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专家认为,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连年战乱。战乱使人口明显下降的是波黑。在1992年至1995年战争期间,当地各民族死亡10多万人,200多万居民自波黑逃离。
②造成人口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低生育率和人口外流。
③社会经济因素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就没有再续订,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强攻击时,双方保持“善意”中立。意大利由于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势,经不住俾斯麦拉拢,投靠到德奥一方,并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签订了盟约,形成“三国同盟”,矛头指向沙俄与法国。为摆脱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呼吁,并向俄国提供了19亿法郎的两笔借款。到1892年时,法俄两国缔结了军事条约草案,规定一方在受到德奥意攻击时,双方应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与法国作战,法国应提供130万兵力,俄国应提供70-80万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协定”,这样欧洲就分裂为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进入2000年代后,俄德两国争夺的地区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在巴尔干争做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条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的所谓“3B”铁路,使柏林——拜占庭——巴格达联成一气,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但这不仅激化了俄、德矛盾,同时也加剧了英、德矛盾,因为它威胁着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1900年俄土又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不将小亚细亚北部铁路的租借权让给任何一国。
法国的迅速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使得英国不得不抛弃“辉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的势力,加强了在远东的地位。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寻求途径同与其争夺殖民地的宿敌法国接近。1903年4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亲善”活动开始;6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就非洲殖民地问题进行谈判。到1904年4月8日,签订了英法协定。英法协约的成立,使德国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采取措施破坏英法协议,企图使俄国脱离法国但未获成效。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在欧洲,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各盟国一面利用外交伎俩进行和平欺诈,一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德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法案,积极主张推行“冒险海军”政策,并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对法俄作战的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德国外交部秘密资助“泛德意志同盟”,宣扬“必须建立一个日尔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尔曼民族的世界帝国”。针对德国实施的海军法案问题,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经供认:“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为此加速扩充海军。在海军作战方面,海军大臣邱吉尔竭力主张英法海军联合,英、法、俄分别进行协调动作。1912年7月,英法达成两国舰队合作的默契,同时法俄也签署了一项秘密海军条约,规定英国海军应在北海占优势,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优势,俄国海军则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占优势。在协约国内部,除拼命增加军事实力外,也广泛进行协调作战的各项准备。同盟国与协约国剑拔弩张,怒目对峙,战争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制造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冲突,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引发的可能。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就没有再续订,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强攻击时,双方保持“善意”中立。意大利由于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势,经不住俾斯麦拉拢,投靠到德奥一方,并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签订了盟约,形成“三国同盟”,矛头指向沙俄与法国。为摆脱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呼吁,并向俄国提供了19亿法郎的两笔借款。到1892年时,法俄两国缔结了军事条约草案,规定一方在受到德奥意攻击时,双方应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与法国作战,法国应提供130万兵力,俄国应提供70-80万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协定”,这样欧洲就分裂为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进入2000年代后,俄德两国争夺的地区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在巴尔干争做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条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的所谓“3B”铁路,使柏林——拜占庭——巴格达联成一气,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但这不仅激化了俄、德矛盾,同时也加剧了英、德矛盾,因为它威胁着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1900年俄土又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不将小亚细亚北部铁路的租借权让给任何一国。
