地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喜藏书。玉海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雪溪胡氏大院
雪溪胡氏大院,当地俗称石门楼,位于温州市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由胡东伟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胡东伟为光绪朝诰封奉直大夫,除胡氏大院外,凤垅厝、凤垅头厝等民居也是他的杰作。胡氏大院占地4000多平方米,布局严谨,体系完备,工艺讲究,堪称宗族建筑的精品,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泰顺廊桥文化园
泰顺廊桥文化园,位于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是一处以展示古代廊桥为主要内容的景区。景区内的两座廊桥——北涧桥、溪东桥有中国最美廊桥的美名,是泰顺诸多廊桥的优秀代表。2006年,泰顺古廊桥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芙蓉村古建筑群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是芙蓉古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芙蓉古城始建于唐末,为陈氏聚集地,现存古建筑主要有陈氏大宗祠、三星祠、如意街、芙蓉亭、明伦堂、将军屋、南寨门、司马第大屋遗址、芙蓉书院等。2006年,芙蓉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