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京塔
东京塔绝对是提到日本一定要提名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在1958年建成之后成为了世界第一高塔,所以也就让所有来到东京的人都一定要去亲眼看看这座东京塔,夜景也是超美的。
2. 晴空塔
晴空塔也被称为东京天空树,它作为京都必去的十大景点之一,也是非常能够代表日本的一个地标建筑,建成之后也有不少人把对东京塔的钟爱转移到了它的身上,周围商业区也好逛。
3. 地标大厦
东京的地标大厦是横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共有70层,是日本最高的一座大厦,自然而然也是最能够欣赏这个地方的美景的地方了,在69层的观景空中花园中可以将横滨尽收眼底。
4. 富士电视台
富士电视台是日本最有名的一个民营电视台,现在电视台开放了一些包括博物馆、空中庭院等等在内的参观区域,电台周边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所以这里也是很有标志性的建筑。
5. 名古屋站
名古屋站作为日本名古屋市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转运站,它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拥有JR中央塔这一座白色双塔,建筑非常有特点,是该市以及整个日本的地标建筑之一。
6. 天保山大摩天轮
天保山大摩天轮是日本的一个最有标志性的摩天轮,在英国伦敦眼建成之前,是全世界最大最高的摩天轮,它的整个建筑以及摩天轮设施的先进程度都是非常厉害的,也很美。
7. 东京迪士尼乐园
东京迪士尼乐园有着亚洲第一游乐园的美称,位于日本的的千叶县,以美国的迪士尼乐园为依据蓝本建造而成,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最受欢迎人气最高的一个游乐园,设施更新很快。
8. 新宿
新宿是日本的一个超繁华的商业区,也非常能够代表现代的日本,这里的交通也特别便利,很多电铁线路都在这里中转,车站以西是大量的日本政府企业,以东是热闹的商业街。
9. 皇居
皇居在以前是日本天皇的住所,自然是非常能够代表日本历史的一处地标,后来因战争破坏又进行了原貌重修,皇居的外围是供人参观的,能够看到的最内部景观是护城河上的二重桥。
10. 上野公园
上野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也是日本最大的公园,这里能够了解日本历史,因为公园内部的建筑有不少仿古的宫殿和铜像景观,以及博物馆、动物园等等能够休闲科普的地方。
山水庭
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一. 伊安·麦克哈格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9陆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 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在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麦克哈格扩展了这门学科的范围,并将它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从此,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向包含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由于他出色的设计和对园林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一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和最近刚刚获得的享有盛誉的日本城市设计奖。二. 户田芳树 户田芳树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是“看”、“体验”、“描述”, 作品中充满了流畅的曲线、大面积的缓坡草坪、通畅简捷的空间、散置的构筑物、蜿蜒的小溪流水以及似水墨画般的水中倒影。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描述”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小巧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
1、秋名山是日本群马县的上毛三山之一,实名榛名山,是由妙义、赤城、上毛山组成的。
2、秋名山可谓是“九曲十八弯”,五连发夹弯这一环节成为了秋名山比赛的看点。
3、秋名山的秋名湖,景色优美,拓海和阿树总是到那里去闲聊,其实,现实中那里是榛名湖,在重野秀一笔下的秋名山竟然会变得如此精彩,令人佩服。
海豚湾纪录片拍摄地点是在日本的“和歌山县中的太地町”。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角度大,气温较高,季风槽北进,从亚热带高压盘踞的热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夏秋季常有热带气旋来袭。
冬季温和少雨: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在18℃以下,0℃以上,冬季较温和,因为本地纬度较低,受黑潮影响,离冬季季候风源地远,地形起伏使冬季季候风受削弱。
尤在台湾北部与日本群岛南部、琉球群岛一带,因冬季风(极地大陆气团)过海变性,变得较为温和湿润,故冬季气候比起相同纬度的沿海城市显得特别温和多雨的型态。
自然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亦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
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叶片革质全缘、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照叶林之称。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甘蔗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域范围广,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其还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非地带性植被。
1.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富士山位于本州中南部,东距东京80千米,面积90.76平方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山体呈圆锥状,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日本诗人曾写下"玉扇倒挂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来赞美它.自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在1707年,此后它就变成了休眠火山。
2.东京塔:东京塔是日本最高的一座铁塔,位于东京市内,于1958年建成. 它是仿造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是东京的最高点.塔身为棱锥体,有黄,白两种颜色,鲜艳夺目.塔内有水族馆,餐厅,商店,咖啡厅等设施,塔上还有两个高达150米和250米的?望台.站在这里,东京市的景致尽收眼底.
