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天景区位于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又称一字天。该处有一座巨岩,宛若城廓,名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三个毗邻的山洞,其顶有裂隙100余丈,宽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观崖顶裂隙,可见天光一线奇景。一线天景区主要景点有一线天、楼阁岩、凌霄峰、石门岩和虎啸岩
福建最高的山是黄岗山,它位于闽北武夷山市境 内,是武夷群峰之顶巅,海拔为2158米,被誉为“八闽屋脊
1.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武夷山》
2.武夷山里一溪横。晚风清。断霞明。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
出自宋代李纲《江城子》
3.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出自宋代陆游《游武夷山》
4.我来武夷山,远意起千古。尝疑混沌开,疏凿未经禹。峡山犹古梁,洪涛莽回互。
出自元代熊禾《游武夷山》
葛仙山是在武夷山脉的,葛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的葛仙山镇,地处武夷山北麓,主峰葛仙峰海拔1096.3米,葛仙山景区面积50平方千米,号称“中华灵宝第一山”。
突出群山之上,清峻奇绝,群峰簇拥,是抒情揽胜的好地方。站在葛仙峰上,可揽四方云山,圭峰、黄岗山、鹅湖山、七星山、独竖尖……尽在视野之内。在此观看日出云海群山之巅,尤为荡气回肠,极尽壮观。
是江西怀玉山
怀玉山东连三清山、南接武夷山、西邻梧风洞、北靠黄山。怀玉,素称“天灵之窟”,因“天帝遗玉此山,山神藏焉”而得名。怀玉山风景区内,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12—16摄氏度,“盛夏夜盖被、立秋桃始熟”是山中气候的真实写照。
高山必有奇雾。变幻莫测的怀玉山云雾,不失为怀玉山另一番绝美的风景。俯瞰首尾相依、连绵起伏的千山万峰,只见云海滔滔、浩瀚无际、云雾悠悠、围山绕峦、飘逸舒展。一座座青山在云雾的缭绕中飘飘缈缈,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宛若姿态峥嵘、瞬息万变的海上仙山。雨后初晴,云海更是蔚为壮观,时而如飘逸的轻纱,时而如翻卷的波浪,辽远无际、一铺万顷的云雾,如千军万马席卷群峰,似海非海、似烟非烟,把怀玉山点缀得宛若佛国仙乡。
武夷山大王峰又名沙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位于九曲溪口北面,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山三十六峰中有“仙壑王”之称。
大王峰四周悬崖峭壁,仅南壁一条狭小的孔道,可供登临峰巅。这是一条直上直下的裂罅,宽仅尺许,中凿石级,可拾级盘旋而上。裂罅越高越窄,有的地方登临者需侧身缩腹,手足并用而过。明代徐霞客称其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有天鉴池,池水极清沏,虽旱不竭。池上流泉名“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升一梯,有升真观故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
武夷山大王峰
大王峰巅地势平旷,古树参天,积叶遍地。东壁岩罅间有升真洞,洞内有虹桥板跨空,船棺架临其上,历数千年而不朽,人亦莫能取。山顶上还有一条深不可测的岩罅,宽约一米多,下窥黝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送“金龙玉简”的地方,故名“投龙洞”。站在峰巅,俯瞰武夷群峰碧水,令人心旷神怡。
山顶有清庚子年(1900年)崇安南门潘氏建立的“云屏山房”。这个潘氏云屏山房,当时还出版过宋大学者的代表作“屏山全集”。潘氏祖孙三代都热衷地方教育,在大王峰上编著史籍,刊印大量书籍发行。可称为一个小型出版社
【作品赏析】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景定末,以忤贾似道,追两官,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明年,元兵东下,信州不守,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日日麻衣蹑屦,东向而哭。宋亡,居闽中,屡荐不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而北,至大都,不食而死,年六十四。门人私谥文节,世称叠山先生。有《叠山集》十六卷。《宋史》有传。词见《叠山集》卷三。
谢枋得的这首诗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此时,信洲失守,抗元失败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文天祥已经就义两年。蒙古的铁蹄从北向南践踏而来,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许多南宋旧臣纷纷投靠新主,孤忠的谢枋得面对国破家亡是怎样的心情?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1.3
2.造型奇特 山势险峻 大王峰
3.玉柱 火把 鲜花 竹笋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点如下:條萊垍頭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條萊垍頭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萊垍頭條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垍頭條萊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垍頭條萊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萊垍頭條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萊垍頭條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垍頭條萊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萊垍頭條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萊垍頭條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萊垍頭條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條萊垍頭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萊垍頭條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萊垍頭條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萊垍頭條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垍頭條萊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萊垍頭條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垍頭條萊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頭條萊垍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垍頭條萊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萊垍頭條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垍頭條萊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萊垍頭條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萊垍頭條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萊垍頭條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萊垍頭條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垍頭條萊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垍頭條萊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萊垍頭條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萊垍頭條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條萊垍頭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萊垍頭條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垍頭條萊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頭條萊垍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萊垍頭條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萊垍頭條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萊垍頭條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萊垍頭條
七十二洞:頭條萊垍
1、灵岩洞萊垍頭條
2、玉华洞頭條萊垍
3、投龙洞垍頭條萊
4、止止洞頭條萊垍
5、徐仙洞萊垍頭條
6、投阳洞萊垍頭條
7、梁房洞萊垍頭條
8、升真洞萊垍頭條
9、复古洞萊垍頭條
10、紫云洞垍頭條萊
11、水帘洞萊垍頭條
12、神仙楼阁萊垍頭條
13、宾曦洞萊垍頭條
14、风洞頭條萊垍
15、茶洞萊垍頭條
16、云窝萊垍頭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