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肥乡路口有大鼎,非常壮观,这个大鼎出自邯郸成语一言九鼎。
泰安市周边的游玩的景点很多,泰山是五岳之尊,景点有玉皇顶、南天、中天门、红门、岱庙、黑龙潭、十八盘、泰山顶看日出更是一大奇观,还有太阳部落,泰安市东平县内有东平湖也是很好的旅游景点,肥城市有每年一度的桃花节,还有阻来山、莲花山也是游玩的好地方,欢迎朋友来泰安游玩。
肥乡县有文化广场,平原广场 乐巢KTV 城南堡滑雪场 吃的有9元小火锅,泰山通讯经常搞活动,那里也很不错的
进入肥乡路口有大鼎,非常壮观,这个大鼎出自邯郸成语一言九鼎。
肥乡县有文化广场,平原广场 乐巢KTV 城南堡滑雪场 吃的有9元小火锅,泰山通讯经常搞活动,那里也很不错的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2、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3、女娲祭典(涉县) 4、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5、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戏(邯郸市) 7、傩戏(武安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曲周龙灯、豫剧桑派艺术、鸡泽梨花大鼓、永年武式太极拳、永年抬花桌。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魏县四股弦戏、肥乡四股弦、馆陶四股弦;高开区东填池赛戏、武安东通乐赛戏、涉县赛戏、永年西调、大名草编、邯山区彩布拧台、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肥乡县传统棉纺织技艺、峰峰矿区苇子灯阵。 AAAA级的旅游区 涉县娲皇宫,丛台区丛台公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武安朝阳沟、涉县太行五指山旅游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遗址、永年弘济桥、永年城、磁县讲武城遗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礼记碑、峰峰玉皇阁、涉县成汤庙山门及戏楼、武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旧址。 邯郸所有景点 娲皇宫、129师司令部旧址、太行五指山、响堂山石窟、黄梁梦吕仙祠、永年广府古城、武灵丛台、赵王城、学步桥、天子冢、大乘玉佛寺、九峰山森林公园、朝阳沟、京娘湖、邺城三台、弘济桥、回车巷、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武华山、长寿村、舍利塔、玉皇阁、赵王陵、赵苑旅游区、朱山石刻、禅果寺、磁山文化遗址、龙湖公园、滏阳公园、黑龙洞风月关、兰陵王墓、圣井岗、古武当山、东山文化公园、邯郸博物馆、古石龙景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进入肥乡路口有大鼎,非常壮观,这个大鼎出自邯郸成语一言九鼎。
肥义公园,窦默公园,凤湖湿地,平安公园,四个公园各有千秋都挺好的。
肥义公园,窦默公园,凤湖湿地,平安公园,四个公园各有千秋都挺好的。
1、东漳堡村蒲衬饼
东漳堡村蒲衬饼系肥乡地方名吃。制作人董如贵潜心研究,多方请教,历经数十年琢磨、斟酌,终于制成现在的蒲衬饼。其色微黄,层次分明,香气诱人,口味甘甜。四方乡邻争相品尝,更有好美食者慕名而至,实为上乘佳品。
2、黑脸烫面包
黑脸烫面包源自清代嘉庆年间,一直流传至今,采用祖传秘方,以精粉、嫩山羊肉、大葱为原料精制而成,皮薄馅大、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风味别致,堪称冀南一绝,已被列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肥乡削割
削割,肥乡独有的传统名吃,历史悠久的珍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科学合理的配料,皮酥馅鲜、香韵可口的风味,风靡冀南,倍受人们的青睐。
4、赵三烧鸡
赵三烧鸡是肥乡地方名吃赵来的烧鸡之名优品牌,全部以本地农家家养土鸡为原料,采用赵来的祖传秘方进行文火卤煮,香飘宜远,肉烂、骨酥、味美。
5、南街小锁下水
南街小锁下水是肥乡最为著名的成品肉食。分别为五香猪脸、肘子、猪蹄、猪肚和猪大小肠。还有五香牛肉和香鸡酥鱼等熟肉食品。异香美味,令人胃口大开。
6、北谢堡扒糕
扒糕又名灌掌,是肥乡的传统小吃,主料是优质荞麦,用荞麦面做成小圆坨,如手掌心般大。蒸熟后,有形于框篮之内叫扒糕,形于手掌之间成小饼状的叫灌掌。其多为凉吃,也可加油热炒,谓之熟炒扒糕。扒糕风味特点:软而不粘,筋道爽口,滑流利齿,下气利肠,清热解毒。
7、肥乡西关香肠

传承祖上制作驴肉香肠工艺,有近百年历史。肥乡西关驴肉香肠,外形赭红,润亮丰满,香味醇厚,轻滑利口,食之不腻,风味浓郁。
8、红星大骨头羊肉
红星大骨头羊肉是肥乡红星饭店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该菜鲜嫩清香、汤色清澈、一触脱骨、香而不腻,营养丰富、健胃补气。大骨头羊肉的制作十分讲究。首先将羊肉均匀剁开,再在水中浸泡约半个小时;清洗好后,放进开水锅里焯20分钟左右;焯后将羊肉捞在清水里,洗去浮沫,挤干水分;炖锅里添加适量水,将羊肉和配料一起放进锅内,大火将水烧开后转至小火慢炖约两个小时,以使之充分浸滋入味。待闻厨房奇香扑鼻时,即可熄火。出锅后,色、香、味、形俱佳,配上佐料食用更是鲜美。
9、砍边烧饼
砍边烧饼在肥乡已有百余年历史,形美、味美、精良、独特。其一大特点就是纯手工传统灶烘烤,这样烤出后烧饼有地道的麦香味。砍边则图案美,入口脆;同时加入芝麻,增加口感,满口生香,口味无穷。
10、肥乡扣碗
肥乡的“扣碗席”虽然在各乡村基本相同,特别是制作方法比较一致,但个别菜肴是有所差异的。有的仍保持了传统的“七荤一素”,有的已变为“六荤二素”,还有的已是“四荤四素”;传统的“七荤一素”大致是:红烧肉、小酥肉、腐乳肉、削割、排骨、肉丸子、鸡块和炸豆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