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是珍珠滩、盆景滩。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
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经过两年修复,九寨沟景区部分开放;2021年9月28日,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
红崖谷和绵山,两个都是很好玩游玩景区,相比较而言,红崖谷更好玩此。
红崖谷景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板山村,奇峻险艰,极具太行特色。主要景点红崖湖、白鹿古镇、林溪花海、环山云梯栈道、玻璃索桥”等。红崖谷景区自然景观优美、极具太行特色,清溪潺潺,石板纵横,小桥和山石相得益彰,非常好玩,值得一游。
青城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距成都市区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景区大门前坐索道上观音阁,再上山是上清宫,老君阁,观音阁下走是景区外有圆明宫(圆明宫道家辟谷养生研修院,白云观,玉清宫景区,但圆明宫、白云观、玉清宫都不是在景区内。
岷州是甘肃省岷县。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其中以“岷归”最为闻名,是“中国当归之乡”。此外,岷县还是“中国洮砚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岷县的主要景点有狼渡滩湿地草原、双燕生态景区、岷州会议会址等。
松潘县古称松州,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起点。
茂县汶川,以前称为茂汶,是2008年5.12大地震中的重灾区,震后新建的茂县古羌城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
都江堰市,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千年。
成都,天府之国的核心地区。
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闻名。
宜宾,岷江与金沙江汇合后,在这里成了长江起点。
你好!甘肃红色旅游景点有8出1,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3,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4,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5,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6,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甘肃省兰州市7,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8,张掖市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不要门票,免费开放的。狼渡滩风景区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岷县城以东70公里的闾井镇年家庄和狼渡村周边处,占地90多万亩,省道306线穿境而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平原丘陵地貌。境内山体浑圆,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宜人,河流纵横,草原广阔,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4.9℃。草原、森林景色优美,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茂,野生动物甚多,经常有狼在这里觅食饮水,狼渡滩因此而得名。境内道路宽阔畅通,交通十分便利。
岷山有四大特色 给四川人民带来四大福音:
第一,它是岷江、涪江和嘉陵江上源白龙江的发源地,也是 白龙江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所以,它是四川水源 的主要供给地;
第二,岷山中多高山湖泊(海子),九寨、黄龙、牟尼沟、神仙 池等风景等都位于岷山中,这里正成为四川生态旅游线路的绝妙 地域;
第三,岷山境内森林密布,盛产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 梅花鹿等珍稀动物,现建立有唐家河、王朗、九寨沟、白河、白 水江、铁布等自然保护区,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四,岷山是红军长征走过的最后一道险关,所以才有“三 军过后尽开颜”的句子,现“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就修建在松潘 县的雪宝顶山下,成为一座新的人文旅游景观。
兰州到陇西 有首阳山陇西到漳县 有贵清山 遮阳山漳县到岷县 有二郎山 岷县到宕昌 陇原“小九寨”之称的---官鹅沟自然风景区, 参观红军长征休整之地---哈达铺长征纪念馆
①岷山积翠 主要是指玉女祠边草色青青,一派秀色。根据明代诗人江奎的"鸟声暗度斜 阳里"等诗句考证:"积翠"又指岷山山坡上栖息着大量的翠鸟。这种翠鸟岷州人俗称"捞鱼娃儿",长得非常可爱,美丽的羽毛,翠如绿云,每当傍晚时分到洮河里觅食,如箭穿星流,来往不绝。

02

洮水流珠
岷州城北的洮河,一到了冬天,有颗颗圆溜溜的冰珠,堆堆挤挤,历历落落地流淌,人们称为“洮水流珠”。

03

东坡晚照
岷州群山环抱。离城二里之遥的东山,挺拔矗立,高出诸峰。每当夕阳西倾,在落日的余晖里,展现出一片琉璃世界。远处天上横挂着缕缕霞光,烟岚含日色,摇荡入山村,夕阳明灭于叠藏河流水之中,构成一幅朦胧的彩色水墨画。岷州志载:东山下有苏亭,是明代岷州进士刘世纶创建。苏亭是因地为东坡会意而名,在那里观赏美景秀色,趣味无穷。又相传东坡之南纸坊村有晾经台,听说唐玄奘西天取经,不慎将真经掉在叠藏河里,在这里晒过经,"东坡晚照"是佛光在返照。
04

