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李时珍(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南京牛首山游玩要多长时间的问题,个人认为,大概需要五到六个小时左右。南京牛首山风景区离市区比较远,从市区到景区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景区面积比较大,主要的景点地宫有表演,还有许多实物等,外部还有摩崖石刻,不远处还有郑和墓等名胜古迹,简单游览一下需要五到六个小时左右才行。
南京牛首山风景区春节期间免费供人们观赏,游玩,
学生(6-18)138;老人(60-69)138;成人(19-59)268
位于南京牛首山的金陵小镇,真的太美了。
建议带上专业设备 下午入园 玩到天黑亮灯 9点闭园
女娃娃穿汉服 古装都超好拍
歌舞表演 3d裸眼效果很头晕
每一个角落都好好看 舍不得回来的感觉
游客老太太的原话:这辈子都没见过。

牛首山风景区附近有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北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北出口,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入口,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南门, 将军山旅游风景区西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北入口, 天阙画苑北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西入口, 天阙画苑南门, 将军山旅游风景区东门, 宏觉寺南山门, 寺门口, 大塘金香草谷北门, 大塘金香草谷东门, 大塘金香草谷西大门, 江宁(杨家圩)市民公园北门, 南京科技馆-湿地公园鱼跳龙门, 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南二门, 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东门 等景点的出入口,从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西门口进去最好,私家车不可以进去
“春牛首,秋栖霞”,牛首山是以前南京人春游的最爱。而眼下南京正打造“四季牛首”,想让牛首山一年四季都成为旅游热点。只有248米高的牛首山,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出了名。可是,你知道吗,后来它也曾经被皇帝定罪、“打板子”,甚至一度被开除了“南京籍”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牛首山不高,海拔248米,没有仙,却有名。
牛首山第一次出名,在东晋定都之初的317年,晋元帝司马睿依惯例要在都城宣阳门外建阙,丞相王导见城南牛首山双峰兀立,正对宣阳门,便指着牛首山对皇帝说:此乃天阙也。意思是天赐双阙,岂不比人造的好?东晋的都城便没有建阙。阙是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为道路,台上起楼,登之可以远观。清汪中《述学·释阙》曰:“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牛首山两山夹峙,似双阙,遂以“天阙”闻名后世。清人陈文述诗曰:“双峰横天起、苍茫接石头。飞扬龙虎气,拱翊帝王州……”可知天阙是后人心目中帝都的象征。
到了230年后的南朝梁末,天阙竟然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曰:“何必西瞻虎踞,乃建王宫;南望牛头,方称天阙。”说的就是这段公案。548年梁武帝因侯景之乱饿死台城,侯景先立简文帝萧纲,又立豫章王萧栋,然后逼萧栋“禅位”,即皇帝位于南郊,国号曰“汉”,改元太始。而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在发兵讨伐侯景的过程中,因为猜忌,先后杀掉了弟弟桂阳王萧慥、侄子萧誉;并袭击兄长萧纶,杀害孙子辈的萧栋;武陵王萧纪派儿子萧圆照援助萧绎,萧绎将其阻挡在白帝城;另一侄子萧圆正率部接受他的部署,他却将其囚禁在岳阳。萧绎最后在陈霸先的协助下平定侯景,552年即帝位于江陵,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徐陵以牛首山是帝都天阙,劝其还都建康,而不纳。以致萧绎偏安江陵不到三年,555年被侄子岳阳王萧詧所杀。自相残杀的结果,梁祚只延续了两年,557年被陈霸先的陈朝取代。
“才子皇帝,表里不一”的萧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侯景之乱中,他拥实力却坐观不理,残忍地将对他登基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老父亲梁武帝活活饿死之后才发兵勤王。他一生勤奋读书,辛苦聚书四十余载,收集起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在强敌寇境,失败之余,他命人将十四万卷图书焚烧干净,说:“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引发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他是毁灭中华文化的千古罪人。