法国的迅速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使得英国不得不抛弃“辉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的势力,加强了在远东的地位。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寻求途径同与其争夺殖民地的宿敌法国接近。1903年4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亲善”活动开始;6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就非洲殖民地问题进行谈判。到1904年4月8日,签订了英法协定。英法协约的成立,使德国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采取措施破坏英法协议,企图使俄国脱离法国但未获成效。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在欧洲,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各盟国一面利用外交伎俩进行和平欺诈,一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德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法案,积极主张推行“冒险海军”政策,并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对法俄作战的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德国外交部秘密资助“泛德意志同盟”,宣扬“必须建立一个日尔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尔曼民族的世界帝国”。针对德国实施的海军法案问题,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经供认:“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为此加速扩充海军。在海军作战方面,海军大臣邱吉尔竭力主张英法海军联合,英、法、俄分别进行协调动作。1912年7月,英法达成两国舰队合作的默契,同时法俄也签署了一项秘密海军条约,规定英国海军应在北海占优势,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优势,俄国海军则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占优势。在协约国内部,除拼命增加军事实力外,也广泛进行协调作战的各项准备。同盟国与协约国剑拔弩张,怒目对峙,战争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制造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冲突,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引发的可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南联盟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国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为前南斯拉夫面积的39.94%。
南斯拉夫王国(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是塞尔维亚卡拉乔治维奇王朝以统一南部斯拉夫人为诉求而建立的,从一战后在奥匈帝国手中赢取克罗地亚和波黑等地区开始,持续至纳粹德国入侵,铁托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结束。
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共和国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起初为“塞尔维亚王国”,后改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最终于1929年定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2月1日南斯拉夫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由卡拉乔治维奇王朝领导,1929年易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直到1945年,它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存在。这个国家的象征是亚历山大一世·卡拉乔治维奇国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它又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国旗保加利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lgaria)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国土面积110910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103名。人口总量797.4万。1990年2月27日将3月3日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纪念日定为国庆日,同年11月15日,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2005年5月11日,保加利亚议会投票表决批准了保加利亚加入欧盟的条约。1991年7月12日通过的宪法规定,定为议会制国家。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就没有再续订,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强攻击时,双方保持“善意”中立。意大利由于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势,经不住俾斯麦拉拢,投靠到德奥一方,并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签订了盟约,形成“三国同盟”,矛头指向沙俄与法国。为摆脱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呼吁,并向俄国提供了19亿法郎的两笔借款。到1892年时,法俄两国缔结了军事条约草案,规定一方在受到德奥意攻击时,双方应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与法国作战,法国应提供130万兵力,俄国应提供70-80万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协定”,这样欧洲就分裂为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进入2000年代后,俄德两国争夺的地区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在巴尔干争做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条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的所谓“3B”铁路,使柏林——拜占庭——巴格达联成一气,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但这不仅激化了俄、德矛盾,同时也加剧了英、德矛盾,因为它威胁着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1900年俄土又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不将小亚细亚北部铁路的租借权让给任何一国。
法国的迅速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使得英国不得不抛弃“辉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的势力,加强了在远东的地位。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寻求途径同与其争夺殖民地的宿敌法国接近。1903年4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亲善”活动开始;6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就非洲殖民地问题进行谈判。到1904年4月8日,签订了英法协定。英法协约的成立,使德国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采取措施破坏英法协议,企图使俄国脱离法国但未获成效。