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开头六位342529,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2、身份证开关头两位代表省级区划,34代表的是安徽省;次两位代表的是地区(市)行政区划,25是宣城市的代码。六位地区代码的末两位代表的是县区行政区划,29是泾县的代码。
3、第二代18位身份证,前六位代表户籍所在地的省市县(区),中间8位是持证人的出生年月日。末四位是证件序列编号和校验码。其中的末位校验码还区分男女性别。
主要地点有:金家寨,泾县,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重溪,玉山,江山,古楼,庆元,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大田,良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西昌,娄山关,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泸定,名山,两河口,苍溪,巴中,毛儿盖,阿坝,腊子口,淳化,会宁,延安,永坪镇,吴起镇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她位于安徽省泾县西北部,它北邻芜湖,东联宣城,南与黄山相毗邻,西与九华山接壤,处于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捷。
是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圣地之一,享有“南方延安”的美称。新四军军部旧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1985年正式开放。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现保存完好的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0处旧址,占地面积20000万平方米。这些旧址都是明、清时代的徽派古典建筑,至今古貌依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独特。
它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
岭上开遍映山红写的应该是江西井冈山一代革命老区。
夜半山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感人画面。曾打动亿万人民的心,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对亲人归来的热情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爱屋及乌由歌及花而爱上了映山红这种春天山野随处可见的花儿……因为她可以在贫脊的土地上欣欣向荣蓬勃向上。
首先这是一个堂号。堂号本意是厅堂的名称。民居建筑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主体正房,是核心建筑;一是附属的别厅,厨房等。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走进黄田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构成一个个开放的或封闭式的三合院、四合院;院落的主体建筑都被冠以“堂第阁厅”的称号。这些名称或典范而雅致,或明志而达意,散发出浓郁的文人气息。这些异彩纷呈的名称就是家族文化中所说的“堂号”。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胜地很多啊,试举一些。
江南水乡游:苏州周庄、嘉兴西塘、嘉兴乌镇、绍兴柯岩、宁波钱塘湖,等等。
湖光山色游: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扬州瘦西湖、江苏天目湖、安徽太平湖、合肥巢湖、安徽黄山、安徽天柱山、浙江莫干山,等等。
宗教名胜游:浙江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安徽九华山、安徽齐云山、无锡灵山大佛、南京栖霞寺,等等。
红色文化游: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胜地很多啊,试举一些。
江南水乡游:苏州周庄、嘉兴西塘、嘉兴乌镇、绍兴柯岩、宁波钱塘湖,等等。
湖光山色游: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扬州瘦西湖、江苏天目湖、安徽太平湖、合肥巢湖、安徽黄山、安徽天柱山、浙江莫干山,等等。
宗教名胜游:浙江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安徽九华山、安徽齐云山、无锡灵山大佛、南京栖霞寺,等等。
红色文化游: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等。
红军长征一共有四路,分别为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25军,除了红25军其他三路都爬过雪山,走过草地,那三路红军所经历的都有什么不同呢?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是在6月至7月上旬,翻过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仓德山、打鼓山5座雪山。8月中下旬,走过松潘草地。
红四方面军则是两越雪山,三过草地。翻越的雪山超过10座,其中虹桥雪山是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党岭雪山是长征中遇到的海拔最高、翻越条件最困难的雪山。由于领导核心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不仅重复过雪山草地,有的雪山还是在10月下旬和2月上中旬翻越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
红二方面军是在5月份越过雪山的,也是最后通过草地的部队。它有着一、四方面军所不及的有利条件,就是行军路线明确,可以借鉴兄弟部队的经验;也有着比一、四方面军更大、更难以想象的困难,就是几乎没有可吃的东西了,因为前面几路红军过后,红二方面军过草地前征集军粮都很困难,许多部队都是带着少得可怜的粮食就进入草地。为了生存,有些部队曾经用枪托砸开干牛粪,取出牛没有消化的玉米粒作为粮食补给,而大家熟知的吃皮带,煮皮靴也主要发生在此时。
1、大浦乡村世界垍頭條萊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黄塘村环湖路,是以打造农业生产、旅游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功能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景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要有郁金香花园、科普植物园、农博园、海啸馆、草莓园等景点。萊垍頭條
2、丫山花海石林景区垍頭條萊
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宏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景色十分秀丽,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数不胜数的异石遍布各处,如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熊猫嬉叶、双燕呢喃、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頭條萊垍
3、安徽丫山地质公园萊垍頭條
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离合铜黄高速青阳出口25公里,沿江高速凤阳坡出口17公里。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境内一处具有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的小镇---何湾镇。西接池州,北靠铜陵,处三市交界之处,历史上曾是西去北上的要道,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丫山这块灵秀的土地,群山环抱,绿水长青。清清山泉流不断,奇花异草满山岭。頭條萊垍
4、小格里森林公园萊垍頭條
小格里森林公园位于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有“安徽香格里拉”之称,华东地区风景名胜区,景区保持着原始、天然、生态的风貌,面积近24平方公里(含格里森林景区),是地球北纬31°保存为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日常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6000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华东地区的原生态景区和养生福地。萊垍頭條
