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被遴选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旅游景区,分别是安徽·黄山风景区、陕西·华山风景区、陕西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江苏水乡·周庄景区、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江苏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江苏常州·春秋淹城景区、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上海野生动物园、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四川峨嵋山·乐山大佛风景区、山西·平遥古城、山东威海·刘公岛风景区、广东深圳·观澜湖度假村、河南·港中旅嵩山少林寺风景区、吉林·通榆向海景区、黑龙江伊春·梅花河山庄度假村、宁夏·沙湖旅游区。
江苏杨侍生态园位于盐城市区西南20千米,盐都区郭猛镇北端,始建于2010年11月18日,总计划面积20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至目前已投入3亿元;已建成11000平方米生态阳光餐厅,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已建成6800平方米温泉大浴场,同时可容纳800人洗浴和游泳。
2014年又对外开放异国风情室外温泉;已建成1座小公园(公园内有楼台亭阁、有牡丹园、有曲桥长廊、有荷花池塘、有小灵山东大学佛、有观音送子、有大佛堂供游客烧香拜佛);3项目占地100亩。已建成200亩8个品种葡萄采摘区,200亩8个品种鲜桃采摘区,200亩8个品种樱桃观赏采摘区。不太好玩
不属于任何区管辖,是江苏省直辖、扬州市代管县级市。
高邮位于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东邻泰州市、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淮安市金湖县,北界宝应县,介于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119°50'之间。南北宽50.04千米,东西长57.6千米。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788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59.9%、40.1%。
涟水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古称安东,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名涟水。地处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县、宿迁市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清江浦区、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859991人(2010年)。政府驻地红日大道。1985年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县”,199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县”,拥有显著的优质杨木资源优势。涟水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1] 涟水县是智慧之乡,养育过陈登等古代文化名人,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涟水县城中心是:涟城镇
江苏省的山有紫金山、栖霞山、将军山、云龙山、茅山等等。 一、紫金山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又称钟山,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首批国家5A级景区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紫金山南麓。 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围约30公里,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就极负盛名。
二、栖霞山 栖霞山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三、将军山 将军山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与江宁区的交界处,古名观音山,因南宋名将岳飞在此抗金,故名。它的正北面是秦淮新河;与浡泥国王墓旅游区遥望;西南方与牛首山、大石头观光休闲区相衔;近邻则是龙泉禅寺。 将军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南京南郊铁心桥境内,总面积3.5平方公里,它的正北面是秦淮新河;与渤泥国王墓旅游区遥望;西南方与牛首山、大石头观光休闲区相衔;近邻则是龙泉古寺。 四、云龙山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 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 云龙山有佛教文化,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每年农历2月19日都会举办云龙山庙会。 五、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来源:-紫金山 来源:-栖霞山 来源:-将军山 来源:-云龙山 来源:-茅山
1.吴中区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
2.常熟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3.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4.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5.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6.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7.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
8.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9.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10.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
仪征属于扬州管。
1、仪征,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古称真州,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介于东经119°02‘-119°22‘,北纬32°14‘-32°36‘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总面积857平方千米。仪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截至2017年,仪征辖9个镇、2个街道,另辖8个乡级单位,市政府驻解放东路300号。截至2017年,仪征户籍人口56.3万人。
2、仪征,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县,为舆县;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仪征境内长江岸线27千米,是理想的建港岸线,与宁通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共同组成了仪征的水陆交通网。仪征有联营秦汉文化遗址、庙山汉墓、唐代天宁塔、明代鼓楼等古迹,是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2018年10月,仪征市入选“综合实力百强县”。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3、2017年,仪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8亿元,可比价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328.81亿元,可比价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27亿元,可比价增长10.3%。
【中国最宜居的城市排行榜】
珠海
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最早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新型花园城市、有着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有“浪漫之城”的美称。
珠海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奖”等称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有幸福感城市”。