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在欧洲,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各盟国一面利用外交伎俩进行和平欺诈,一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德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法案,积极主张推行“冒险海军”政策,并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对法俄作战的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德国外交部秘密资助“泛德意志同盟”,宣扬“必须建立一个日尔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尔曼民族的世界帝国”。针对德国实施的海军法案问题,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经供认:“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为此加速扩充海军。在海军作战方面,海军大臣邱吉尔竭力主张英法海军联合,英、法、俄分别进行协调动作。1912年7月,英法达成两国舰队合作的默契,同时法俄也签署了一项秘密海军条约,规定英国海军应在北海占优势,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优势,俄国海军则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占优势。在协约国内部,除拼命增加军事实力外,也广泛进行协调作战的各项准备。同盟国与协约国剑拔弩张,怒目对峙,战争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制造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冲突,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引发的可能。
南斯拉夫面积约25.58万平方公里,是当时巴尔干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呈现崩溃走势,南斯拉夫解体,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东德并入西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纷纷城头变幻大王旗。
一、塞尔维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领土。南斯拉夫解体,继承衣钵的塞尔维亚面积约8.84万平方公里(含科索沃地区1.09万平方公里),约为南斯拉夫的1/3强,如果不算科索沃,塞尔维亚实际控制只有7.75万平方公里,占南斯拉夫三成不到。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位于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干流经过九个国家,分别是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萨瓦河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河,流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及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自古就是水上交通枢纽,水网四通八达,直达黑海。贝尔格莱德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至少经历过40多次战火。贝尔格莱德有句名言,别人有春夏秋冬四季,我们有春夏秋冬和战争五个季节。
塞尔维亚是个内陆国,急需一个出海口解决货物进出口问题。黑山是前南斯拉夫国家中,与塞尔维亚关系最紧密的,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就选在了黑山。 E763高速公路应运而生,这条高速全长348公里,从塞尔维亚贝尔格兰德到黑山巴尔港。
二、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地处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麓,迪纳拉山脉北侧,亚得里亚海东北岸,是一个森林国家。
斯洛文尼亚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约为重庆市的1/4,人口只有209万(2019年10月),约为重庆市的1/14。
斯洛文尼亚的海岸线,位于威尼斯湾,只有短短46.6公里。比起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有一大优势,因为通往的里雅斯特港的铁路和公路,很长一段修筑在阿尔卑斯山上,路线曲折且速度缓慢。通往科佩尔港的铁路公路,则是经过多瑙河中游平原,路线短速度快。
小国家往往一个港口就能带动一个国家起飞,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都是如此。
三、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5.66万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北岸,陆地邻国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波黑。南斯拉夫的海岸线,大部分被其占据,岛屿上千个,海岸线长约1880公里。
克罗地亚领土最奇特的地方,也就是其所占的这些海岸线,看起来相当霸道,差点把波黑堵成一个内陆国。
克罗地亚人口只有420万左右,足球却强的令人惊讶。1998年获得世界杯季军,2018年获得世界杯亚军。
1998年,克罗地亚百废待兴,克罗地亚3-0德国杀入四强,半决赛输给法国,三四名决赛克罗地亚2-1荷兰夺得季军,苏克进6球夺得射手王。
2018年,克罗地亚战火一代成熟了,决赛克罗地亚2-4法国,再次输给法国,这是宿命吧。莫德里奇获得金球奖(最佳球员)。
四、波黑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面积约5.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3万(2013年)。波黑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约21.2公里。
从地图上看,克罗地亚的海岸线把波黑包裹了起来,不放大看我们还以为波黑真是内陆国呢!然而在紧邻佩列沙茨半岛的地方,克罗地亚却给波黑留了大约二十公里的海岸线可以进入亚得里亚海。
克罗地亚拟建佩列沙茨大桥工程,横跨克罗地亚北部和佩列沙茨半岛,旨在连接克南北断开的两部分国土。
然而这样一个让克罗地亚梦寐以求的工程却让邻国波黑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当中。因为大桥一旦建成,波黑那仅有的20公里海岸线将就此与海洋隔绝,这个国家也将从此进入内陆国的行列。
佩列沙茨大桥建成之后,克罗地亚是南北连为一体了,波黑的船恐怕得低着头才能从桥底下通过。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奥匈帝国是天主教势力范围,波黑则在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下信伊斯兰教。
五、黑山
黑山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几个哥哥都是大块头,而黑山只是个小兄弟。
1991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合称南联盟。2003年,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就是为黑山独立做铺垫的。2006年,黑山独立出去,塞尔维亚成了内陆国。
黑山人口约62.2万(2019年1月),其中黑山族占45%、塞尔维亚族占29%,波什尼亚克族占8.6%,阿尔巴尼亚族占4.9%。黑山族和塞尔维亚族都信东正教,官方语言为黑山语。
当时北约步步紧逼,塞尔维亚毫无还手之力,黑山独立后,塞尔维亚就成了内陆国。
黑山海岸线长约293公里,对自身作用有限,却救了塞尔维亚的经济。黑山族与塞尔维亚族同种同源同宗教,黑山巴尔港,几乎成了塞尔维亚对外的唯一港口。
六、北马其顿
古代马其顿帝国(又称亚历山大帝国),大致是在中国战国初期崛起的,那时候赵武灵王正谋划胡服骑射。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马其顿的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但是其国名引起希腊强烈反对。希腊认为马其顿帝国的首都和核心区域在希腊,现在南斯拉夫解体出来的这个国家,只不过是马其顿帝国的边缘地带,他们称马其顿国,是对历史文化的剽窃。
