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湾旅游要带什么?回去带什么伴手礼?
来台湾一定要有证件,主要是:台湾发的入台证,以及进出台湾、大陆或第三地需要的旅行证件,如,两岸直飞、直航需要往来台湾通行证(大通证),或是经由香港、澳门的大通证或港澳证,或是经由其他国家地区需要的护照。
来台湾不需要带很多现金,只需要少数现金,加上银联卡,在台湾的atm上可以取现金,也有很多商店可以直接刷卡。
来台湾多数要带洋伞、雨伞或雨具。防晒,防雨是必须的。如果会去高山,一件薄外套也是必须的,早晚会凉,以及,台湾的台铁车厢、故宫等地方,空调都颇冷。
最后就是一颗开放的心,以及放松的心情,来看看这个宝岛了。
从台湾回去什么值得带?
凤梨酥、太阳饼、牛扎糖一直都是这些年台湾最受欢迎的伴手礼,而这些糕饼糖广的确做得好,也真的好吃。
茶叶是台湾的名产之一,尤其是乌龙茶或高山茶(也是乌龙茶),如果有喜欢喝乌龙茶的家人、朋友、同事,台湾的乌龙茶是好礼物,不建议买一台斤5000以上的或得奖茶,除非你自己是行家,一台斤低于500台币的,也建议别买。
小文创礼品是这些年非常受到欢迎的,从台北故宫出 朕知道了 贴纸与相关产品之后,各种台湾的文创小商品都是青年游客最爱,诚品书店里大约都会找到你喜欢的东西。
面膜、美妆品则是女生游客大肆采购的东西,他们公认台湾美妆品便宜又好。
台湾有很多特产的,看朋友喜欢的类型,洞顶乌龙茶和高山茶很是不错,金门高粱也是一等一!
只推荐自己如果觉得不错的,广东顺德,澳门。
顺德的双皮奶一定要吃,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双皮奶。还有鱼饼,黑米圆子,粉,钵仔糕等都超好吃,还有很多明星小吃,煲仔饭等等。
澳门大排坊对面那条街的这个牛奶,强烈推荐,最好吃的牛杂,排队都要好久。还有奶茶,杏仁酥。我们当时买了杏仁酥,蛋卷,钜记手信,店非常多。沿街也有很多,卖的东西基本一样,肉铺类的,蛋卷,杏仁酥,还有很多糕点。杏仁酥确实很赞,层层酥脆,薄如蝉翼,甜而不腻
1.个人认为绝对排第一位的东西是西门町的“阿宗面线” 滑爽的大肠面线,加香菜,乌醋和辣椒,很合四川人的口味,汤头里的柴鱼对我们来说是新鲜的口味,但是非常顺口,属于5星级推荐~ 西门町那家是外带only的小店,只能够站在路边狼吞虎咽,士林夜市也有一间分店,可以落座,人头攒动,很是壮观~
2.肥前屋:台北日据时代遗留下来很多日式料理餐馆,这家算是和三味食堂 齐名的吧,我们清明去的时候三味食堂公休,只好转战这里,不过口味已经超赞了~价位适中,推荐生鱼片,鳗鱼饭和盐烤花枝(千万别吃酱烤)...
3.鲁肉饭:好吃,在新竹吃了一家,名字忘记了,应该是光复路上,就是我们的肉绍,重油重味后浇在白饭上面,搭配一点腌渍小菜,爽口~
4.“豆子”家的仙草芋圆冰-在台中市,东海那附近,甜品,冰。芋圆口感很Q,加之炼乳和仙草冻的爽滑,超好吃:)
5.包心粉圆--也是冰品,我是在宜兰的罗东夜市吃到的,就是小汤圆里面包了瓤(口感像豆沙,不知道是不是),以此为主料制作的刨冰状甜品,可以额外加甜豆花,红豆,爱玉之类的东西,有冷热两种吃法,推荐冷吃。
6.宜兰的老魏捏面--面的形状像猫耳朵,店家的汤头很鲜美,搭配有嚼劲的面,推荐。
7.客家菜:菜系整体推荐。吃过两次,一次在内湾的樱花屋,一次在南方澳一家海产餐馆,特别推荐客家菜的蕨类蔬菜,我最爱的是三苏,基本上内地没有这种原料以及吃法,绿色蕨类,和豆豉以及小鱼干一起香炒,口味极佳。此外客家菜的口味偏重,其实很合川人的饮食习惯,在内湾还巧遇了一个四川媳妇,难道也是循味而来?呵呵~
8.烤山猪肉串:在南投日月潭第一次吃,肉质好,盐烤,不加繁复的佐料,肉的本味非常香,好吃;
9.Coco 的“蜂蜜柠檬芦荟”--Coco是台湾随处可见的饮品店,他家的珍珠奶茶云云就不提了,单就这个名称有些拗口的“蜂蜜柠檬芦荟”,俺就已经被狠狠地征服鸟...