他做皇子时,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一只眼瞎不能捧书观阅也要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目标。他出身文学世家,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最高,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数百个帝王中留下的著作第一丰富,远比“十全老人”乾隆博学多才,并唯一留下作为诸子百家学说“子”部著作的《金楼子》,在中华文化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的妻子徐妃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里的那个徐娘。徐娘做事大胆出格,屡屡用化“半面妆”的方式来讽刺他瞎了一只眼,并且与人私通,将绿帽戴到身为皇帝的萧绎头上,真可谓中国历史最高“级别”的一顶绿帽。他把对结发妻子的怒气迁到儿子身上,到晚年先后丧失五个儿子,令其悲痛欲绝。古往今来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者并不鲜见,但像他这样身份与手段之不般配、言语与做法之不一致者,空前绝后。王夫之说:他对于“父子兄弟之恩”,“可谓绝矣”!他登上皇位,前后不超过三年,就成了亡国之君,没有得到帝王之都“天阙”的庇佑。
牛首山的再次出名,是缘于佛教的兴盛。据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高僧辟支在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立地成佛”,所以牛首山一度被称为佛窟山。民谣流传:“方山顶上一冲田,小小吉山五个尖。祖堂有座无梁殿,牛首山上出神仙。”只不过老百姓把“佛”当成了“神仙”。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高僧法融在牛首山幽栖寺北岩下构筑茅茨禅室,日夕参究。因为佛窟寺藏有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和医方图符等七藏,是南朝宋初刘司空造寺时访求的著名经藏。法融在那里阅读了八年,摘抄各书精要,然后回到幽栖寺,闭门研究。法融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禅宗四祖道信印证所解。道信告诉法融说,此法从上以来只委一人,他已将法付与弘忍了,因而嘱咐法融说,可以自立一支。法融就创立牛头宗,位当初祖,辗转传了六代。牛首山就成了“牛头宗”(“牛头禅”)的发祥地,即“江表牛头”。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撰《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载入《全唐文》。牛首山东峰南坡上耸立着一座七级八面的弘觉寺塔,始建于唐大历九年(774),后历遭兵燹,明代重修,但人们仍称“唐塔”,是牛首山仅存的一座古建筑,也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最大的一座砖塔。塔高45米,成为牛首山的地标。
可是到了几百年后的明代,牛首山却蒙受耻辱。利用农民起义登上帝位的朱元璋,“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一个胡惟庸案就杀了3万余人、一个蓝玉案就杀了1.5万余人。
朱元璋不但对人民残暴,连对自然景物也要横加管束。史载:“高帝既都金陵,观山川形胜,势皆内辅,惟牛首山外向,乃特定其罪:杖之百下,发令太平府编置。今牛首税丝,独隶太平归纳。”莫名其妙发山的脾气、定山的罪,还要打山的板子,把南京属地牛首山“开除”出籍,“发配”到隔了一个省的太平府(今安徽当涂)管辖,使蕴藏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水宝地蒙羞成了一块飞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在他看来是生杀予夺的雷霆手段,其实却是愚不可及的荒唐事儿,这就是专制暴君的所作所为。
但是使牛首山伤筋动骨的,却是那个浮夸年代。1958年掀起狂热的“大跃进”,为了“15年赶英超美”,全民疯狂地“大炼钢铁”,于是历史积淀深厚、风景如画的牛首山成了露天铁矿,长时间的滥采乱挖,双峰兀立的牛首山,被无情地削去西峰,双角牛成了独角犀。留下巨大的矿坑,蓄满水,成了杂树丛生的野湖,供人凭吊,不胜今昔之叹。
其实南京人“春牛首”的习俗,是源于牛首山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自然风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古木参天、翠竹成海,虬松嫩茶,满目苍翠;老梅吐蕊、桃李芬芬,杜鹃幽兰,五彩缤纷。明清以降,金陵士女,踏青游春、赏花观景,摩肩擦踵、趋之若鹜。“牛首烟岚”便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然而几度沧桑,牛首山寺一度毁塔圮,风光不再。
好在,如今环境保护成为人类共识,牛首山渐渐恢复昔日的亮丽容颜。今天人们能够沿着黑缎子般的盘山公路,观赏桃红柳绿春光;登上高耸山巅的弘觉寺塔,远眺葱茏寥廓江天;置身绿树掩映的静谧山林,沐浴清新爽籁山风;此情此景、悦目赏心,由衷地感受到:“四季牛首”,此行不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