3.金阁寺:原为大臣西园寺恭经的别墅,修建于14世纪,后归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扩建。它高达三层,第二和第三层的外墙用金箔贴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所以叫做“金阁寺”.在它的塔顶尾部装饰着一只金铜合铸的凤凰,更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美丽.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园,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宁静优雅,别有一番景致,堪称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4.银阁寺:银阁寺位于京都东山山麓,1482年由足利义满的孙子足利义政按金阁寺的造型修建.银阁寺以清净幽雅的独特风格和金阁寺的光彩夺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修建于1482年,是一座精致的两层阁楼.第一层被称为心空殿,是出家人念佛修道的地方;第二层被称为潮音阁,是禅宗佛堂.银阁寺既是寺庙,也可以居住,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5.白山历史乡村:是将日本传统完整保存的范例。村庄靠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业而得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乎被人类遗忘的山地中延续下来。为了减轻寒冷冬季的积雪压力,居民们把屋顶倾斜度加大,建成独特的双层茅草陡坡顶木住宅。这种木屋一般长18米,宽10米,内有3-4层楼面,一般居住一大家族人。由于屋顶的形状很像日本人拜神时双手合掌的样子,故称“合掌屋”也称“三角屋”。这些村庄除了在经济繁荣上的意义外,更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劳动者适应环境,发展经济的勤劳品质和智慧。
6.阿苏火山:东大寺、严岛神社、平安神宫(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点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东寻坊、樱岛、姬路城。
7.台场(或称御台场,位于东京都东南部东京湾的人造陆地上,是东京最新的娱乐场所集中地。)
8.浅草寺(创建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
9.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为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10.大阪城天守阁:安土桃山时代的建筑。目前,天守阁内存放着有关天主教的珍贵史料,十分具有历史价值。
日本料理极具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和平,所选择的材料是以新鲜的海产品和时令新鲜蔬菜为主
天妇罗是用蔬菜和海鲜制成的油炸食品,是日式料理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天妇罗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发明创造,江户时期传到日本,经过改良成为了当今日本四大料理之一。天妇罗烹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面糊的制作,天妇罗面糊是使用薄力粉(面筋少的面粉)制作,其中以鸡蛋面糊最多。吃的时候会蘸少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口感酥脆,入口香而不腻。
在冬季日本人最喜欢的一道美食就是日式火锅,很多人聚在一起,支起一口大锅,放入肉类、蔬菜和海鲜,慢慢的煮。吃的时候沾上生鸡蛋汁、酱油和糖做的调味料,吃完肉和蔬菜后还可以在汤里加入面条继续享用。
日式火锅是日本的一种传统饮食,讲求使用纯美的高汤调味并加入药味佐料,最具代表的寿喜烧火锅(小编最爱)、海鲜火锅、什锦火锅这里提供最正宗的关西风寿喜烧,鲜嫩的肉加入砂糖煎制软嫩,起锅后淋上店内独特的蘸酱,美味至极。
荞麦面之于日本如同饺子之于中国!用荞麦粉做成的荞麦面同样是日本的代表性料理。与中国的荞麦面原料一样但是味道却各有不同。日本的荞麦面更加追求荞麦原本的香味。如果是夏天你可以试试冷荞麦面,凉凉的面放到冰块上,在日本冷荞麦面是非常受欢迎的。
冷却后放在竹帘上的荞麦面上放点紫菜丝、葱花、青芥末和冷面汁,再将白芝麻洒在冷面汁中即可。口感劲道爽滑,非常赞!
鳗鱼饭也是日料中的绝佳美味,鳗鱼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有人称鳗鱼饭是日本夏天的一首风物诗。鳗鱼肉肉质Q弹,口感柔软但一整筷下去鱼肉不会松懈,烤鳗鱼保持了鳗鱼的高蛋白,诱人的口感和丰富的维他命,对姑娘的皮肤和抗老化有着很好的功效。简直是毫无死角的不能拒绝!
百年名店东京野田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号称米其林一星的“鳗鱼饭之神”
大阪烧是一种日式蔬菜煎饼,有人称其“日式烧饼”或“日式披萨”,是日本关西的一种美食,也是日本面食文化的代表。
大阪烧是介于煎蛋卷和煎饼之间的饼。在鸡蛋面糊中加入卷心菜或者是肉类(你喜欢的任何食材都可以),烤好之后在上面抹上烧烤酱或者蛋黄酱,再放点海藻之类的就OK了。
寿司是日本传统美食之一,种类也比较多样。主要材料是用寿司醋调味过的维持在人体体温的饭块,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日本有什么好吃的美食-生鱼片
我为什要把日本人人都爱的刺身放到最后?因为我不吃......为了爱好这口的你们我还是昧着良心夸夸它吧。日本料理的原则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掩盖美食原有的味道。制作生鱼片对材料的选择和刀工的要求极为讲究,力保证食物的鲜美口感。食物的装盘以及佐味也极为讲究,美观的造型是生鱼片的一大特色,因此装盘极其重要,佐味的话以绿芥末和日本浓口酱油为主。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10°~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 000毫米。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
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
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业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相对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海岸,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季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 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6、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 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7、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
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 000~3 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8、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
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9、亚寒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为亚寒带主要气候类型,又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俄罗斯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俄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高。
10、苔原气候——苔原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与冰原气候同为极地气候。因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11、冰原气候——冰原带
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