5、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頭條萊垍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的南陵县和铜陵市境内,是一处西周时期至宋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的铜矿及冶炼遗址。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发现于1984年,整个遗址区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遗址区内发现有冶炼、采矿遗址近百处。在其中的4处遗址内,还发现了一批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炼铜矿竖炉,汉唐时期的地下采矿场,唐宋时期的矿石焙烧窑、圆形炼铜地炉等重要遗迹。1996年11月,南陵县大工山铜矿遗址和毗邻的铜陵凤凰山铜矿遗址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萊垍頭條
6、南陵大浦水利风景区萊垍頭條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依托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大浦建设试验区,所作出的“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高度结合的可贵探索。大浦乡村世界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涉及浦西湖、池湖、龙潭湖三个湖泊,景区内湖岸与陆地相互交错,形成三个半岛延伸至湖中,岸线变化流畅,水体资源丰富,水域、湖岸、农田自然分布,典型的江南乡村景观,生态良好。项目实施后,将会形成以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为运营基础,以旅游观光、乡村体验、田园度假为提升、以科普教育体验为重心的新局面。垍頭條萊
7、皖南土墩墓群萊垍頭條
皖南土墩墓群是国家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陵县、繁昌区,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墓群。皖南土墩墓群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 千峰山土墩墓群位于南陵县与泾县交界的葛林乡,是商周时期当地土著居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995座,分布面积13平方公里。随葬品有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器、青铜器以及采矿、炼铜的生产工具和铜等。萊垍頭條
8、南陵县霭里景区頭條萊垍
9、芜湖板石岭景区萊垍頭條
板石岭位于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坐落于连绵山岭与清波碧水之间,这座古老的村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是天然的氧吧;飞檐翘角的徽派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这里植被丰富、竹海森森,四季景色各呈千秋,春天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秋天丹桂飘香姹紫嫣红;这里人文炳蔚,是有着“咸通十哲”之称的著名晚唐诗人张乔的故乡。萊垍頭條
10、奎潭湖萊垍頭條
奎潭湖,又名奎湖,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北面,湖泊总面积近700公顷,属于天然湖泊,是芜湖较大的天然湖泊。奎湖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的奎潭湖风景、悠久的人文景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闻名遐迩的洋河藕与奎湖糯曾是清代朝廷贡品。頭條萊垍
红色旅游区之一:沪浙红色旅游区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位于上海、浙江交界,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浙江的嘉兴市,辐射沪、浙、苏“长三角”一带,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为“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
红色旅游区之二: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主题:“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二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横跨湖南、江西、福建三省,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景区、南昌八一纪念馆、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三: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主题:“百色风雷,两江红旅”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三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主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辐射广东珠三角和云南一带,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百色红七军军部旧址、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桂林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四: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主题:“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四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等。
红色旅游区之五: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主题:“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五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横跨云南、四川两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云南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红色旅游区之六: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主题:“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六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以延安为中心,横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延安纪念馆、延安革命旧址群、洛川会议旧址纪念馆、瓦窑堡会议旧址、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等。
红色旅游区之七: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题:“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七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横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殉难地、东北抗联博物馆、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等。