10.说到饮品,珍珠奶茶就一定要去“春水堂”--台中的艺术街有一间店,据说是珍珠奶茶的创始人,价格偏高,味道也没有尝出个特别来~呵呵,不过他家的小吃倒是味道不错~
11.鱼丸:在东海岸的南方澳,随便找了家吃了吃,就已经对成都家乐福的金牌鱼丸全无兴致了...
12.烧酒螺:在集集买了一袋,像我们过去买瓜子一样,用报纸卷一个尖尖的纸筒,里面装一个个的像小田螺一样,也是用辣椒炒出来的,但是有点甜味,用嘴一个个吸出里面的螺肉来,据说下酒是极品,味道很像成都的冷淡杯小菜,建议大家选中辣即可(大辣把我的嘴都熏肿了...)
13.猪血汤:在台北的路边摊吃的,吃中饭的时候店家搭配的汤,很简单的东西,猪血+酸菜+香菜,一句话,好吃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肉馅米粒饱满,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而这么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在东海夜市就能找到。位于东海大学西门町的官之霖大肠包小肠,是东海夜市里颇具特色的小吃。
鼎边锉
许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日本NHK独家专访,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鼎边锉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 “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蚵仔煎
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如今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再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最后画龙点睛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 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这家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儿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壮观。更怪异的是顾客经常大排长龙等待,再端着那碗面线到店家设在柱子旁边的调酱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这小小的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
甜不辣
有50多年历史的赛门甜不辣一直安稳地坐在台湾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为它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充满了变化与想像。赛门甜不辣的招牌来自70年代风靡台湾的国外电视剧《七海游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赛门·邓普拉,由于“邓普拉”与“甜不辣”的发音接近,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店号。赛门甜不辣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也是保证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来不曾改变,一碗甜辣酱混杂的美食就在这里多年如一日地任凭风霜改变。
列舉下幾家電視台目前主要的節目好了:
吳宗憲跟漢典 Lulu的《綜藝大熱門》,經典節目~
吳宗憲搭檔他女兒Sandy的《小明星大跟班》,認真覺得她會是主持第二代最快出頭的新人~
黑人跟補教名師徐薇的《上班這黨事》,職場和現代女性情感類話題的集散地~
利菁回歸以後,跟伊林合作新開的《麻辣天后傳》,目前的話題熱度還不穩定~
吳宗憲跟KID一群人的《綜藝玩很大》,經典節目x2~
藍心湄最知名的《女人我最大》,女生間最風靡的女性節目,很多彩妝 髮型 穿搭老師的娘家~
小燕姐回老東家TVBS再開的《小燕有約》,訪談內容和嘉賓都不錯~
羅志祥和愷樂一群人的《娛樂百分百》,也是大小S以前的主戰場~
梁赫群和小禎的《二分之一強》,《世界青年說》的台灣版本,不過主攻的是情感話題~
屈中恆 庹宗康和孫鵬主持的《國光幫幫忙》,直男癌和女性愛好者最喜歡的節目~
曾國城跟阿基師的《型男大主廚》,嗯,就是教你煮菜,城城的翻身基本盤~
小鐘 鮪魚跟詹姆士的《愛玩客》,行腳類節目的經典~
依照每天AC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能夠榜上有名的主流節目大概就這些,其他像《瘋神無雙》《來自星星的你》之類的節目還是有啦,只是沒看過幾集就不亂介紹了~
大陸最近的台灣節目購買量不多,更新節目的速度也比較慢,有時候網上都是前兩個月的內容,有可能的話直接追節目會比較有連續性,也比較能瞭解笑點~
至於大陸的綜藝節目由於無法在台直播,基本都是「中天」力挽狂瀾地購買版權,但是還得做一些廣告內容 節目編排方面的技術處理以後才能進行播出(P.S. 也有部份電視台會用新聞時段來轉播),自己的飯夠吃,加菜的價格和人事成本又不算太便宜,呈現給觀眾的數量也就相對較少(P.S. 愛奇藝等OTT業者這兩年積極來台開拓事業,可以以觀後效)~
當然了,《全能星戰》《隱藏的歌手》等綜藝節目也是有引進,但是話題熱度顯然不如你所提及的兩檔綜藝節目,所以你要說什麼大陸節目在台灣最紅,如其他知友所言,古裝類的戲劇在這兩年大量來台,討論度反而更高~
折叠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肉馅米粒饱满,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而这么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在东海夜市就能找到。位于东海大学西门町的官之霖大肠包小肠,是东海夜市里颇具特色的小吃。
折叠鼎边锉