1993年马其顿加入联合国,当时把国名改成“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2019年,马其顿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此举为该国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准备工作铺平了道路。北马其顿当年就加入了北约,赶上了北约东扩的新一轮顺风车。作为巴尔干半岛小国北马其顿,在新世纪加入北约和欧盟,获得美国和西欧的庇护,可谓两大夙愿,如今已经完成一个。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地区,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为8.8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约为1050万人,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之前属于南斯拉夫的组成部分,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92年后解体,最终分裂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塞尔维亚和黑山等六个共和国。萊垍頭條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至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就没有再续订,代替它的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在受到其他列强攻击时,双方保持“善意”中立。意大利由于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失去了地中海的均势,经不住俾斯麦拉拢,投靠到德奥一方,并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签订了盟约,形成“三国同盟”,矛头指向沙俄与法国。为摆脱孤立的境地,1887年法国向俄国提出了结盟呼吁,并向俄国提供了19亿法郎的两笔借款。到1892年时,法俄两国缔结了军事条约草案,规定一方在受到德奥意攻击时,双方应以所有兵力相互支援;一旦与法国作战,法国应提供130万兵力,俄国应提供70-80万兵力。1893年12月27日,沙皇批准了“法俄协定”,这样欧洲就分裂为森严对立的两大营垒。
进入2000年代后,俄德两国争夺的地区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在巴尔干争做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条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的所谓“3B”铁路,使柏林——拜占庭——巴格达联成一气,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但这不仅激化了俄、德矛盾,同时也加剧了英、德矛盾,因为它威胁着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1900年俄土又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不将小亚细亚北部铁路的租借权让给任何一国。
法国的迅速强大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使得英国不得不抛弃“辉煌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借日本之手,削弱了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的势力,加强了在远东的地位。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寻求途径同与其争夺殖民地的宿敌法国接近。1903年4月,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亲善”活动开始;6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两国外长就非洲殖民地问题进行谈判。到1904年4月8日,签订了英法协定。英法协约的成立,使德国深感不安。它在外交上采取措施破坏英法协议,企图使俄国脱离法国但未获成效。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在欧洲,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各盟国一面利用外交伎俩进行和平欺诈,一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德国国会通过了军事法案,积极主张推行“冒险海军”政策,并于1905年12月至1906年1月,在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主持下制定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对法俄作战的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德国外交部秘密资助“泛德意志同盟”,宣扬“必须建立一个日尔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尔曼民族的世界帝国”。针对德国实施的海军法案问题,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经供认:“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为此加速扩充海军。在海军作战方面,海军大臣邱吉尔竭力主张英法海军联合,英、法、俄分别进行协调动作。1912年7月,英法达成两国舰队合作的默契,同时法俄也签署了一项秘密海军条约,规定英国海军应在北海占优势,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优势,俄国海军则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占优势。在协约国内部,除拼命增加军事实力外,也广泛进行协调作战的各项准备。同盟国与协约国剑拔弩张,怒目对峙,战争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在地中海沿岸和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制造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冲突,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引发的可能。
以39年二战大规模爆发时为节点的话。陆军90个左右步兵师 装甲师摩托化师等25个左右 合计总兵力400万人上下空军5000架上下,算上地勤警备部队合计160万上下海军比较弱总人数40万上下海陆空合计600万左右当然这只是初期时,战争开打后不断的阵亡补充,总人数应该1100万上下(包含附属国军队的话最高时总军力应该1500万左右)
1、巴尔干半岛包括: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
2、各国简介:
(1)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2)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
(3)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
(4)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
(5)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
(6)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
(7)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
(8)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9)阿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
(10)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
(11)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
(12)由于土耳其只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不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除去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