威海
是山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全市下辖2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79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91.09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83.60万人,城镇人口194.89万人,城镇化率68.72%。
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金华
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1],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1.42平方千米。
金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
扬州
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绍兴
简称“越”,古称越州,是浙江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8274.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3.5万人,城镇人口335.33万人,城镇化率66.6%,常住外来人口达79万人。
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第1名:太湖
第1名 太湖 2250平方公里 (苏州,无锡,常州,吴江,宜兴,苏浙交界)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浙江湖州,西依无锡宜兴,东近苏州。 水域面积为2300多平方公里,但水面主要属于江苏省,只给浙江留了一点点。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风景优美,有众多旅游景点。
第2名:洪泽湖
洪泽湖 2069平方公里 (淮安,洪泽,盱眙,宿迁,泗洪,泗阳)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第3名:微山湖
微山湖 1266平方公里 (徐州,沛县,铜山县,苏鲁交界)
微山湖是中国着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风光秀丽,自然洒脱,山、岛、林、湖,渔船、芦苇荡、荷花池,还有醉人的落日夕阳、炊烟袅袅,和谐统一,构成了微山湖独特的美丽画面,是天然的大公园。这些风物中,尤以有“花中仙子”之称的荷花最为耀眼,其美丽的身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又全身都是宝,人们甚是喜爱。其洋洋洒洒地铺到湖面上,有的多达几拾万亩,蔚为壮观,所以又有人把这里叫作—中国荷都。
微山湖是着名的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使微山湖名扬中外。
第4名:高邮湖
高邮湖 760.67平方公里 (高邮,金湖,宝应)
位于扬州高邮市。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江苏省内第三大淡水湖。连接江苏省、安徽省两省。水域总面积为760平方公里。水面宽广,环境优美,物产丰富。高邮湖大闸蟹是着名的品种之一,鱼虾的产量也很大,高邮麻鸭盛产双黄蛋。
第5名:骆马湖
骆马湖 375平方公里 (宿迁,新沂,邳州)
位于江苏省北部,跨宿迁和新沂二市,面积370多平方公里。是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第6名:石臼湖
石臼湖 207.65平方公里 (溧水,高淳,苏皖交界)
古丹阳湖原为江南着名的大泽,大致成湖于二三百万年前,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约在春秋前期,古丹阳湖逐步解体,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石臼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其中以“三珍”为代表,就是银鱼、螃蟹、野鸭。石臼湖被人们赞誉为“日出一斗金,夜出一斗银”。
“石臼渔歌”不仅是溧水新十景之一,也是新金陵四十景之一。
石臼湖属于中国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和中国着名淡水湖名录
第7名:滆湖
滆湖 167平方公里 (常州,宜兴)
位于常州武进西南部与无锡宜兴东北部间,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江苏五大湖泊之一。湖面状如一长茄形,湖岸圆滑整齐。湖体呈浅碟型,湖底平坦。沿湖河港纵横,水网交错,池塘星罗棋布,自然环境优美。
第8名 宝应湖
宝应湖 140平方公里 (宝应、金湖)
宝应湖位于盐(城)金(湖)公路西不远处,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 , 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氾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氾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 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氾光湖。清水、氾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 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第9名:邵伯湖
邵伯湖 133平方公里 (扬州,江都,高邮)
邵伯湖又名棠湖,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为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古”、“水”为特色,是扬州旅游十大景点之一。湖畔的千年古镇邵伯,是京杭运河闻名遐迩的繁华商埠,朱自清曾在这里度过少年时光。清哥的家乡就在邵伯湖边。
第10名:阳澄湖
阳澄湖 120平方公里 (苏州,昆山,常熟)
又名阳城湖。在江苏省南部,苏州城东北五公里,跨吴县和昆山县。阳澄湖畔,东依上海,西临苏州,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皆傍区而过,与上海虹桥机场相距仅半小时车程。它拥有岸线9.67千米,岸线蜿蜒曲折,富有诗意。南北长17千米,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亿立方米。阳澄湖总水面18万亩,太湖下游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残留
湖中纵列沙埂2条,将阳澄湖分为东、中、西3湖。东湖最大,水深1.7-2.5米;中湖和西湖,水深1.5-3.0米。
西纳元和塘来水,东出戚浦塘、杨林塘和济河注入长江,南出娄江与吴淞江、澄湖、淀泖湖群等相通。因此,独特的水域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水生环境,造就了阳澄湖大闸蟹有别于其他湖区大闸蟹的特质。
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白鱼、鲢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第11名 白马湖
白马湖 108平方公里 (淮安,金湖,洪泽,宝应)
古称马濑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淮河下游段左岸水系湖泊,形态酷似一匹桀骜的白马,位于高邮湖之北,洪泽湖之南,面积113.4平方千米,其中淮安市境内92.1平方公里。南北长17.8公里,东西平均宽6.4公里。拥有总长为77.8公里的环湖大堤,其中淮安市境内66公里。湖面海拔6.5米,贮水量1.05亿立方米。
第12名 长荡湖
长荡湖 86.7平方公里(跨常州金坛、溧阳)
长荡湖,又名洮湖,系古太湖分化湖之一。古时水面较大,北至金坛建昌,南至溧阳南河,南北逾50公里,故晋时即有长塘之名。今位于常州金坛区东南部,在溧阳市区东北部20公里处。
跨常州金坛区、溧阳市,总面积为13万亩(约86.7k㎡),风景优美,90%以上在金坛境内。郦道元《水经注》称此湖为“五古湖”之一,属太湖水系,长荡湖风景如绣,皓月如银,湖边芦苇丰茂,岸上芳草萋萋,着名的景观有“洮湖夜月”、“洮湖品蟹,把酒邀月”,其中华绒螯蟹,2008年就入围“中国十大名蟹”,深受广大游客、食客喜爱,长荡湖也因此而闻名。
长荡湖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平均水深1.2米左右,湖底平坦,水草、螺蚬等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盛产螃蟹、米虾、银鱼、鳑魮鱼等,其产量之丰富,唐代诗人张籍曾有“长荡湖,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浊水谁能辨真龙”的感叹。
第13名 固城湖
固城湖 39平方公里 (南京高淳区)
固城湖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俗称小南湖,是水阳江下游一座天然滞蓄山洪的调节湖泊,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主要进水河流为胥河,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适宜养殖中华绒螯蟹,成为高淳农业的支柱产业。