鼎边锉许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日本NHK独家专访,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鼎边锉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 "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折叠蚵仔煎
蚵仔煎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如今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再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最后画龙点睛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 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折叠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阿宗面线这家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儿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壮观。更怪异的是顾客经常大排长龙等待,再端着那碗面线到店家设在柱子旁边的调酱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这小小的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
折叠甜不辣
甜不辣有50多年历史的赛门甜不辣一直安稳地坐在台湾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为它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充满了变化与想像。赛门甜不辣的招牌来自70年代风靡台湾的国外电视剧《七海游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赛门·邓普拉,由于"邓普拉"与"甜不辣"的发音接近,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店号。赛门甜不辣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也是保证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来不曾改变,一碗甜辣酱混杂的美食就在这里多年如一日地任凭风霜改变。
折叠棺材板
棺材板棺材板为赤崁食堂创始人许一六先生所研发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鸡肝和蕃茄酱夹在吐司中,称为鸡肝板。许一六先生在尝过后,将其改良以厚片 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面糊、鸡肉、马铃薯、青豆仁、虾仁、花枝将挖去的面包皮盖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类似西餐中的沙拉面包,再加上使用刀叉进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发出来的独特小吃,由于食客戏称其形状似棺材,因此老板以此命名为棺材板,颇具有恐怖气息的名字。
折叠彰化肉
彰化肉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经过配制炊蒸,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浇洒特制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搅拌而成的甜酱,加上上等壶底酱油。吃起来感觉皮脆馅香,味道可口。
折叠姜母鸭
姜母鸭这是80年代后期在台湾流行起来的进补小食,将台湾特产的红面番鸭煮熟,取鸭肉和老姜(也被称做姜母),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药的药材包,混合放在客人面前熬煮,炭火更佳,好似鸭汤火锅一般。
折叠牛肉面馆
忠孝东路清真黄牛肉面馆著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国治先生强烈推荐,号称:"纯粹鲜香上,此店全台北称第一"。牛肉汤香醇、鲜腴、净清,不带一丝其他作料味(如豆瓣、花 椒、肉桂、沙茶、番茄、酱油)。有的行家在吃面时欲极尽酣畅淋漓,特嘱牛肉另搁放一盘,只全心大口呼噜吃面,肉仅偶夹一两片,所剩肉片打包带走回家。
折叠生炒花枝
生炒花枝仅凭"生炒花枝"这个美名,就当先品为快。"花枝"是由主料鱿鱼,配以各类竹笋、胡萝卜熬制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为鱿鱼上部有十个肉腕,形如花枝,于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会感觉到鲜美汤汁溢出,而滑韧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绝。
台湾最出名的特产是凤梨酥,值得带回来让亲朋好友品尝。
1、凤梨酥相传最早起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其凤梨闽南话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而凤梨亦是中国台湾地区祭拜常用的贡品,取其“旺旺”“旺来”之意,所以在当代台湾婚礼习俗中,也是广为应用,深受民众喜爱。
2、制作凤梨馅的时候,需要把冬瓜先脱水再剁成蓉。因为凤梨馅里的冬瓜主要作用是提供瓜肉纤维,挤掉冬瓜里的水分,可以避免冬瓜的味道混入到馅里,影响馅的味道,只留下冬瓜肉纤维让我们利用就可以了。
3、无论是冬瓜还是菠萝,采用的都是剁成蓉的方式,而不建议用食品料理机直接打成泥。虽然剁成蓉比较麻烦一点,但这样不会破坏瓜果里的纤维,使馅的口感更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