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属于中北部地区,在中国地图的中北部方向。
下图红色标记处即为山西: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俗话还说,山西是表里山河,人杰地灵。所以,在山西地界,无论你走到哪儿,旅游景点都很丰富。
不过,非要在诸多城市中推选一处旅游景点最丰富的地方,那么个人认为,非大同莫数。
云冈石窟
世界闻名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大小造像有5万多尊,早在1961年就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
悬空寺
悬空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始建于北魏,后经历代重修,现今留存的建筑均为明清翻修遗留。悬空寺最大的看点在于,全寺建筑都悬挂在90度垂直的峭壁上,沿着山崖由南向北一字排开,惊险壮观。
恒山
恒山位列五岳之北,传说这封号还是舜帝封的,2017米虽不算高,但胜在山上怪石争奇、古树郁葱、亭台楼阁,匠心独运。山间留存有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古建。
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尽管历经战乱,城墙的东西南北四座主城门,以及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依然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近年来,经过仿旧如旧的修缮,大同古城墙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旅游景点,尤其是每年正月的灯展,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欣赏。
华严寺
华严寺就在大同市中心,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其名来历出自《华严经》,喜欢辽金文化的旅游者不可错过。
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末年,当时是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子朱桂王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历山、庞泉沟、芦芽山、蟒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应县木塔。
1、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3、应县木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4、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5、蟒河
蟒河,亦称漭河、莽河,黄河支流沁河的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南指住山麓花野岭,由北向南,流经晋城市阳城县、河南省济源市、孟州市,分为两支,再经温县、武陟县,在武陟县分别入黄河和沁河。 全长130公里(一说106公里), 流域面积1328平方公里。
山西在中国中部偏北部。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
67万平方千米。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
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乃四边之地,河北势力得之,进可图关中,退可守腹地。关中势力得之,也是同理。
但是自身因为太行山纵贯南北,山多地少,只能作为战略要地,不能作为霸业根本。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水系山西省素有“华北水塔”之称,山西省境内有两大水系,一个是黄河水系,一个是海河水系。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在山西境内有七大主要河流,它们分别是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上游的唐河、沙河,流域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72%。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俗话还说,山西是表里山河,人杰地灵。所以,在山西地界,无论你走到哪儿,旅游景点都很丰富。
不过,非要在诸多城市中推选一处旅游景点最丰富的地方,那么个人认为,非大同莫数。
云冈石窟
世界闻名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大小造像有5万多尊,早在1961年就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
悬空寺
悬空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始建于北魏,后经历代重修,现今留存的建筑均为明清翻修遗留。悬空寺最大的看点在于,全寺建筑都悬挂在90度垂直的峭壁上,沿着山崖由南向北一字排开,惊险壮观。
恒山
恒山位列五岳之北,传说这封号还是舜帝封的,2017米虽不算高,但胜在山上怪石争奇、古树郁葱、亭台楼阁,匠心独运。山间留存有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古建。
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尽管历经战乱,城墙的东西南北四座主城门,以及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依然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近年来,经过仿旧如旧的修缮,大同古城墙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旅游景点,尤其是每年正月的灯展,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欣赏。
华严寺
华严寺就在大同市中心,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其名来历出自《华严经》,喜欢辽金文化的旅游者不可错过。
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末年,当时是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子朱桂王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众多。
一、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二、地形地貌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三、主要山脉
山西,山脉很多。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四、主要河流
山西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694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汾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五、气候特点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众多。
一、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二、地形地貌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三、主要山脉
山西,山脉很多。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四、主要河流
山西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694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母亲河黄河(汾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五、气候特点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8.0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