固城湖的前身原为海滨的一个泻湖,可在湖之东岩和花山一带的石灰岩上发现和采集到当时的珊瑚化石,史称丹阳大泽。后经江河泥沙长年累月的冲积,出现了一处处的湖滩;再经历代人们的围垦,便将大泽分割成了丹阳、石臼、固城三湖。其中唯有固城湖为高淳区所拥有的湖泊,现存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水质清纯,盛产鱼虾、菱角。
第14名 天目湖
天目湖 7.52平方公里(溧阳)
天目湖位于常州溧阳市南八公里处,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天目湖为一东西窄、南北长的深水湖(水库),南部水深约4~5m ,北部水深约10~14m。
天目湖的周围,现存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以春秋时代楚人伍子胥名“员”命名的伍员山,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读书台,太白楼,报恩禅寺,唐代名刹龙兴寺旧址,“天下第一石拱坝”等。
天目湖地区物产丰富,有“沙河桂茗”绿茶、“乌龙茶”、“珍珠栗”、“桂元栗”、“砂锅鱼头”等。
天目湖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境”,天目湖全区拥有3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是江苏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15名 云龙湖
云龙湖 6.76平方公里 (徐州市)
云龙湖位于江苏省徐州城区西南部,是徐州云龙湖风景区主要景点, 原名“石狗湖”,最迟形成于北宋。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
云龙湖原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5.6平方公里。以湖中路为界,东湖周长约8.1公里,西湖长约7公里,全湖周长约12公里。若包括上小南湖景区(总面积1.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962平方公里),云龙湖水面面积已达到6.7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3平方公里。
云龙湖是徐州最优秀的自然景观,也是徐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2016年8月被授予国家AAAAA级景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系统看似外在于社会系统而独立存在,但实际上,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利用,我们所面对的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化自然。自然界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发展具有优先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释过自然力是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的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住了这一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体现其治国理政的党代会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同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客观的生态环境优先性规律,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四项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其他四项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
8%,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倍,但由于我们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靠的是高消耗、高投入,是以付出巨大环境资源代价换取的高增长。因此,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时空压缩”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从资源瓶颈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在风险日益加大。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突出。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石油、天然气、淡水、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从环境污染状况来看,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60。4万吨,均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水质,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
2011年,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11%的城市超标,城市大气环境以可入肺颗粒物(PM 2。5)污染为主的混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1年年底,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
6万吨,综合利用量仅199757。4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利用往年的贮存量。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恶化开始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最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每年都在快速递增。特别是四川省什邡市的百亿元钼铜项目、江苏省南通启东的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和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的PX项目,因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纷纷遭到群众抗议。
这些事件最后皆以政府宣布放弃项目的建设而告终,这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很大的损害。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如果任由目前的生态危机继续下去,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后代,而且将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质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存在的物质前提。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即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生态文明。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遵循的核心理念。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将人类活动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要求人们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
人和自然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都有重要的价值,无视自然环境的价值,人的价值就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时,无论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既要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又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第三,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依托生态环境这个基础,从环境承载力的实际出发,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则”,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力求人与自然共生。做到发展与环境双赢,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