红色旅游区之八: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主题:“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八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以皖南、苏北、鲁南为主,横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九: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主题:“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九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主题:“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以山西、河北为主,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邯郸市涉县129师司令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长治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一: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主题:“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一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以渝中、川东为重点,横跨重庆、四川两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重庆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坝区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江津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巴中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二: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主题:“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二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辐射京津冀地区,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红旗飘扬”。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等。
1934年12月,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浴血奋战的战场。
挥师北上:1934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开始进行皖南行动。率先出发的红十九师突破敌军围追堵截,与红十军团部及红二十师于12月10日在黄山南大门汤口会师,先遣队8000将士士气高涨,军威大振。红十军团部在汤口程氏祠堂门前召集群众大会,方志敏即席演讲,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反共的真面目,号召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会后,红军镇压了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并把没收的粮食当场分给贫苦农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一批正在修筑大(渡口)岩(寺)公路的青年民工,纷纷报名参加了红军。红军宣传队在村头散发抗日宣言,刷写革命标语,并教唱革命歌曲。如今,“行动起来,打土豪,分谷子”等标语在汤口仍清晰可见;《宣言歌》《当兵歌》等红军歌曲,一些老人仍记忆犹新。
血战谭家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汤口会师,使敌人惊慌起来,称“方志敏首创之武力,乃由分而复合,其势颇猖獗”。12月11日,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除在浙西、赣东和皖南加强堵截外,另编组“追剿队”,委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俞济时为总指挥,统辖第七师二十一旅李文彬部、第四十九师伍诚仁部、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浙江保安第一纵队蒋志英部,约11个团兵力,专事“追剿”,企图南北夹击,将红军围歼于黄山地区。
俞济时受命后,急设指挥部于皖南歙县,调遣驻太平县城仙源(今黄山区仙源镇)第七师二十一旅“即向谭家桥扼要堵截”,补充第一旅集结歙县岩寺,第四十九师由婺源北上休宁,并出动飞机进行侦察、轰炸。
12月13日,先遣队一部翻越黄山,到达谭家桥,分驻谭家桥街上、文雅、西潭、留杯荡等地。同日,红十军团指挥部随同主力部队,从汤口沿大岩公路向北转移,经乌泥关进入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地处太(平)旌(德)歙(县)3县交界,自古扼守徽(州)宁(国)两府交通要道,正在修筑的大岩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过。村庄较大,约有千户人家。环村东西两面皆高山,东为鹊岭(与旌德分界),西为黄山,中间是平坦的山谷和由南而北的麻川河,南有乌泥关山隘口和石门岗、蛇形山制高点,乌泥关以北一路小山坡,森林茂密,地势险要。
谭家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壕遗址
先遣队进驻谭家桥时,敌军正分3路尾追而来,中路之敌补充第一旅由俞济时率领,已孤军突进至汤口。该敌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共3个团,外加浙江保安纵队第三团1个营,装备精良。先遣队2个师,兵力与敌相当,但枪械弹药不足,予敌迎头痛击把握不大,若伏击,则有一定胜算。红十军团首长判断敌军将沿公路尾追,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争取歼灭该敌大部。
根据军团首长的决定,粟裕提出了以下作战部署:从乌泥关起,先遣队沿公路两侧自南而北,按十九师、二十师的顺序设伏。十九师战斗力较强,配置在上峰,除以1个连兵力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主要兵力部署在乌泥关以北,与二十师阵地衔接。二十师以1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军团教导团在公路两侧布设“挨丝炮”(土地雷)。军团指挥所设于钟鼓山麓一幢民房里(今属谭家桥镇中墩村前门组),后勤机关设于西谭至留杯荡一线,在麻川河东侧一线高地部署警戒和掩护部队。待敌通过乌泥关,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后,即行封锁乌泥关口,断敌退路,阻击援敌。二十师会同十九师部分兵力,迅即对敌拦腰出击,将其大部歼灭在公路上。
谭家桥战斗指挥所遗址
12月14日凌晨1时,先遣队各部陆续进入阵地。6时,敌俞济时部从汤口出动,向谭家桥方向进逼。上午9时许,敌前卫部队进抵距谭家桥约3公里处。因红军一新战士不慎走火,受惊的敌军立即停止前进,迅速以1个营占领乌泥关东南一带高地,其余在公路两侧展开,并将情况飞报旅部。此时,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烈进攻,敌军陷入混乱,团长、团副均被打伤。但由于开火过早,红军对敌未形成完全包围态势,加之战斗中未按计划将十九师主力配置在石门岗以北,而摆到石门岗以南的乌泥关一带,地处悬崖峭壁,兵力展不开,未能迅速分割敌军,战场形势逐渐转为不利。俞济时的王耀武部得悉前卫遭伏击,急令补充第一旅第三团抢占蛇形山西南端高地,同时以第一团占领乌泥关地域策应。敌第三团以1个营固守蛇形山高地,紧靠第二团战斗;另派1个营从黄狮坦附近爬上石门岗中间的山脊,包抄过来,夺去红十九师仅有1个连把守的石门岗制高点。同时,布守公路两侧的敌前卫部队,在其第一团、第三团掩护下,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火力,向战斗力较弱的红二十师发起猛攻。红二十师将士坚守阵地,奋勇反击,但因新战士多,不善于正规作战,十九师又不及增援,阵地最终被敌冲垮。
先遣队处境险恶,但全军将士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生死无畏。为夺回石门岗制高点,红军接连向敌人发起4次冲锋。枪械弹药不足,红军便吹起冲锋号,端起长枪刺刀,抡着大刀,强渡麻川河,冲向石门岗,与敌短兵相接,展开激烈肉搏,当场击毙敌军100多人,缴获枪支40余件。但终因敌众我寡,阵地未能夺回。
拉锯战、消耗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连续血战8个多小时,使先遣队付出了惨重代价,将士伤亡近330人(或有提600多人或1000人的),尤其是领导干部伤亡较多,当场牺牲的有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等,负伤的有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等。乐少华、刘英、粟裕是在战况紧急,指挥部队反击时先后负伤的,乐少华胸部重伤,刘英、粟裕各伤一只手;寻淮洲在带队夺取石门岗制高点时腹部也受了重伤,后在转移泾县茂林途中牺牲,年仅22周岁。这一仗,敌军伤亡亦达220人。双方精疲力竭,无力再攻,形成对峙。
入夜后,战场上枪声逐渐稀疏。先遣队侦悉敌军第二十一旅正由仙源火速向谭家桥集结,为保存实力,军团首长决定立即北撤。敌人虽预料红军掩护撤退,但因”苦战既久,亟须整顿”,又怕夜间再遭伏击,未敢追击。至15日拂晓前,先遣队全部撤出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战斗结束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谭家桥山水,红军在此留下了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7秒