叠藏长虹
岷州城东叠藏河,河床宽浅,流水势急,每逢夏秋雨季,洪水泛滥。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岷州守备叶天植,于河边天然石矶处,修建大桥一座,宛如雨后彩虹,美丽壮观。到了康熙三十年,抚民同知汪元絅 ,又在桥北修了一座园林,取名"濯缨堂"。在此观望大桥,显示着千姿百态的妩媚。桥上游人如织,两边遥拂清荫,杂花簇集。桥下跳珠喷雪,气势磅礴,奔腾壮丽。


05

西岭晴云
岷州城西大沟寨的五台山,古称崆峒山。山下铁关门,是秦长城的起首处。山上观音湫池,是道教兴盛的胜地。山上松柏参天,翠染岗峦。"径仄云烟合",横岭开翠屏。雨后天晴,四围山色如洗,白云悠悠。放眼望去,使人心旷神怡,大有羽化登仙之感。传说,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有道士刘明一,在五台山上结庵修道,垂帘趺坐,五十年不至城市。置盆庵外,承露水浴身;榻侧驯虎,扬鸾尾帚迎送神仙。

06

南峰霁雪
岷州城南麻子川分水岭,是古雍州与梁州的分界线,古时曾建有江源寺。站在岭峰村的高峰,远望达拉梁一带的积雪。白雪皑皑,银妆素裹,犹如玉龙翻滚,蜿蜒曲折不断。这里有唐朝诗人卢照邻、吴融吟咏的诗篇。同时,也有"雪霁烟光暖,晴开瑞气浓",千村万户一片银装世界的景观。

07

北岸温泉
原名"布和天泉"。相传岷县城北门外普渡寺下侧有灵泉,早起雾霭萦绕,"紫烟生暖气,碧玉散寒飕"。同时,城外洮河岸边,多有优质泉水,莹光照人,不竭不盈,激之不浊,尝之味甘。口渴饮之,能治百病。

08

龙潭皓月
岷州城东龙望台洮河转弯处,形势险阻。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岷州同知郭之佑在洮河建立东、西二桥。东桥在城东十里龙望台西,西桥在城西二十里之地。到了天启年间,岷州怀念郭之佑的公德,在龙望台立祠,塑像于其中,焚香瞻礼者不绝。每逢望日当地附近百姓焚香后,晚上站在桥上望月,"水浸碧天天浸水,月光如水水如天",皓月映当空,不辨天与水,月光清彻见水底,潭中人影轻摇动,美不胜收。
你好,我是超级奶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是世界现存的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在一直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由秦蜀守李冰主持修建,距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都江堰的修建背景及过程。
修建背景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却是一个旱灾重地。诗人李白在蜀地之行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蜀道难》,其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便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然而造成这些的原因,与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山麓,流经多雨的四川盆地西部。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就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再说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改革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首先提出要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于是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过程
都江堰由宝瓶口、分水鱼嘴和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下面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一下修建过程。
修建宝瓶口
李冰父子邀请许多治水经验丰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做了详细地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但当时火药并未问世,他们便以火烧石,是岩石爆裂,最终在山上凿了个山口,因为形状酷似瓶口,故命名为“宝瓶口”。宝瓶口的修建使岷江水能够向东畅流,解决了东边地区的干旱问题,同时减少了西边的流量,使西江水不再泛滥。这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修建分水鱼嘴
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洪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能够使宝瓶口充分发挥作用,在开凿完宝瓶口后,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把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称为外江,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称为内江。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修建飞沙堰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决定在鱼嘴分水堤尾部,宝瓶口的附近修建了分洪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杂的泥石流便会通过江水环流流入外江,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名“飞沙堰”。
都江堰名称由来
建堰初期,都江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附近的玉垒山以前叫做“湔山”,而周围的氐羌人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都江堰叫作“都安堰”,因县得名。也叫“金堤”,这是以堤代堰,为了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
唐朝时期,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园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就是说竹笼装石头,称为楗尾。都江堰就改称“楗尾堰”。
宋朝时期,《宋史》: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都江堰的信息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4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