第四,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就是要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和自然都能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指人们为实现生态文明而努力的社会实践过程。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景下所讲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站在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文明最高形态的高度,又要从当代我国的实际出发,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必须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也决定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不能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来获取现代化,也不能以牺牲现代化为代价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因此,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一般将来时”。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如果我们勉强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我们很可能在没有完全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之前,就被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压垮。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立足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把原本应当由自己承担的环境代价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时代条件决定了,以转嫁方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行的。
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为此,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引导,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目前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结果就是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断强化。
这反映在实践中就是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冲突和紧张。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生态文明意识,才会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当前应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
倡导人们追求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注重生活质量而不是简单需求的满足,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个体生活既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通过倡导公众进行环境友好的消费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落实到位,还应推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完善多元化的环境监督体制。国际经验表明,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导外,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不可或缺。公众监督不仅可以强化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督,弥补政府监管力量的不足,还可以监督政府。
其次,强化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再次,完善制度,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长期以来,对干部的考核过分突出经济增长指标,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这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加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事实长期存在,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
因而,政绩考核机制的改变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完善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水资源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发
展而产生的,
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
范。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约束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度。
强化一些
制度的实施,重点做好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主体功能区及环境功能区划、环境
标准、
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防范,
杜绝对国土资源恶性开
发和破坏环境的事件发生。
三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
建立反映市场供
求和资源稀缺程度、
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
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纠正在资源环境价格方面的错误市场信号,
促进资源环
境成本真正内部化,
避免排污者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继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推动财政政策的生态化调整,
改革环保收费与环境价格政策,
完善绿色金融、
绿
色贸易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严格追究污染者责任是解决“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难题的关键。
强化环境
损害赔偿制度,
健全环境民事责任,
既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
义的重要措施,
又是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的根本出路。
为此,
应该建立环境
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让污染者为其违法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我们还应借鉴发达国
家经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力度,建
立健全行政裁决、公益诉讼等环境损害救济途径,切实落实企业环境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愿景可以成为凝聚民心的力
量,
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一个促使中国产业转型、
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契机。
通
过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不仅可以开辟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从源头上扭转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还可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
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为人类探索
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